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1第25课《古代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重点难点:1、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熟读成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期都名家辈出,佳作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二、检查预习1、朗读全文,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戟.jǐ寥.落liáo宫qüè(阙)婵娟..chánjuān峰峦.luántóng(潼)关踌躇..chóuchú2、了解作者、朝代及体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代(称谓),(体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文?《赤壁》作者,代(称谓),体裁《过零丁洋》作者,代(称谓),体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代(称谓),体裁《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代(称谓),体裁3、朗读课文三遍,三、研读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简介写作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才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师生互动设计1.检查预习效果,了解相关文体知识。2.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2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2、提示: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首联抚今追昔遭遇坎坷颔联乐观向上颈联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尾联3、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明确:三、研读赏析《赤壁》(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4.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义”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四、作业布置:5、作业分层指导1、背诵课文2、预习下一课时讲学案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3第25课《古代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重点难点:1、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熟读成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解释重点词语2、检查背诵(二)研读赏析《过零丁洋》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2、思考讨论:(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师生互动设计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相关的文句,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4(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忠心爱国的高尚品质。(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三)研读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1、了解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2、介绍“曲”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3、对曲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2)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家兴盛时,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国家衰亡时,战争频繁,百姓们更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怎能不苦?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作业布置:1、背诵已学诗歌(AB)2、完成学案(A)5、作业分层指导五、课后反思:板书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5第25课《古代诗词曲五首》第三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重点难点:1、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熟读成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解释重点词语2、检查背诵(二)诵读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放录音歌曲《明月几时有》,激趣导入2、了解作者: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3、了解写作背景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怀念手足兄弟,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4、诵读提示:a、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b、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c、要有感情。5、思考品味(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明确:“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听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综合实践作准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全班齐读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6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6、当堂背诵(三)当堂检测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3、《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6.《酬乐天扬州》中运用典故写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7.《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8、《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小结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会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思考讨论,抽生回答,集体订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事半功倍四、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训练(AB)2、完成学案(A)5、作业分层指导五、课后反思:板书设计:把酒问天不知何年上阕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欲归又恐起舞弄影情景交融《水调月照无眠不应有恨情趣盎然歌头》下阕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人有离合千里婵娟
本文标题:古代诗词曲五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