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自考森林生态学历年试题
2006年10月森林生态学一、单选(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所处的地位并不一致,对生物所起的作用是非等价的,有的生态因子的改变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引起这些作用的因子称为A.气候因子B.限制因子C.主导因子D.生活因子2.在长期的强风作用下,树木迎风面的芽枯死,在北风面的枝叶继续发育,致使整株树木将发生A.偏冠B.枯死C.风倒D.停止生长3.树体冷却降温至冰点以下,使细胞间隙结冰所引起的危害称为A.霜害B.寒害C.冷害D.冻害4.土壤中的氮素99%以上是以某种形态存在,因此其对土壤中氮素的保存和有效氮的提供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形态为A.枯落物B.腐殖质C.胡敏酸D.土壤有机质5.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容纳量D.环境阻力6.两个不同特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A.寄生B.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7.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8.森林群落中的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为A.净第一性生产量B.总第一性生产量C.生物量D.生产力9.相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树种组成相同林分的联合称为A.林型B.立地型C.林分型D.林带10.繁殖体侵移到新的地点后,经过发芽、生长并繁殖出新的个体,称为A.侵移B.定居C.竞争D.反应11.影响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条件是A.风B.土层厚度C.气候D.日照时间12.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森林死地被物分解速率加快,其贮量A.减少B.增加C.不变D.逐渐增加13.进入林内的散射光经过林冠层多次反射、吸收,光谱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绿光显著减少B.红光显著减少C.可见光显著减少D.生理辐射显著减少14.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包括非生命物质、分解者与A.生产者B.消费者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15.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动植物转变为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A.次级生产B.初级生产C.呼吸消耗量D.生态效率二、多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俄国林学家莫洛作夫于1904年发表了《林分类型及其在林学上的意义》的论文,认为森林的某些特点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提倡依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划分立地类型,这些特点包括A.结构B.组成C.分布D.生产力E.稳定性17.对绿色植物而言,其生态因子缺少任何一个,绿色植物便不能生存,这些因子包括氧气、水分、光照和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矿质盐类E.热量18.森林土壤动物的活动可起到如下作用A.改善土壤结构B.提高通气透水能力C.增加土壤孔隙D.促进竞争E.提高土壤的肥沃性19.在我国的暖温带南部区域,主要建群种为麻栎、栓皮栎等,向北侧逐渐被以下哪些树种所取代?A.蒙古栎B.辽东栎C.黄背栎D.光叶高山栎E.高山栎20.生态系统依植被不同,可分为A.森林B.草原C.荒漠D.冻原E.湖泊三、填空(本大题共15题,每空1分,共15分)21.森林生态学可概括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四大部分。22.同一树种不同群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里,在遗传上发生变异,形成了生态特性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群类型,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类型称为。23.树木在一年中,从树液开始流动到落叶为止的日数称为。24.林业生产中,所采用的林农复合经营和营造多层次结构的混交林等都能有效地增加,达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目的。25.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适当、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以过程为主。26.根据阿略兴提出的植物先期适应法则,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南方树种在其北界可分布到山的。27.热量和水分条件越丰富,森林同种动物个体的数量就越。28.在种群生态学中,依据种群在分布区最适生长的空间来计算的密度,称为。29.在林学中,净生产力可分为与连年净生产力两种。30.森林群落次生演替是一个的动态变化过程。31.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表现在经度、纬度、方向上,合称为植被的三向地带性。32.我国从东到西具有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大体形成内陆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两部分,其分界线基本上是年降水量mm等雨线,分界线以东,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年降水量较大,属湿润区,适于森林生长。33.若城市周围有森林,森林的生态作用可热岛效应。34.生态金字塔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三种类型。35.周转率就是出入一个蓄库的与该蓄库中营养物质量的比率。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森林37.耐性定律38.生命表39.经向地带性40.生态平衡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有何影响?42.土壤水分过多对根系生长有何影响?43.影响种群大小或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4.简述森林死地被物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性质。45.简述生物循环的三个过程。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森林群落最小面积的测定方法和步骤。47.试述单元演替顶极与多元演替顶极的理论。2007年10月森林生态学一、单选1.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A.生物量B.生长速度C.分布范围D.发育程度2.变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生长于以外的树木对变温非常敏感,它们只能在已经适应了的特定变温下正常生长,并能从生长发育等方面反应这种节律性变温的特点。A.海洋B.极地C.温带D.赤道3.为使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森林植物生长最适宜,土壤pH值一般为A.<5.0B.6~7C.7~7.5D.>7.54.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天然分界线是A.南岭B.秦岭C.武夷山D.天山5.森林中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成层性,在江苏南部栎林、杉木林和火炬松林的土壤中,土壤动物种类最多的分布层是A.A1层B.A2层C.A0层D.B层6.在逻辑斯蒂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C.表示种群在初始状态下的数量D.表示或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7.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A.生态系统B.生物圈C.生物群落D.植被8.