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千龙网:会议即将开始(09:26)主持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印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会,就“十三五”时期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今天我们邀请了14位建言人,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的专家,还有参与公众建言活动的市民,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09:39)主持人: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共同谋划首都未来五年的发展。从4月21日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共话‘十三五’,同绘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得到了社会积极响应。(09:39)主持人:截至8月14日,“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已有2.5万人参加,收到公众建言8400余条,完成居民社会调查问卷1.93万份,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首都未来发展的关心与期盼。对于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都认真对待,做到件件有确认,重点有回复,亮点有互动,已经与200多位建言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向27个部门和单位转-2-办意见建议336条。(09:41)主持人:当前,“十三五”编制规划工作正处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中起草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在8月份召开5场公众建言会,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将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是第4场,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同志到会,亲自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今天参加建言会的还有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园林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今天水务局和园林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亲自到这儿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听取、研究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09:42)主持人:今天的建言会,主要议程有四项。一、请建言代表发言,希望大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建议。二、请各部门发言。三、请林克庆副市长讲话。四、请林克庆副市长为建言代表颁发证书。按照议程,请各位建言人按名单次序依次发言,发言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首先,请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气象局王迎春副局长发言。(09:43)-3-王迎春:林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建言人,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想聚焦北京的气侯环境怎么通过未来的规划能够有一个更加合理的布局。我们这个城市就应该是个生态城市。大家知道气侯条件有这个地区的通风、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生态文明发展,气侯条件也是我们生态环境变化的决定因素,作为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在我们的发展规划中,充分地考虑我们气侯环境对这个城市的适应性、风险性和影响性,能够更加合理的布局城市功能和优化空间结构,使我们能够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科学控制城市增长边界,这里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好的做法,让我们城市的硬件,也就是说我们的空间布局更加通风透气,防止未来出现新的城市病。(09:57)王迎春:为此我建议几点:第一,要发挥我们气侯生态补偿作用,在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建设新鲜的空气、冷空气生成区域。大家觉得新鲜空气、冷空气生成源是自然的东西,事实上,怎么把这个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使我们生成区域得到保护,是需要我们非常需要重视的。特别大家关注到通常小风的条件下大气污染和热导向会加剧,空气交换条件改善尤为重要,城市的冷空气气流是驱动空气交流的关键因素。因此,城市新鲜空气区域又是降低冷空气污染浓度重要的来源。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应该保护与建设新鲜空气生成源,特别像郊区大片林地、大-4-型绿化区包括公园等等还有就是我们草地、耕地、山坡、林地等等,开展冷空气生成源地和冷空气通道以及冷空气汇集的生态现状评估并加以保护。我想在规划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09:59)王迎春:第二,就是把保护与建设通向我们中心核心区的城市通风道作为我们规划的重要措施。城市通风道是冷空气和新鲜空气生成的、与城市中心区连接的纽带也是个通道,也是城市空气交换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北京周边的空间功能布局要利用好南北、东西走向和廊道,建筑物结构一定要构建互相连通的廊道,避免断头和结点的阻碍,需要我们进行设计。(10:02)王迎春:第三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应避免在郊区形成的气流被高层建筑物阻碍。大家知道西北西山、燕山都是产生冷空气的冷源地。如何利用山风把这些新鲜的冷空气引入到六环?我们要发展山风,让山风进城有利于空气交换,减少空气污染。因此,避免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或者平原十公里地带里面建设硬化的建筑,也就是说让我们建筑与山风气流垂直,严格限制山坡建设用地。(10:03)王迎春:最后一点就是想建议,进一步形成基于气侯环境承载力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分区管理的机制,减缓和避免重污染天气不利的影响,为此应该建立自然通风的评估机构和平行论证-5-机制,其中包括气侯环境承载力的背景分区评估机制,城市开发与城市建设设计项目的气侯环境评估筛选机制,以及我们对当地气侯的适应性、风险性、影响性的评估机制,从而构建起基于整个城市气候环境通风开发设计的分区管理机制。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10:04)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副院长发言。(10:13)王金南:尊敬的各位领导早上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北京建成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首都。咱们知道现在大的政治背景就是中央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前提下,交通、生态,产业率先突破的一些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10:18)王金南:我总体上一个建议就是看北京“十三五“规划能不能以中央的战略布局,以及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契机,以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和谐城市要求,制定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体系,资源消耗上限,全面推进北京市及其周边经济体系的生态屏障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环境保护,利用这个平台真正在京津冀区域形成引领的作用。