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北洋水利学门与李书田
翻开尘封的史料,我们看到一位殚精竭虑办教育的拓荒者、现代工程教育的奠基者、“实事求是”办教育的楷模,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李书田先生贾晓慧,中囯工程教育家李书田.中国科技史料,2010北洋大学水利学门史迹与李书田的奠基温家宝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2009年1月26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自己独特的灵魂,如果有(或有过),该是什么?独立的思考、自由表达。耶鲁那个校长说:“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过程,”也许这一点是对的。要点北洋水利-前有“古”人李书田奠下北洋-天大大学水利学门之基础●奠基水利专业是李书田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利工程所、第一水工试验所是办更高层次学位教育的桥●高水平师资队建设理论与实践是创造性突破;中国第一部《水力学》和《中国水利问题》是创新性成果,回报社会●产学研合作是新式办学的一种创新性—出人才、出成果、出创新之保证天大水利-后有来者光绪皇帝硃批“该衙门知道”北洋西学堂成立,二品官伍廷芳掌校㎜●●●●●●天津大学校址1952-至今●北洋大学堂原址1895-1901●北洋大学校址1902-1952●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复址1947-1953北洋大学西沽校址主楼在天津地理位置●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复址1947-1953●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原址1933-1937北洋大学水利学门百年进化历程19471947杜镇福1914冯熙敏1886茅以升1896张含英1900李书田19001880李仪祉中国近代水利先驱1882年出生在陕西秦汾北洋大学土木学门最早学生1883年出生在江苏冯熙敏北洋土木学门最早毕业生1886年出生在天津1890甲午海战北洋大学成立于1895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茅以升出生18961900李书田张含英出生1900,庚子赔款、辛丑条约北洋大学西沽武库校址1902秦汾1903,冯熙敏19041910宣统二年冯熙敏受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1912十月革命炮响1917五四运动1919孙越崎、张含英被开除,去北大1920李书田1927年回国临时掌校,张含英1928年回国茅以升任院长南北统一1928改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28,北洋大火19291930李书田由唐山返回母校1932,任代院长李书田任院长张含英水力学北洋工学院设立水利工程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成立1933七七事变1937、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1938、西工1939、康专19391940贵州农工1940、北洋工学院复命1943北洋工学院泰顺1943,西京分院1944茅以升任校长1946抗战胜利1945,北洋复大1946张含英任校长1948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复建1947李书田任院长1946,离开大陆194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950常锡厚任系主任1947抗美援朝赵今声兼任水利系主任951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1951杜镇福(系主任1952-1954)赵今声2000两张证据:1、北洋大学第一张毕业文凭1900;2、水-土专业毕业文凭1910掌中国水利的北洋人--秦汾中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秦汾(1883-1971)字景阳,江苏嘉定人。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土木学门,二年后被送至美国留学,获哈佛大学天文数学硕士。又曾赴英国、德国留学。清宣统二年(1910)归国。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北大任教。曾任东南大学校长等。1929年后从政,1934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委员会(孔祥熙的秘书长)要职,掌全国水利。数学家和水利专家。李仪祉(1882-1938)中国近代水利著名水利科学家。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1909年京师大字堂毕业。选派至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学习土木,辛亥革命爆发,回国。1913年再度赴德,专修水利。1915年回国任教南京河海工专教授、教务长。1928年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北洋大学名誉教授。李仪祉长期在黄河、长江、陕西任水利要职。堪为中国现代水利之先驱。一生有论水之著述188篇。1、1928年李仪祉就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书田任其秘书,主持日常工作;2、1931年创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公推举李仪祉为会长,李书田为副会长。1938年3月李仪祉去逝,李书田主持学会;3、1933年创建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李仪祉任黄董事长,李书田任副董事长、董事、会计;4、1929年筹建孙中山北方大港计划,成立李仪祉为处长的北方大港筹备处,李书田任副处长,执行规划设计勘探(调查、测量、土工实验)任务5、1937年李书田掌校西安临大,聘李仪祉先生为北洋工学院名誉教授,讲有“抗战力量”。次年病逝。中国最早学习现代水利科学先驱---冯熙敏冯熙敏(1886-1964)天津人。北洋大学第13任校长冯熙运之弟。1904年考入北洋大学土木学门预科,后入本科:届时北洋除国文课外,全部为洋教。基本课程有,河海工学、水力学、水力机(械)、石工学、地震学、地质、测量、工艺理财、土木行政等课程---这也是后来北洋大学水利学科标准课程。1910年以笫一名成绩毕业受学生学位。并受宣统皇帝硃批会试北洋毕业生,仍名列笫一,受朝服觐见。赐进士、授翰林。辛亥革命后,参加粤汉铁路测量工作,因时局原因,回母校,终生执教北洋,教授数学、测量、制图。在他在学生中得意高足是魏寿昆,因为年年考第一;他非常赞许李书田,是好学生。李书田长校,冯老师仍在校教书,学生成领导,老师处处支持院长工作,而李书田却总不忘师生之谊,言必称老师。书田先生率师生南迁,为北洋历尽辛苦,每获好消息便欣喜欢畅;不好消息便怅然若失。对北洋时分时合,倍觉焦虑,惦记学生身上的担子。他自已坚决推辞赵天麟和冯兄长让他做北洋大学校长,就是不愿从自已手中丢掉北洋大学,对书田先生处境十分关心,实际上更担心北洋之命运。高血压、脑梗、脑溢血…对自巳不能随迁和抗战胜利后不能再重教深感内疚,他热爱学生,拒官。被誉为“一代宗师、后辈楷模”(叶培大院士);张维院士(清华副校长、深圳大学校长)与其兄张度颂诗:“六十年前出门下,翰林美誉最称豪。畴人传上添名姓,雨化春风科技高。”