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北京城市文化5佛教文化的
佛教文化的中心有人说,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北京城,佛教文化中心在西山。此言不虚。北京西山远在明代中期就有“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间内臣作”之说。若将全国名山僧占多作一比较,恐怕北京西山属“多中之多”啦!现分题小述,以见一斑。西山的佛教中心在妙峰山。寺庙与园林本为一体,寺中有园,寺外有园;园中隐庙,园外连寺,二者相得益彰。以妙峰山娘娘庙以及其四条古香道而论,可谓到处有庙(茶棚),无处不园,无处不景。据《燕京岁时记》等文献记述:“庙在万山中,孤峰矗立,盘旋而上,势如绕螺。前可见践后者之顶,后可见前者之足。自始迄终,继昼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人。以金钱计之,亦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这块瑰丽神奇的圣地,吸引了远在浙江、四川、云贵、湖广以至日本、东南亚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山进香。香火何以如此之盛?固然与佛教文化引诱及人心迷信有关,但妙峰山独特的自然园林风光也系一大诱因。以东口营之老北道为例,其道上的景观则令人应接不暇。起点的石佛殿一地有北魏古石佛一尊,人曰“北京之最”;有金代奇松两株,别添景观;有磨镰石河,泉水哗哗不曰溪而曰河,可想见其桃花园之美;花口洞子,地名古老,想系曾为贵人隐迹赏花之所。至于说沿途之茶棚可说是牵三挂五,每一座茶棚既是庙,又是居,也是园,大多是当年达官贵人为远离红尘间的烦恼而建的山间别业,供他们春秋小憩。据统计其道上共有茶棚12座。1925年,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顾颉刚等人曾专赴妙峰山考察香会情况,认为这种香会盛况是北京西山罕有之盛况,其形成的原因堪可研究。近年来,每逢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香烟缭绕,钟声再响,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一个历史的盛会,再现西山。西山最早的庙——潭柘寺。常言说,“先有的潭柘寺,后有的北京城。”潭柘寺始建于东晋,至今1700多年。它也是北京最大的古刹,寺中有“金丝挂玉”竹,堪称北京一景;猗玕亭中“曲水流觞”别具兰亭雅韵;那妙严公主的拜砖、千年帝王树,更是别具神趣;特别是潭柘寺的柘树叶可疗人之病,可趋吉避邪之说倒致今日名存实亡的历史现象,尤为发人深思。天下第一台。戒台寺创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1622),距今1300年。明代正统年间,明英宗敕令如幻律师在此说戒,戒台之名遂冠于九州。寺中戒台是一个高丈余的石刻台座三级,雕刻精美,周围有数百个戒神,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故称“天下第一台”。当时天下的僧人要想取得戒牒文凭,须来戒台寺统考,合格者才能获得文凭,这文凭是僧人的最高职称,持此可云游天下,“托钵到处任君餐”,颇含赖佛吃饭之嫌。独特的满洲寺庙——香界寺。众所周知,满洲本来有自己的宗教——撒满教的,自努尔哈赤到雍正王朝,百余年间满族人从未有当和尚的。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出于对西藏、蒙古少虎民族的怀柔绥靖政策的考虑,清政府始在西山旧刹香界寺的基础上略加修葺,辟为满族和尚庙,信奉喇嘛教,并请来藏人章嘉活佛三世瑞见多吉主持开光大典,为满族和尚传授居士戒及沙弥戒。乾隆皇帝降旨:“……在此寺聚涌时全部必须用满语诵经,所诵经典,务必译成满文(见黄颢《章嘉活佛与北京西山》一文)。香界寺是北京西山唯一的一处满族庙宇,是北京佛教发展史上的大事。北京小西山犹如一卷无字书,除上述已翻开的园林文化、红楼遗产、人文古迹、佛教文化诸页内容,还有山水形胜、名人坟墓、天宝物华……各章也须重彩笔墨才是,限于篇幅故不赘言,只以笔带出,以望读者一双慧眼窥一斑而知西山全豹。
本文标题:北京城市文化5佛教文化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2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