(10:18)王金南:具体的建议我想第一个方面说一下关于”十三五“的。环境保护目标跟指标的建设。空气质量方面我们建议,要设蓝-6-天数,究竟怎么设?有的说设PM2.5浓度。要不要设立标准?这个是重点。不但要设立蓝天数达到二级的标准天数,而且要设定重污染天数,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重污染天数,最难受的是那个,我们要抓住民生的切入点,我想这个在我们这次规划里敢不敢于啃这个骨头,这是个挑战。(10:27)王金南:当然建议2025年的PM2.5对北京来说还是要设的,要倒逼采取非常态的措施满足这个要求。(10:28)王金南:第二个是水方面,水方面不但要设立水功能区划达标率,关键是要设定1-3类的水质比例,以及消除劣五类水体的目标,特别是黑臭水体消除行动方案。另外老百姓身边的水,景观水这个层面上给他消除黑臭。第三个指标是生态保护方面这个主要是把目前的生态保护红线概念落下去。北京也有一个问题,1.6万平方公里指标怎么落?从这个层面建立京津冀共同体更有意义,在1.6万平方公里上做这个事情,比较难做。这个层面上北京自己也做了一个要求,提出来生态保护红线70%,但是我还是建议,把这个红线再压一压。(10:29)王金南:第四个指标就是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我个人看法北京可以不列,这是我个人看法。因为北京总量减排讲,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环境质量指标卡在那儿,在这个指标上完全北京可以做到质量改善。指标里面还有一个对风险管控的,我个人看法北京也在做,作为首都这方面的可以比较一下。(10:30)-7-王金南:这里面我也想一个问题,因为风险防控老是管理层很难做。北京有没有可能操作一下,把所有的风险分分类,安全防护距离、卫生的防护距离、环保上面也有一个防护距离的问题。这些距离能不能给落下去,都是有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大的风险可以做到,做不到怎么往前改进,从这个方面,这是我想到一个很好的指标,供参考。(10:30)主持人:下面,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协尹伟伦副主席发言(10:36)尹伟伦: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市领导汇报我们对于“十三五”规划的一些思考。我的题目是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我重点讲森林生态系统的发挥。(10:36)尹伟伦:“十三五”规划对北京来讲是个非常特殊的规划,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下的“十三五”。“十三五”规划应该展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些规划设计,更好的有目标的协同河北天津共同发展。历史证明,生态问题不是一个城市也不是一个地区能做的,人类要共同的应对全球气侯变化,要充分的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10:37)尹伟伦:第二个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北京发展,甚至限制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生存的重要瓶颈了,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要把生态容量问题在“十三五”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也是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市委市政-8-府的当前重要的决策的必由之路。(10:38)尹伟伦:另外一个,我觉得应该把“摊大饼”的问题好好解决,把城市一环加一环的环境变成森林拥抱城市,使城市拥有森林的空间,这个应该从疏解功能中,迁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空间中,很好地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起来。这是把我们经济、政治影响力更好地推向华北地区京津冀,为他们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实现多赢的战略部署很好的应用。(10:48)尹伟伦:我具体讲几个问题。一个是北京山区和平原森林发展应该从立体来讲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园林绿化局的统筹管理这样一个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生态建设面积。但是北京市森林生态质量不高,城区根本没有森林,郊区的森林、山区森林是绿得起来长不起来,一片小老头树,比比皆是,几乎没有生态森林的系统,只能顶多算绿色系统。因此我觉得森林管理是最核心根本的问题,要调整森林结构包括密度、生态潜力。(10:49)尹伟伦:因此,我觉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加强抚育管理,科学进行。平原造林这几年发展很好,这是很好的事情,平原造林同样应该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更为重要。山上种不好,土层薄岩石多,平原上再种不好说不过去,所以我觉得还是在“十三五”规划上好好的加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经费投入、-9-措施投入,使北京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障和屏障作用。(10:50)尹伟伦:另外一个我觉得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我们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仅仅有行道树是不行的,应该成为一个片林,北京整个城市来讲除了原来永定河是一条河有水,现在也干枯了,这样对生态系统非常不利,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大湿地的建设。要拓展湿地,因为湿地功能比森林生态系统可能还有更多的功能可以发挥,当然没有木材生产量这样的碳汇能力那么高,但是它吸收尘埃、降低PM2.5在空中的漂浮量、沉降作用,对沉降物分解是有很明确的作用。(10:51)尹伟伦:这里谈到京津冀一体化,廊坊可以搞一个很大的湿地,廊坊是历史上就是个洼地,应该把它好好利用起来,因为一个湿地的问题,一个森林的问题不是解决北京的问题,一定要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湿地森林共同解决北京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加大湿地的水源含氧、沉降大气污染颗粒等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前三四年我们在永定河搞了一点小溪,起到很好的景观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拓展廊坊湿地,北京解决不了可以廊坊解决,对他们也是很好的产业发展。我觉得统筹兼顾的事情对北京生态环境建设是很好的机会。(10:51)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其军书记发言。(10:54)-10-李其军:生态文明是涉及到全社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注重生态文明的物质载体,希望这次咱们在“十三五”规划里边如何采用我们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的文化,这部分要加强起来。大家知道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血液里的东西,如果我们树立起来一种生态文明的文化,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会省很多力,这是第一点。(10:55)李其军:第二点大家也知道,我们主要的社会上最有控制力的一个是市场,三中全会讲了市场配制资源,另外一个是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能不能对这两类主体做一个指南,不管在配制资源之中的市场的力量,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生态化,政府在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2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