我国温带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主要用材林区,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最主要特征是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的针叶树是A.兴安落叶松B.油松C.栎树D.红松9.在采伐迹地上开始的演替是A.旱生演替B.原生演替C.水生演替D.次生演替10.一般经过侵移、定居、竞争的反应这几个阶段的群落变化总称为A.群落进展演替B.森林水平地带性分布C.群落发生D.竞争排斥原理11.在森林凋落物的组分中,占比例最大的是A.树皮B.落花落果C.枯枝落叶D.种子12.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横断面是A.三角形断面B.屋脊形断面C.矩形断面D.凹槽形断面13.食物链中,肉食动物的营养级数一般不低于A.2级B.3级C.4级D.5级14.俄国林学家莫洛作夫创始的学说是A.森林学说B.生态学说C.林型学说D.演替学说15.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高温多雨,年均气温20~22℃,年积温为A.2000~3000℃以上B.3000~4500℃以上C.5000~6500℃以上D.7500~9000℃以上二、多选16.森林作为生物群落,其主体包括A.乔木B.草本C.幼树D.灌木E.土壤动物17.为了便于研究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它们的作用规律,各种生态因子可区分为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火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环境因子E.地理因子18.dN/dt=Nr(1-N/K)种群增长方程式适用于A.资源有限的条件B.环境无限的条件C.世代重迭的条件D.世代不重迭的条件E.与密度有关的条件19.测定郁闭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A.投影法B.统计法C.样线法D.目测法E.实测法20.森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改造作用的主要表现为A.减少CO2,增加O2B.滞尘C.吸收有毒气体D.灭菌E.降低噪音三、填空21.到二十一世纪60年代,植物生态学已发展为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等4个不同水平上,论述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植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2.对于长日照植物,有一段时间需要每天的光照时间数超过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23.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量或强度的变动和适应范围,称为。24.昼夜温差比较大,对树木生长有良好的影响,这是因为白天适当的高温有利于,夜间适当的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消耗少,有机质积累增多。25.在生产实践中,常根据土壤质地把土壤分为砂土、和粘土三大类。26.在森林中部分活动的动物主要是森林鸟兽。27.森林土壤动物具有成层分布现象,越往下层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28.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29.生物多样性通常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0.在森林的垂直结构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群落的生境和其他层次。31.森林群落中物种竞争的结果是。32.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群系和群丛。33.不同纬度起点的山地,森林垂直带数目不同,愈向,垂直带谱愈简单。34.森林不仅可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还通过其强大的生态功能,保持着自然。35.地球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即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四、名词解释36.种群密度37.相对频度38.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39.森林死地被物40.个体生态五、简答41.简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作用。42.森林动物有哪些作用?43.种群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的哪些基本特性有关?44.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45.为什么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试举例说明。六、论述46.试述树种耐荫性的类型及鉴别方法。47.试述我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各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和森林特点。2009年10月森林生态学一、单选1.环境因子中对森林(或植物)有作用的因子统称为A.生态因子B.生活因子C.主导因子D.限制因子2.与植物的开化、生长和休眠相适应的是其分布区的A.光周期变化B温周期变化C.土壤肥力D.光能利用率3.我国气候学家张宝堃利用干燥度划分气候的湿润类型,作为森林能否存在的指标。干燥度的估算公式应用了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年均温D.极端低温4.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中,除氮外,其它主要来自于A.土壤B.大气C.岩石风化物D.降雨5.逻辑斯蒂方程中,当趋于1时,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种群增长速度逐渐受到抑制D.种群数量趋于稳定6.根瘤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为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寄生D.偏害7.植物群落的类型不同,其最小面积也就不同。热带雨林的最小面积一般为A.400平方米B.800平方米C.1200平方米D.2500平方8.频度是表示某一物种在群落中分布的A.数量多少B.均匀程度C.体积大小D.密度大小9.下列各项都属于层间植物的是A.幼苗、幼树B.寄生植物、草本植物C.附生植物、藤本植物D.乔木、灌木10.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为A.净级初生产力B.净生产量C.生物量D.总初级生产力11.“封山育林”这一营林措施的提出是依据森林的A.多元顶极理论B.植被分类原则C.进展演替特点D.地带性分布规律12.根据单元演替顶极理论,因人类长期经营活动的影响,形成一种表面上比较稳定的杉木林群落,称为A.亚演替顶级B.偏途顶极C.前顶极D.后顶极13.中国植被分类采取了A.生态学——植物区系原则B.生态外貌原则C.生态地理——群落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借助于A.生物之间的取食B.分解者的还原过程C.绿色植物的养分吸收D.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繁殖15.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的生物循环包括吸收、存留、归还三个过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A.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B.存留量=吸收量+归还量C.归还量=存留量+吸收量D.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二、多选16.限制因子对植物的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一种限制因子
本文标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自考森林生态学历年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3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