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XXXXX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者:日期:2015/3/10指导老师:成员:实验名称:动觉方位辨别实验【摘要】目的:学会使用测定动觉方位辨别仪的方法。熟悉和掌握动觉误差的特征及探讨不同的提示方式(信息反馈)对减少误差的影响。探索优势手主动动觉和提示被试时的被动动觉差异。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优势手动觉的影响。方法:使用BD-II-301动觉方位辨别仪2台,对被试进行测试,记录下测试结果,再利用SPSS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将记录下来的数据分类,比计算出它们的差距值,并制成相应的图表。结论:被动动觉辨位较主动动觉辨位精确,主动动觉辨位和被动动觉辨位差异不明显,主、被动动觉差异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动觉辨别动觉方位1.引言动觉属内部感觉,动觉的反馈信息几乎参与所有的感知过程。首先,动觉在人类感知外界事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动觉与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动觉又经常同其他感觉相联系,如同触觉和压觉联系形成辨别物体软硬、凹凸、光滑等特性的触压觉,可以提供物体形状、大小等信号,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最后,动觉是各种随意运动的基础。正如谢切诺夫所说,人主要是通过肌肉运动来认识和改观客观世界的,人如果没有达到高度精确的动觉,就不可能实现任何严格精确的运动。本实验的目的:动觉方位辨别实验通过学习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被测试人右前臂动觉方位辨别的差异,方位变化对动觉辨别的影响。通过测定右前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通过实验了解经过主动动觉练习之后被动动觉感受性提高的程度。从而更精确的了解自己的运动觉,实现精确的运动。2.方法2.1被试XXXXX学院在校大学生,年龄19∼23岁2.2仪器BD-II-301动觉方位辨别仪2台,中性笔,记录纸,黑色遮光眼罩2.3实验程序3.结果表1:动觉设定角度为30°的差距值(单位:度)序号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11.63.0021.61.3536.22.0746.63.3553.12.5564.01.7073.74.6084.62.8094.13.15101.52.75该表是本组十名同学动觉设定角度为30°时的平均差距值。图1动觉设定角度为30°的差距值图由动觉设定角度为3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图中,a差距角度所代表的主动动觉总体在b、c差距角度平均值所代表的被动动觉上方,其中,同学1、同学7、同学10情况相反,其可能原因是这三位1234567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同学没有理解实验的流程或者提示语。表2:动觉设定角度为50°的差距值(单位:度)序号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11.61.3526.21.736.64.643.12.854.03.1563.72.7574.63.584.12.6591.51.9102.62.5该表是本组十名同学动觉设定角度为50°时的平均差距值。图2动觉设定角度为50°的差距值图由动觉设定角度为5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图中,a差距角度所代表的主动动觉总体在b、c差距角度平均值所代表的被动动觉上方,其中,同学9、同学10情况相反,其可能原因是这两位同学没有理解实验的流程或者提示语,或者受到环境的干扰或实验中产生了疲劳。12345678三种不同差距角度动觉设定角度为5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表3:动觉设定角度为70°的差距值(单位:度)序号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12.72.0526.64.633.12.844.03.1553.72.7564.63.574.12.6581.51.992.62.5103.02.6该表是本组十名同学动觉设定角度为70°时的平均差距值。图3动觉设定角度为70°的差距值图由动觉设定角度为7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图中,a差距角度所代表的主动动觉总体在b、c差距角度平均值所代表的被动动觉上方,其中,同学8情况相反,其可能原因是这位同学没有理解实验的流程或者提示语,或者受到环境的干扰或实验中产生了疲劳。1234567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表4:动觉设定角度为90°的差距值(单位:度)序号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12.23.3523.12.834.03.1543.72.7554.63.564.12.6571.51.982.62.593.02.6102.12.05该表是本组十名同学动觉设定角度为90°时的平均差距值。图4动觉设定角度为90°的差距值图由动觉设定角度为9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图中,a差距角度所代表的主动动觉总体在b、c差距角度平均值所代表的被动动觉上方,其中,同学1、同学7情况相反,其可能原因是这两位同学没有理解实验的流程或者提示语,或者受到环境的干扰或实验中产生了疲劳。1.41.92.42.93.43.94.44.9三种不同差距角度动觉设定角度为90°的差距值变化趋势a差距角度b、c差距角度的平均值表5主、被动动觉辨位之间差异性检验X+sdftF30°主动动觉-被动动觉0.968+1.89791.6140.14150°主动动觉-被动动觉1.11+1.38292.5400.03270°主动动觉-被动动觉0.740+0.69293.3840.00890°主动动觉-被动动觉0.365+0.77191.4970.169由上表看出,当在30°和90°时,F=0.05,主动动觉和被动动觉不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是被试还未进入实验状态和实验即将结束时心情的影响;当在50°和70°时,F=0.05,主动动觉和被动动觉存在差异。表6各角度主动动觉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检验男(n=6)女(n=4)tFx±s30°2.75+1.385.13+1.49-2.590.03250°3.33+1.804.50+1.53-1.060.3270°3.35+1.743.95+0.62-0.650.5390°2.93+0.913.33+1.23-0.580.57根据SPSS结果,30度时,F0.05,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50度、70度和90度时,F=0.05,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7各角度被动动觉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检验男(n=6)女(n=4)tFx±s30°2.60+0.652.93+1.32-0.540.6150°2.21+0.673.41+0.86-2.490.0470°2.73+0.973.03+0.38-0.560.5990°2.80+0.542.61+0.520.540.60根据SPSS结果,50度时,F0.05,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30度、70度和90度时,F=0.05,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4.讨论4.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影响动觉定位的因素。(1)测试过程中,由于它下面的那个刻度表盘是通过人眼观察读出来的,所以有时候在读取数据上难免存在的误差。(2)测验过程,被试由于多次的重复动作产生了疲劳效应,从而使实验结果存在误差。(3)观察者在记录数据时会受前几次的观察数据影响,如果前后两次数据偏差较大,观察者可能会选择再次观察记录,而选择与前几次的数据比较相近的观察结果,从而使实验结果可信度降低(4)其他无关人员的干扰。当主试给予被试刺激时,其他组的成员来我们组查看情况,有的给予操作建议,有的则故意用言行影响被试,使被试受到干扰,以致影响判断的正确性。(5)实验时,所处的环境有些吵闹,对于实验者的情绪有所影响,可能会引起实验者焦躁,使得实验观察过程中难以静下心来,,因此嘈杂的环境会对测量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4.2说明被动动觉和主动动觉的不同。由图1、图2图3、图4的差距值图我们可以得出:a差距角度所代表的主动动觉总体总是在b、c差距角度平均值所代表的被动动觉上方,这说明主动动觉的差距平均值总是大于被动动觉。4.3分析动觉方位的辨别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由表5看出,当在30°和90°时,F=0.05,主动动觉和被动动觉不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是被试还未进入实验状态和实验即将结束时心情的影响;当在50°和70°时,F=0.05,主动动觉和被动动觉存在差异。根据表6结果,30度时,F0.05,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50度、70度和90度时,F=0.05,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表7结果,50度时,F0.05,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30度、70度和90度时,F=0.05,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结论1.影响动觉定位的因素包括:主试读取数据上的误差;观察者的再次观察;被试没有理解实验的流程或者提示语,或者受到环境的干扰,或者是实验中产生了疲劳。2.主动动觉下的差距平均值总是大于被动动觉。3.在50°和70°时,主动动觉和被动动觉存在差异;在30度时,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在50度时,性别之间在主动动觉辨位上存在差异。参考文献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附录
本文标题:动觉方位辨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6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