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关于特殊地基处理处理方法
关于特殊地基处理处理方法1.局部地基处理1.1松土坑(1)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内的处理方法:将坑中松软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用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2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的处理方法:因条件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加宽部分的宽度可按下述条件确定: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壁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用1: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应按b:h=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的处理方法: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此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cm,长度不小于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4)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的处理方法:按以上要求处理挖到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加配4Ф8~12mm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以防产生过大的局部不均匀沉降(5)松土坑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处理方法:当地下水位较高,坑内无法夯实时,可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砂石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如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回填前先用1:3粗砂:碎石分层回填夯实;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回填夯实至要求高度1.2土井、砖井、废矿井(1)土井、砖井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的处理方法: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室外地坪以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在压缩层范围内,则应用2:8灰土分层夯实(2)土井、砖井在室内基础附近的处理方法:将水位降低到最低可能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m。砖井应将四周砖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素土夯实(3)土井、砖井在基础下或条形挤出3B或柱基2B范围内的处理方法: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井圈拆至槽底以下1~1.5m。当井内有水,应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回填至水位以上50c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当井内已填有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石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槽底(4)土井、砖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井上的处理方法:除用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固处理。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少,可采用从基础中挑钢筋混凝土梁的办法处理。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方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落在天然土上基础总面积应等于或稍大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5)土井、砖井已淤填,但不密实的处理方法: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密,再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如井内不能夯填密实,而上部荷载又大,可在井内设灰土挤密坑或石灰桩处理;如土井在大体积及混凝土基础下,可在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口,上部再用素土或2:8灰土回填密实的办法处理,使基土内附加应力传布范围比较均匀,但要求盖板到基底的高差hd(6)废矿井,在基础下存在采矿废井,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废矿井上的处理方法:废矿井处理可用以下3种方法:①瓶井法:将井口挖成倒圆形的瓶塞状,通过计算可得出a或h,将井口上部的载荷分布到井壁四周。瓶塞用毛石混凝土浇筑而成或用3:7灰土分层夯成,应视井口的大小及计算而定,较大的井口还应配筋;②过梁法:遇到建筑物轴线通过井口,在上部做钢筋混凝土过梁跨过井口,但应有适当的支撑长度a;③换填法:井深在3~5m可直接来用换填的方法,将井内的松土全部挖去,用3:7灰土分层夯实至设计基底标高1.3地下人防通道、障碍物、管道(1)基础附近下部有人防通道或基础深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处理方法:①当基础下有人防通道横跨时,除人防通道的上部非夯实土层应分层夯实外,还应对基础采取相应的跨越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地梁、托底加固等。当人防通道与基础方向平行时,h/L≤1时,一般可不作处理;当h/L1时,则应将基础落深至满足h/L≤1的要求②当所挖的基(坑)深于邻近建筑物基础时,为了使邻近建筑物基础不受影响,一般应满足下列条件:⊿H/L≤0.5~1(2)基础下局部遇障碍物或旧圬工的处理方法:①当基底下有旧墙基、老灰土、化粪池、树根、砖窑底、路基,基岩、弧石等,应尽可能挖除或拆掉,使至天然土层,然后分层回填与基底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或3:7灰土,并分层夯实或加深基础。