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合理营养预防肥胖教案
教案授课人:刘听然学校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科目营养学课题合理膳食预防肥胖学时1学时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3日上午授课班级12级幼教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带量食物分配。2、能够运用平衡膳食宝塔,合理控制膳食,掌握预防肥胖的膳食管理方法。3、激发学生关注平衡膳食、关注健康、关注营养知识的学习。教学重点运用平衡膳食宝塔,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预防肥胖。教学难点运用平衡膳食宝塔,预防肥胖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时间(分钟)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325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外形,带给人美的享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二、新课讲解(一)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什么是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度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2.肥胖的判断标准(1)BMI–体质指数,是评价一个人肥胖状况的最常用指标BMI(kg/㎡)=体重(kg)/身高的平方(㎡)正常:18.5~23.9;肥胖:≥28.(2)腰围:是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肪的近似评价指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思考听讲笔记提问法讲解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美有进一步认识2255标,是诊断中心性肥胖的标准。男性:94cm女性:80cm(3)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3.肥胖产生的原因(1)摄食过多(2)营养过剩(3)内分泌失调(4)家族遗传(5)缺乏运动(6)环境影响(7)精神压力太大等。4.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肥胖可能产生以下疾病:(1)糖尿病(2)冠心病(3)高血压(4)高血脂(5)脂肪肝(6)胆结石(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8)癌症等(二)、合理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均衡营养。200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常吃清淡少盐的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饮酒应限量;(成年人)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人们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具体量化和形象化表示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膳食指南的方便工具。内容如下:平衡膳食宝塔分五层(自下而上,由多到少):水1200毫升第一层: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第二层: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第三层:畜禽肉类50-70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第四层: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第五层:油:25-30克;盐:6克计算自己的体质指数运用思考听讲思考听讲听讲笔记看图(平衡膳食宝塔)听讲笔记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讲解法合作学习学习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内容学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构成613101(三)、如何预防肥胖1、预防肥胖的膳食方法(1)控制热能、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2)三餐能量分配比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简记为3:4:3)(3)适当的营养素分配: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0%.(简记为2:2:6)(4)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供给.(5)戒烟酒、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选择科学的烹调方法。(6)减少食盐摄入量。(7)选择食物要多样化。2、适量运动运动可增加体内脂肪的燃烧及食物中脂肪的消耗、转化。三、归纳总结1、判断肥胖的三条标准。2、肥胖的危害。3、预防肥胖的膳食方法。四、课堂练习1、写出判断肥胖的三条标准。2、三餐能量分配,早餐占(),午餐占(),晚餐占()。3、三大营养素供能,蛋白质占();脂肪占();碳水化合物占()。4、写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5、写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带量食物分配。6、写出预防肥胖的膳食方法。五、家庭作业为自己和家人制定一周的膳食计划。思考听讲笔记师生共同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独立完成讲练结合法练习法预防肥胖的膳食方法通过总结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板书设计合理膳食预防肥胖一、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二、合理膳食三、如何预防肥胖教学反思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年12月卫生部公布)5、油:25-30克;盐:6克4、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3、畜禽肉类50-70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2、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1、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
本文标题:合理营养预防肥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0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