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北京市大兴区2015届高三4月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1-北京市大兴区高三统一练习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一)阅读材料一,完成1-5题。材料一审美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审美人格。什么是审美人格?它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审美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性,即人会更多地追求精神的满足与愉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脱物质欲望、功名利禄。注重审美人格的修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甲),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庭坚确切地道出了这首词的境界,它传达了苏轼精湛的艺术修养与雅洁超俗的情怀。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时代以其审美性的姿态高蹈独步,大家都会想到魏晋时期。魏晋风度为什么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让人在追慕中对那个时代心向往之?这与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息息相关。《资治通鉴·晋纪》记载:羊祜是西晋的领军统帅,陆抗是东吴的大将军,双方阵前交战时,羊祜对陆抗送来的美酒毫不怀疑地痛饮;陆抗生病时也向羊祜求药,并且不管手下人多次反对劝谏,也毫不猜忌地坦然服下羊祜送来的药汁。如果说嵇康、阮籍等是魏晋风度的领军式人物,那么羊祜、陆抗这种磊落坦荡的胸襟也足以在史册中留下千古美谈。不屈于俗流,保留一份风雅的心胸,王羲之也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听说来挑女婿,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反而获得了郗太尉的欣赏,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2-“”(乙)典故的来源。它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豁达心胸,也许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境界。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魏晋风流”与“盛唐之音”之所以成为古典文学的两大奇葩,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两个时代思想交流与对话的繁盛。《三国志·文帝纪》有记载,身为魏国皇帝的曹丕,竟然会将自己写好的诗赋文章寄给与敌对的吴国皇帝孙权,并且还顺带送给当时吴国的名臣张昭,这是何等风雅的文化盛事!国家对立并不等于文化对抗,思想交流与对话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世说新语·伤逝》中也记载着曹丕的一则故事: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与其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的曹丕知道他的这个嗜好,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驴叫来为王粲送行,这也是何等快慰人心的风雅事!这则颇具小品演绎性质的故事确切地反映了身为一代帝王的曹丕与文士们和谐平等的交往关系。曹植也有兄长曹丕的风范,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后世(丙)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当时宽松的社会氛围下相对平等的思想交流与对话,这里不得不提及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名句,这简短的一句诗浓缩地刻画了盛唐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与李白高绝千古的艺术形象。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审美人格”的想象与建构,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士人的心性修养,从而能够在喧嚣面前守候一份宁静,在流俗面前留住一份信仰。审美人格的建构,在当下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多元文化互生的氛围中,倡导国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国学的发展能够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品格,建构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从形而下的层面来讲,国学的提倡能够抵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泛化,发现当下社会思潮中的问题症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审美人格”的建构对这两个层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下列可替换文中甲处的熟语和填入乙、丙处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食人间烟火乘龙快婿琅琅上口B、超凡脱俗东床快婿琅琅上口C、不食人间烟火东床快婿脍炙人口D、超凡脱俗乘龙快婿脍炙人口2、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A、《资治通鉴》是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史,由北宋司马光组织编写。后人将他与《史记》作者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B、《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记录魏晋风流的笔记小说,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C、《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断代史,施耐庵受此影响创作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D、“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与“三曹”的作品都具有刚健悲凉的风格,文学史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3、对文中意思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将苏轼的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于一体,体现了苏轼的“审美人格”。B、魏国皇帝曹丕把自己的著作送给敌方,是因为他相信思想交流与对话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C、羊祜和陆抗即使在双方交战时期,也坦然地喝下对方送来的美酒或药汁,说明那时的人们都有磊落坦荡的胸襟。