,聘名师授业,立传统创规一位历史教育家认为,“学术传统的延续,首先要靠相对稳定的教授群体的形成。学术传统之所以能够结出丰硕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一个教授群体从年龄结构上呈完整的三代共存现象。”其次,学术传统有丰富的内涵,从教授的自由流动到教授治校。北洋大学水利学科有北洋好传统,聘任水利造诣深的专家、学者任教:冯熙敏、徐世大、茅以升、李书田、张含英、张国藩、魏寿昆、邓曰模、须恺、高镜莹、崔宗培、何之泰、李荣梦、李赋都、张维、刘德润、王华棠、李丕济、郑兆珍、刘德润、常锡厚、杜镇福、揭曾佑、严恺、沈晋、阎树楠…精英荟萃、集硕学鸿儒于斯地。李书田院长聘张国藩教授水力学聘书及北洋工学院专任、兼任教师聘任规则戴昌晖诗:张冯巩李传四代,音容亮节长忆中。(张玉昆、冯熙敏、巩广文、李书田,四代师同教。戴嗣为南京航空学院教授、名誉系主任)作为教育家,天津大学原校长,李先生的学生史绍熙院士尊李书田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位拓荒者、奠基者。周恒院士说“近代中国以教育作终身事业者有三人:张伯苓、梅贻琦和李书田。”作为学者、科学家,李书田先生的学问渊博,古稀之年,毅然自学地质学博士课程,并终于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成为拥有管理学、工学、理学三个博士学位于一身的奇才。作为工程专家,在桥梁、铁道、港口、水利等领域,其贡献蜚声全世界。他一生为我们后辈留下《中国水利问题》等17部著作和在17个国家发表的800多篇论文。作学老师,他桃李满天下,遍及世界五大州,都热爱此严师。作为家长,朱棣文说:。“这里曾是我外祖父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能在这里演讲,让我感到兴奋与骄傲。”李书田对后辈和学生一样严格。李书田(1900~1988),字耕砚,河北昌黎。1917年考入北洋大学预科,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随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1926年以各科平均99.5分的优异成绩和一部长达千页的《铁道管理工程经济》论述,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受聘在母校及唐山交大任教、长院。1932年李书田任北洋工学院院长,中兴母校。七七事变后,先生率北洋师生流亡西北,先后执掌西北临大,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和流落川、贵。在西昌创办国立西康技术专科学校,创建贵州农工学院等。1943年2月被任命黄河委员会副会长,5月赴任。同年,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任院长等。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率师生回天津复校,被任命为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三个月后,只身赴美,当过工程师、教授,成为世界知名的工程学家,于六十年代初当选为美国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会长。晚年,创办《世界开明大学》,在世界上17个国家设立33个分校,培养出一万余名多国人材。1988年3月28日在美国病逝。龚克校长:李书田是我校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重要的校史人物。简略地说,他对学校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推进了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批科研实验室,鼓励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出版学术期刊(《北洋周刊》);二是拓展了学科建设,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学教育体系,比如航空系就是那时组建的,并且为我校发展成综合性大学规划了蓝图;三是确定了校歌,很好地总结了北洋的办学风格、理念和传统。档案馆要我给纪念册题字,我反复思索,写的是“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四是领导学校西迁陕西,在抗战的艰苦年月中坚持办学(当时有不少学校停学了),弦歌不辍。当然,对李书田的评价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概括的。。+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水利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1896年生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回国。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专校长,国立北洋工学院院长。复北洋大学筹委(1928-1946)。黄河、华北及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茅以升老校长书法北洋-天大校训和为1947年毕业生提词--这些学生正是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1943复院后第一批入校生,也是抗战胜利后,茅校长用运煤回头船由淅江送至北洋母校天津的。左图为西京分院校友母校百年校庆重聚母校;右图为1947年泰顺归来的土木-水利系毕业生,离校前留影。●1933年由高年级学生首先转,所以正式毕业为1935;●1937到西北联大,正式编成系;●北洋工学院水利工程组成建制毕业者为1938年在陕南;●以北洋大学水利工程系正式毕业者是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土木、水利系课程,只少许差异:水力设计与筑港工程或河海工程-•1903-1910土木学门课程•算学张玉昆•机械工学赫曼士、亜当士•地质学德雷克•水力学裴克•工艺理财任纳福•建筑材料•石工学裴克•测量裴克李德赫曼士•房屋构造裴克赫曼士毛理尔亚当士•土木行政法康威裴克•热机关亚当士•计划制图裴克•卫生工学裴克•市街铁路毛理尔•道路裴克•河海工学裴克•工艺理财•经史严纳恰•应用力学赫曼士•建筑材料赫曼士•铁路赫曼士毛理尔•水力机裴克•实事演习赫曼士裴克•冶金学制品学•桥梁毛理尔•测地学赫曼士•电气工学亚当士北洋大学土木学门、土木-水利工程学组,到水利工程系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北洋大学校长张含英•张含英,字华甫,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水利专家,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18年,考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21年,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土木系,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接着到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25年学成回国。任职华北水利委员会,北洋大学教授,教授《水
本文标题:北洋水利学门与李书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4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