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动物病理----复习资料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2【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4、气体、脂肪】【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内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各内脏器官都可见出血点。多见于急性传染病、中毒病、牛的蕨中毒及原虫病,并是这些疾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诊断价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机体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导致凝血及纤溶过程平衡破坏,以致在微循环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的病理过程【过程:高凝期(凝亢期)、消耗性低凝期(凝溶期)、继发性纤溶期(凝衰期)】【与休克的关系:1、机体发生DIC时,由于大量微血栓或血小板团块阻塞了微循环使肺动脉压、门静脉压升高,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2、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Ⅶ激活后进一步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使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并释放组胺使微血管平滑肌舒张,通透性增强回心血量减少。3、DIC引起的广泛性出血可导致休克。4、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多肽A和多肽B能使肺血管收缩,增加右心负荷使右心衰竭而3引起心源性休克。】休克:指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侵袭后,体内血液循环发生严重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因缺氧而发生严重机能和代谢障碍的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共同发病环节: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是个型休克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而他又与以下三点有关:1、微循环灌流压降低(1)血液总量减少(2)心输出量降低(3)血管容量增大2、微循环血流阻力增加(1)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2)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3、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变(1)血细胞比容升高(2)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聚集(3)白细胞附壁和嵌塞(4)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微血栓形成】【休克发展过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凝血期】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颗粒变性:是一种最常见而又最轻微的细胞变性,主要表现为变性的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微细的蛋白质颗粒(常见于线粒体丰富、代谢活跃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和心肌细胞等)水泡变性:指在变性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水泡)(多发部位是皮肤和粘膜上皮,也可见于肝细胞、肾小管上皮和神经细胞)脂肪变性:指在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量多的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肝脏脂肪变性最为常见)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病变的细胞或间质组织内出现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的、半透明的红染蛋白性物质,即透明蛋白或透明素。淀粉样变性:又称为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在某些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沉着的一种病理过程。粘液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是指细胞间质内出现类粘液样物积聚的一种病理变化。(常见于间叶性肿瘤、急性风湿病时的心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是发生于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病理变化(纤维素样变性主要发生于血管壁,主要为胶原纤维的变性膨化和血浆蛋白的渗出。纤维素样变性与变态反应有关)坏死:是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凝固性坏死:在蛋白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发生凝固。4【凝固性坏死的类型:贫血性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是肌肉组织发生的凝固性坏死、脂肪坏死】坏疽:指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学变化。(常发生在容易受腐败菌感染的部位,如四肢、尾根及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肺、肠、子宫)等。)干性坏疽:见于皮肤,常发生于冻伤及某些传染病(猪丹毒、猪钩端螺旋体病等)。特点:坏死的皮肤干燥、变硬,呈褐色或黑色(由于受空气和血红蛋白崩解后形成硫化铁的影响)。湿性坏疽(腐败性坏疽):是指坏死物在腐败菌作用下发生液化。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或皮肤。特点:湿性坏疽的组织柔软、崩解,呈污灰色、绿色或黑色,局部有恶臭气味气性坏疽: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在不同部位皮肤的肌肉中形成黑褐色肿胀及周围组织中见到气泡肥大:组织、器官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肥大、病理性肥大)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直接化生:指某种组织不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组织的化生。间接化生:细胞增生时先形成不成熟的细胞(幼稚型细胞),然后按新的方向分化成为不同于原组织的另一种类型的组织。再生:指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来修复的过程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殖形成的一种幼稚结缔组织。因其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质地柔软,类似肉芽,故名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的功能:(1)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2)抗感染,保护创面(3)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肉芽组织的结构:(1)毛细血管形式:实性、扩张、袢状弯曲生长特点:向创面垂直生长(2)纤维结缔组织:纤母、基质、胶原(3)炎细胞:巨噬、中性粒、淋巴】创伤愈合:指当机械外力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或断裂后,由损伤周围的健康细胞、组织分裂增殖而修复的过程一期愈合:用于缺损少、创缘齐、对合严、无感染、时间短、瘢痕少的伤口。5二期愈合:用于缺损大、不整齐、难对合、伴感染、时间长、瘢痕多的伤口。骨骼愈合:指骨折后局部发生的一系列修复过程,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愈合过程:(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血肿机化与纤维化、分化形成透明软骨(3)骨性骨痂:骨母细胞形成类骨组织编织骨(4)骨痂改建: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与骨母细胞的新骨形成的协调】机化:指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钙化:在病理产物或异物上发生钙盐沉积的现象。包囊化:对不能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的过程。水肿:指等渗性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积水:指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积聚【原因与机理: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过多: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2、球-管失平衡导致钠、水在体内潴留: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任何能使血浆中ADH增多、醛固酮增多、心钠素减少的因素,都可引起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钠增多。】水中毒:指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出现脑水肿,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病理过程。脱水: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分类:根据血浆渗透压改变分三类:1.高渗性脱水:指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的脱水又称作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2.低渗性脱水:指失钠大于失水的脱水,又称作缺盐性脱水3.等渗性脱水:指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血浆渗透压基本未变的脱水,又称为混合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和碱性物质减少而引起的以Na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呼吸性酸中毒: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和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代谢性碱中毒:指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和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呼吸性碱中毒:指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6缺氧:是指当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有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发热:犹豫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这样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成为发热。内生致热原: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成为内生致热原。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癌: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肉瘤:是由间叶组织部分为淋巴网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母细胞瘤:指由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组织损伤(变质):指发炎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和在此基础上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包括物质代谢的障碍和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血管反应(渗出):炎症过程中,随着血流变慢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内,这中现象成为渗出。【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趋化作用、吞噬作用】炎症介质: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细胞或血浆(体液中)产生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基本作用:1、血管扩张,通透性↑2、对炎C的趋化作
本文标题: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