D、曹丕在王粲的丧礼上带领众人演了一段学驴叫的小品,可见他与王粲有着超出君臣等级的和谐平等的关系。4、建构“审美人格”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5、试举一例谈谈建构“审美人格”的意义。(4分)(二)阅读材料二,完成第6-8题。材料二警惕文化粗鄙化①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近日炮轰中国当代文学,称某些少年作家的小说粗鄙成风,往死里写脏、写丑,堪称世界文学之奇观。②“市场为王”的时代,崇高也好,秀美也罢,有市场号召力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畅销书写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的《废都》开始,就是以粗鄙为卖点,以利益为目标。后来文坛越来越热衷于给读者端出原生态的脏、乱、丑。写作唯美的东西反倒被视为“矫情”,表现崇高、无私的精神被视为“虚伪”。中国当代文学的粗鄙化终于成为了曹文轩先生眼中的“世界奇观”!这些作家迎合人性的低劣和平庸欲求,而放弃文学的教化和审美功能的追求,实质是放弃对人性中更高贵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追求。-4-③不只当代文学充满粗鄙化。庸俗的享乐主义盛行,人们都追求最不费力的东西,并被片刻的欲望所引导,没有了精神的深度、厚度和浓度。于是影视剧只有“搞笑”、“滥情”和“审丑”才有市场。开放的网络世界也催生了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如“撕X”“屌丝”之类的流行语,传播到每一部手机、每一台电脑中,成为“网络书面语”。④“粗鄙”虽然不是媒体的“发明创造”,可是媒体的传播效应,却放大了“粗鄙”的影响面,甚至使得“粗鄙”合理化,从而在社会舆论和思潮中起到了特殊的导引作用。媒体的“粗鄙”现象,首先表现为媒体的“标题党”,用语粗俗。如2013年6月28日,山东《聊城晚报》刊载题为《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的新闻报道。只有粗鄙的时代粗鄙的社会,才会产生粗鄙的传媒业,然后交互作用。传媒业的粗鄙化,再次为社会粗鄙化加速。媒体的“粗鄙”起因是由于市场竞争,而消除“粗鄙”却不能只是寄望于市场机制,当务之急是如何设置有利于媒体自我净化的激励条件,让媒体不至于为了生存而游走在底线边缘。而面对粗鄙的网络语言的风行,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审美趣味,显然更为重要。⑤作家冯骥才也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警惕中华文化的粗鄙化”。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且影响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因为文化的粗鄙化必将“给国民精神带来对自己文化的轻蔑、轻视和无知”。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6.下列对文意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的《废都》以粗鄙为卖点,以利益为目标,最终导引了当作小说创作的粗鄙化。B、当代一些文艺工作者创作“搞笑”“滥情”的作品,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审美趣味。C、为了遏制媒体的“粗鄙”,有必要让媒体退出市场机制,消除媒体的生存之忧。D、文化粗鄙化的最危险之处并不是影响民族素质的下降,而是会导致国民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7、结合全文分析“文化粗鄙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8、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抵抗当前的文化粗鄙化。(4分)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司马迁二大罪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5-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吾尝以为迁有大罪二。所谓大罪二,则论商鞅、桑弘羊①之功也。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则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至于桑弘羊,斗筲②之才,穿窬③之智,无足言者,而迁称之,曰:“不加赋而上用足。”善乎!司马光之言也,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二子之术用于世者,灭国残民覆族亡躯者相踵也,而世主独甘心焉,何哉?乐其言之便己也。夫尧、舜、禹,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桑弘羊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之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于寒食散,岂不幸哉!而吾独何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呕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注】①桑弘羊:西汉洛阳商人之子,深得汉武帝赏识,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②筲(shāo):盛饭或粮食的竹器。③窬(yǔ):门旁小洞。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司马迁暗.于大道暗:阴暗B、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微:没有C、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见:被,受D、庶几..其成功庶几:希望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6-A、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天子赏赐给秦孝公祭祀用的肉,诸侯都来道贺B、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都明面上忌讳(提到)他们的名字,却阴险地运用他们的理论C、灭国残民覆族亡躯者相踵也国家灭亡,百姓流离,自身不保的国君一个接着一个D、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用来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大概从何晏那里开始的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认为恰恰是商鞅变法导致了百姓与秦统治者的对立,最终使秦王朝亡国灭种。B.苏轼批评后世君主采用商鞅、桑弘羊式的变法,而不愿学习尧、舜、禹的治国之道。C.苏轼鄙夷桑弘羊的才能,但还是用“善乎”表达了对他做到“不加赋而上用足”的赞赏。D.苏轼认为后世人依然食用钟乳乌喙而纵情酒色,不知道吸取何晏服用寒食散而最终死去的教训。13.苏轼认为司马迁二大罪分别是什
本文标题:北京市大兴区2015届高三4月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2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