②如有硬物挖除困难,可在其上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与硬物间保持一定净空隙,或在硬物上部设置一层软性褥垫(砂或土砂混合物)以调整沉降(3)基础上或基础下遇管道的处理方法:如在槽底以上或以下埋有上、下水管道时,可采用在管道上加做一道钢筋混凝土过梁;支撑过梁的墙、柱应与管道隔开一定距离,其过梁底与管道顶面至少留有10cm以上的空隙,以防房屋沉降,压坏水管1.4古墓、坑穴(1)基础下有古墓、地下坑穴的处理方法:①墓穴中充填物如已恢复原状结构的可不处理②墓穴中充填物如松土,应将松土杂物挖出,分层回填素土或3:7灰土夯实到土的密度达到规定要求③如古墓中有文物应及时报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处理(下同)(2)基础下压缩土层范围内有古墓、地下坑穴的处理方法:①墓坑开挖时,应沿坑边四周每边加宽50cm,加宽深入到自然地面下50cm;重要建筑物应将开挖范围扩大,应沿四周每边加宽50cm;开挖深度:当基坑深度小于基础压缩土层深度,仅挖到坑底;如基坑深度大于基层压缩土层深度,开挖深度应不小于基础压缩土层深度②墓坑和坑穴用3:7灰土回填夯实;回填前应先打2~3遍地行,回填土料宜选用粉质粘土分层回填,每层厚20~30cm,每层夯实后用环刀逐点取样检查,土的密度应不小于1.55t/m3(3)基础外有古墓、地下坑穴的处理方法:①将墓室、墓道内全部充填物清除,对侧壁和底部清理面,要切入原土150mm左右,然后分别以纯素土或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②墓室、坑穴位于基坑平面轮廓外时,如L/h〉1.5,则可不做专门处理2山区地基处理2.1软硬基础(1)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大孤石、老灰土或圬工构筑物的处理方法:尽可能挖去,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坚硬地基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地基部分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或砂作软性褥垫,使软硬部分可起到调整地基变形作用,避免裂缝(2)基础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一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其岩面坡度较大的处理方法:在软土层上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至基岩;或在软土部位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至基岩;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软性褥垫,使之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用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软硬地基的不均匀变形(3)基础落于厚度不一的软土层上,下部有倾斜较大的岩层的处理方法:如建(构)筑物处于稳定的单向倾斜的岩层上,基底离岩面不小于300mm,且岩层表面坡度及上部结构类型符合表1要求时,此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较小,可不做变形验算,也可不进行地基处理。为了防止建(构)筑物倾斜,可在软土层采用现场钻孔钢筋混凝土短桩直至基岩,或在基础底板下作砂石垫层处理,使应力扩散,减低地基变形;亦可调整基础的底宽和埋深,如将条形基础沿基岩倾斜方向分阶段加深,做成阶梯形基础,使其下部土层厚度基本一致,以使沉降土均匀。如建筑物下外基岩呈八字形倾斜,地基变形将为两侧大,中间小,建(构)筑物较易在两个倾斜面交界部位出现开裂,此时在倾斜交界处,建(构)筑物还宜设沉降缝分开(4)基础一部分落于原土层上,一部分落于回填土地基上的处理方法:在填土部位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或钻孔爆扩桩直至原土层,使该部位上部荷载直接传至原土层,以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下卧基岩表面允许坡度值表1上覆土层的承载力标准fk(kpa)四层和四层以下的砌体承重结构,三层和三层以下的框架结构具有15t和15t以下吊车的一般单层排架结构带墙的边柱和山墙无墙的中柱≥150≥200≥300≤15%≤25%≤40%≤15%≤30%≤50%≤30%≤50%≤70%2.2裂隙、软弱夹层、断裂地基(1)裂隙(受地壳构造运动及风化等作用所形成。在岩层内部或两种岩层交错处出现许多不同长度的垂直倾斜或水平的裂隙,将岩层分割成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块体)的处理方法:宽度不大且填充密实的垂直、倾斜裂隙,可不进行处理;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在5cm以上的,可在基础范围将上部50cm深裂隙中泥土碎石块清除,每边凿宽20~30cm,用混凝土填充或配少量横向钢筋拉结;地基下部已被土砂、岩石碎块填充密实的、无地下水潜流的水平裂隙,亦可不处理;如有地下潜流,且上下脱空的水平裂隙,应钻孔用水泥压力灌浆的方法进行加固,使之密实(2)软弱夹层(岩层裂隙长期受水侵蚀、风化作用,在裂隙、节理面存在软弱岩渣及泥土夹层)的处理方法:一般密实的软弱夹层可不处理,对倾斜度大的岩石边坡,如裂隙宽度较大,倾向相近,且夹有软弱破碎岩渣和软弱土夹层,可采取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加固处理,借桩的抗剪强度抵抗岩层沿软弱夹层面顺层滑动,夹杂物可不处理(3)断裂(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褶皱及地质等地球内部作用所造成,使岩层断裂成为不连续的两断块,使大断面岩层发生显著相对位移和错动)的处理方法:建筑物、构筑物应尽可能避开建在大断裂层上,对较小的、局部的、已稳定的断裂层,可将断裂层中充填物清除,深度不少于基础宽的1/3,清洗后用细石混凝土填灌密实,或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3高差地基(1)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的处理方法: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或将较高部分基岩凿去,使基础底板落于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础上用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作填充造型(2)基础底板标高较高,下部为厚度不一的土层及倾斜较大的岩层的处理方法:采用扩大头桩或灌注桩至原土层或基岩,基础底板与原土层间分层填土夯实;或清除原土软弱部分后作卵石层,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底部或采用深层基础2.4溶洞、溶沟、溶槽、土洞、石芽、石林地基(1)溶洞(由可溶性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硫酸盐类岩层或氯岩类岩层,长期受雨水、含碳酸的地下水潜蚀及机械作用,以及地表水通过裂隙进入内部流动等原因形成。常出现在斜坡断层附近,背斜层的顶部。溶洞大小不一,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有的已经干涸或泥砂填实,有的有经常性水流。由于有溶洞、伴随溶沟、溶槽的存在,在岩体自重或建筑物重量作用下,会发生地面变形,地基塌陷,影响建筑场地或地基可能出现涌水淹没等突然事故)的处理方法:①对洞体稳定性进行评价(表2)。建筑物场地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或地下水最高水位低于基岩表面的地段,并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及基岩面上软粘土厚而集中的地段②对裸露地面、强度低的溶洞,可挖除洞内的软弱填充物,用块石、碎石、砾石、灰土或毛石混凝土分层填实③对埋藏较浅,顶板破碎的溶洞,应清除覆土,爆开顶板,挖除充填软土,分层回填上细下粗碎石、土石混合物,然后建造基础④当洞体强度较高,洞顶岩体较好,可采用料石或预制混凝土块砌拱,外用素混凝土灌实,或砌石柱、浇筑钢筋混凝土柱、桩墩,或埋设沉井处理,其附近小洞用浆砌块石找平等方法处理⑤对个别跨度不大,洞壁坚固、完整,强度较高的裂隙状深溶洞,可在顶部作钢筋混凝土梁板跨越,将结构置于梁板上;或采取调整柱距的办法避开溶洞⑥埋深较深、
本文标题:关于特殊地基处理处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6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