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者: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20131990[关键词]:生态文明;物质基础;哲学基础;迫切性。[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自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无论是政府是企业还是人民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起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文六个部分分别从生态文明的提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成就与经验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来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其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其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其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其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其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更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章节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一)、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最基本温饱问题后,对物质的需求有了越来越高的标准与越来越具体的要求。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是要实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产业生态文明。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是要实现节俭、适度、适宜、健康的消费生态文明。而生产与消费方式变革所展现出来的具象化指标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基础。(二)、哲学基础:如果把物质基础比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骨架与肉体,那么哲学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与灵魂。近年来各个理论领域都开展了对建设生态文明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研究了建设生态文明问题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问题。经过较长时间各个学术流派的相互辨证最终归纳出以下五项原理:物质世界及其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但又离不开自然界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社会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指导;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人是评价的中心。(三)、物质基础和哲学基础的相同点与互异性:物质基础和哲学基础是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两项基本准则。物质基础是哲学基础的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是物质基础的抽象概念。失去了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相应的依凭与指标;失去了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相应的动能与意义。所以二者缺一不可。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论述):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半叶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从总体上说,生态文明建设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全民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最关键的观点,是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双方,是和谐相处的统一体。人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建立法律和伦理保障。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文明进步的程度,其作用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类的不文明行为,惩罚破坏文明的行为。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通过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如今的循环经济要求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消费方式。所谓生态消费,又称生态文明消费或绿色文明消费,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的适度的、绿色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消费。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成就与经验(可行性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初具规模;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其基本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正确;“四个建设”协调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广大人民的积极拥护和伟大实践。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已经不再属于当今我们讨论的重点。时间已然证明一切,它的可行性毋庸置疑。我们现今该关心的应是其最终的执行力与如今所提出的方针和决策间的关系极其所能达到的最终效果。我国的生态建设道路理该汲取前人的教训,发扬所有的优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走出属于中国的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共产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吴雪会,《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陕西,2012.9.24。【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简介。【5】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6】杨丽娜、程宏毅、任景明,《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2012.12.24。【7】杨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方向》。
本文标题: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