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关于汽车企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情况调查 ——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本科生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调查)题目:关于汽车企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情况调查——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学生姓名柴观涛学号130103300103指导教师陈帅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班级13人力2015年9月此处为论文中文题目,要求居中填写主标题不超过24个汉字;可加副标题(副标题前加破折号),副标题与主标题间空一行的位置主标题:黑体,小二,居中副标题:楷体_GB2312,四号,居中阅后删除此文本框。1关于汽车企业人才战略的情况调查——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摘要: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汽车产业更是这样,汽车产业对人才有极大的需求度和依赖度。如何为本企业提供合适优质的人才成为各大车企的一大关键问题。通过人员访谈和资料检索的方式,对吉利汽车的人才战略进行相关调研,深入了解了吉利汽车“幸福导向,产学结合”以办学来培养人才的战略模式,这种模式也为行业内其他汽车提供了一种借鉴。关键字:车企;人才;吉利;一、引言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的协同工作、相互配合。而中国又是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对于汽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是一项重要课题。自古以来,学校就是培养人才和诞生人才的摇篮。在所有汽车制造商中,吉利汽车是最推崇办学的,迄今为止吉利所建学校总在校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之多。而这样的“办学潮”又和“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理念相结合,吉利力求让培才育人的环境充斥着幸福快乐的氛围。“办学”和“幸福”正是吉利人才战略的主线,在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提出的“人才与创新是吉利发展的源动力”的基本思路之下,这两条战略线无疑将成为吉利人才战略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在中国车企的人才方针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而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以吉利汽车作为调查对象,更好地了解了吉利汽车“幸福导向,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战略,同时对于行业内其他车企进行储备人才的培养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二、调查概况调查时间:2015.8.4-2015.9.5调查对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调查方法:人员访谈、资料检索2调查过程:前期通过采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某内部人员对吉利汽车人才战略进行相应了解,后期通过网上资料检索进一步深化对吉利汽车人才战略的了解和认识。调查人员:柴观涛三、调查内容及分析(一)成材平台,幸福导向每一家车企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战略,而吉利在用人理念、培养理念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特点在于以快乐幸福为导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轻松和人性化的气氛尤为难得。浙江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梅表示,吉利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适合自身的人才战略和人才理念,经过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发展出了“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力资源之道,而这也和“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尊重人”即企业尊重每一位人才的价值,尊重员工的劳动,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被人尊重的。“成就人”指的是吉利致力于为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机会,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幸福人”则是秉承了吉利汽车一贯的幸福理念原则,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提高员工满意度,这也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同时吉利为了强调对人及时公平的激励,独创了一套绩效考核的阳光系统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看到自己的绩效与兑现,还能和优秀员工进行比较,发现差距,弥补差距。另外吉利独特的CPV绩效管理体系,将从员工个人能力、个人绩效和个人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综合全面的评价员工的表现,提高了绩效管理的科学性。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新浪潮兴起,吉利又推广了所谓“快乐经营体”和小微创业,让员工做主,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当中去,让员工来做企业的主人,员工可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员工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去,最终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双赢。这也是吉利人才战略与时俱进迎合互联网浪潮的具体表现。(二)办学而起,治学而长在汽车制造商里,吉利是为数不多的创办多所学校的公司之一。迄今吉利总共投资了数亿元建立了北京吉利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超过6万人,为吉利汽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输送了大3量人才。为更好的帮助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以及为了吉利自身做相应的人才储备,在2010年两会期间,李书福董事长正式提出“产教协同”的这样一个概念,目标是为了让吉利汽车产业与汽车相关教育产业能够得到协同发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吉利的教育战略已经从最初的单单兴建学校升级到进一步融入学校,最终将吉利自身转变成一所汽车人才的大学校。我们以引进蓝领工人作为此次企业调查的观察维度,一方面可以看出,吉利充分利用了它的内部院校资源,围绕这一点开展了紧密的校企合作来共同培养人才;有些制造基地还采用了“前厂后校”的这样一种模式,例如台州的临海和路桥基地,湖南湘潭基地。就这些方面还无法真正满足吉利汽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所以另一方面,吉利还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的优秀的大中专院校,并且与50多所院校开展了深度的校企联合培养,以期能够保质保量地为吉利汽车产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总的来说,吉利的人才培养非常依赖办学模式,无论是吉利自身创办的学校或者是吉利同外部学校合作,其本质都相同。我们甚至可以预言,这也将会成为未来企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为了更好地引进和培养专业性人才,吉利集团成功策划实施了GM1000计划和“3+1”计划。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GM1000计划指的是“吉利认可的千名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项目的培养方式为:1、“双轨制”:变学校培养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为一体的定制定岗培养模式;2、三导师制,变传统的一师多生制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企业助理导师共同指导培养;3、研究课题=企业项目,变传统理论学术课题研究为企业实用项目研究,课题更贴实际。该项目既是吉利的战略人才储备计划又是吉利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5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该项目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涵盖人才标准、人才评价、人才培养三方面的这样一个人才体系。“3+1”计划是指,四年制本科学生在大学已经完成三年学业,大四期间在吉利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进行实习,学员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后经公司考核合格,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三)取长补短,重点突破浙江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梅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发展的主要短板有两个,一个是教育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的问题,另一个是汽车工业这个行业本身本身的问题。如果想要实现汽车人才全方位进步这样一个目标的话,需要通过整合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的方式,取长补短,弥补目前行业现状的不足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目前的一个教育体制之下,盛行应试教育模式,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被灌输的4都是强调分数的唯分数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生们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情况,大学生到了企业还要从头开始学习,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另外,对劳动的认识缺乏正确态度,心态浮躁,眼高手低,很难真正自主地为工作奉献投入。这就是为何吉利要发力自身的一个汽车教育产业,实现车企和院校协同作战,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原因。还有,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也是汽车人才战略的关键一环。其实汽车工业本身相对来说发展时间不长,尤其是中国汽车起步较晚,车辆造型、技术研发、汽车制造技术等各方面都缺少一定的经验积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吉利最近造出的品牌车博瑞,离不开与沃尔沃的合作,做到在欧洲研发在全球采购,不仅如此,吉利更进一步整合了全球优势资源,互联共通,在西班牙、瑞典、美国还建有三个造型中心,与国内的造型中心相合作,融合全球优质资源,全球化生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全球化也是现在人才发展的一大趋势。(四)追求极致,转型助推如何“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一直是吉利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如今全球汽车巨头蜂拥东方,而吉利却希望让自主品牌汽车走遍全世界。最近几年,吉利通过战略转型,实施了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新推出的产品最美中国车—博瑞已经打入合资品牌占主流的B级车市场,并且获得了客户的好评,这是吉利征途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为了能实现吉利汽车梦想提供人才保障,从2010年开始吉利的人力资源策略开始转型,目前正在实施的三支柱转型分别是:全球政策中心,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系统性选、用、育、留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开展;HRBP团队,及时为业务提供整合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帮助业务部门实现战略目标;共享中心团队,搭建便捷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员工和经理解决后顾之忧,实现自助服务和无缝沟通。吉利希望通过未来数年的发展,这三部分人力资源能够同步协调发展,不断创新,成为吉利未来人力资源策略的战略伙伴。吉利希望未来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有着共同目标的汽车人来到吉利,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共同实现吉利的伟大“汽车梦”,造成更好更优质的汽车。四、调查结论及建议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访谈调查和网络资料检索,对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人才战略有了大致的了解。吉利汽车通过办学的方式来培养汽车后备人才,将汽车工业5和学校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车企和院校协同作战,为汽车人才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培养了大批业务能力强的汽车人才,这也为吉利汽车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相应的问题。一是核心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有效支撑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等新兴的行业领域,这类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二是汽车人才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在地域上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细究这种现状的背后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汽车产业目前还没有能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汽车人才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频繁流动行业内跳槽率也相对较高,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获取人才和保留人才的相应成本。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三是人才竞争缺乏良好的秩序,人才流动性偏高。2010年汽车行业平均离职率约为8%,13年上升到14%,研发、工艺、销售、IT等重点领域尤为突出。更为重要的是,自主乘用车人员异动率高达40%,远高于合资乘用车企业,且很多重点领域人才都流向了合资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内的恶性人才竞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吉利汽车坚持自身的人才战略,坚持通过办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外,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的积极作用,真正建立起人才引进、使用、培养、保留等各环节有效衔接的良性机制,让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集聚各类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政府可以引导打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宏观环境上,带头打造属于汽车人才的创业平台、发展平台和服务平台,在人才引进和保留上提供更多的有力条件,这些措施都能够帮助汽车人才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最终也会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实质上是一种多赢的局面。而在这方面,是离不开政府出手进行一些宏观上的动作的。此外,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让行业组织能够真正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为汽车人才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让行业内人才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促进对汽车产业的研究,还要进一步强化行业组织在联系产业和对接人才方面的核心功能,行业组织不仅需要切实加强与汽车企业、汽车人才的互动和交流,还要加强加强与相关部门、地区的联系,可以说,行业组织需要扮演这样一个连接的角色,连接各方,为更好地集聚和发展人才提供有效服务。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多从行业导向和企业需求入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人才。以上就是我本次暑期企业调查所得到的结论总结。6参考文献[1]石劼.吉利:将车企打造为一所育人、树人的幸福学校.汽车人才面面观:系列访谈.[2015-08-27].
本文标题:关于汽车企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情况调查 ——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6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