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
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主讲:PPT制作:材料收集:目录一.什么叫做碳排放?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四.我国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五.中国29%碳排放来自“出口”六.碳排放的危害七.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八.减排工作已迫在眉睫九.减排方法建议十.最后一.什么叫做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急剧增长。196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仅为9439551千吨碳,到2008年增长到了30377313千吨碳。总体而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从行业分布来看,由于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70-2004年间全球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不包含水泥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3.09%-72.96%,并且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增长也较快,总体来说,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量较大。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从地区分布来看,由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早,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00-2004年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80%。其中,美国、中欧和西欧约占全球累计排放总量的58.98%,美国历史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28.03%,是中国的3.5倍,非洲累计排放量最少,仅占2.56%。但从2008年数据来看,中国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2%,俄罗斯占6%,印度占5%,巴西占1%。金砖四国总计占全球碳排放的34%。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有快速上升之趋势。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1.中国碳排放的时间趋势分析纵向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即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规模变化趋势和增长速度。根据图1,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9年,从碳排放规模上看,中国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持续递增趋势,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115100万吨持续增加到2009年的219694.4万吨;从碳排放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碳排放增长率为正,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增长率曲线近似倒U型,2000年的增长率为最低水平2.36%,增加到2004年的峰值14.39%,之后下降到2009年的5.40%。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2.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结构分析横向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即分析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图2,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是最高水平,一直保持在46%以上,同时呈现曲折式缓慢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8.89%下降到2009年的46.29%;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处于中间水平,一直维持在28.5%至32%之间,同时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从2000年的31.36%增加到2002年的31.62%,再降低到2008年的28.55%,最后增加到2009年的29.71%;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处于最低水平,一直保持在25%以内,同时呈现持续递增趋势,从2000年的19.76%增加到2009年的23.99%。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3.中国碳排放的特点通过对中国碳排放的时间趋势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纳得到中国碳排放的以下几个特点:(1)从碳排放规模上看,中国碳排放量明显呈现持续递增趋势;从碳排放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碳排放增长率一直为正,且增长率曲线近似倒U型。因此,中国碳排放短期内并没有出现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所预示的收敛趋势,但长期内随碳排放增长率的下降,碳排放总量可能趋于稳定。(2)东部地区碳排放所占比重尽管有缓慢的下降趋势,但是始终保持在46%以上的最高水平;中部地区所占比重稳中有降,一直维持在28.5%至32%之间;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处于最低水平,一直处于25%以内,但是有持续递增趋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比重差距在不断缩小。四.我国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1.我国工业增幅过快,工业中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大。2.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结构不太合理。3.我国近年来的大量高耗能排放产品的出口。1.我国工业增幅过快,工业中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大。2.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结构不太合理。3.我国近年来的大量高耗能排放产品的出口。五.中国29%碳排放来自“出口”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同时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但是,中国的碳排放有接近三成来自其他国家的消费。5月15日,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下称《报告》)发布现场,《报告》主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薛进军介绍,2009年全球碳排放量是28850Mt(百万吨),尽管中国的碳排放占比最高,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北美则是碳消费最大的地区,占全球碳消费总量的23%,比中国的占比高3个百分点。《报告》介绍,出现上述差异是因为1/5至1/4的碳排放由国际贸易生产产生。2009年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占到全球消费碳排放的20%,而这些贸易隐含碳主要是从中国和BRIIAT(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其他重要国家组)地区生产和出口,由北美和欧元区消费和进口引起的。其中,北美是最大的隐含碳进口地区(1111Mt),中国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1975Mt)。五.中国29%碳排放来自“出口”“中国碳排放的29%是由其他国家消费引起的,而欧元区和北美碳排放的33%和17%是在地区外生产排放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分析,如果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地区间碳强度的差距将缩小,从人均碳排放看地区的差异更大。“北美等发达地区1个人的消费碳排放相当于中国4个人的碳排放或BRIIAT地区6个人的碳排放。”赵忠秀说。《报告》分析,虽然生产排放仍是全球气候政策的核心,但各国在实施减排政策工具和评价减排效果时也应该考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要从战略高度上推动出口升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薛进军表示,建议继续优化调整出口结构,进一步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并通过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及关税补贴等,鼓励“干净”的部门扩大生产和出口。五.中国29%碳排放来自“出口”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办公室中国项目主任胡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应在战略上尽早扭转“环境逆差”,在未来逐步将“出口导向贸易政策”调整为“绿色贸易战略”。薛进军分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碳排放责任,从而改变全球消费模式,真正促进全球性的减排。此外,《报告》特别提出,即使按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6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前人均排放将超过欧盟人均水平。在国际谈判中,中国应该拿出比强度减排目标更有力的承诺。六.碳排放的危害科学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譬如台风、高温、暴雨、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而且随着近几年,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剧,南、北极冰雪也在加速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且在2009年,美国环保署也首次承认了碳排放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将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碳排放增加的组要因素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高能源的消耗就意味着高碳排放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人居收入不断增加,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因此碳排放不断增加,那么研究如何降低碳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七.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3月5日讯(记者张艳玲)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说,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八.减排工作已迫在眉睫气候变化已威胁人类生存,节能排放工作推广已势在必行,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放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中找到平衡点,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九.减排方法建议(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排放目标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加上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制定排放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既要满足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又要防止环境过度污染,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合理排放目标,并把总量目标细化,层层落实。九.减排方法建议(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清洁生产我国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一些高能耗行业导致了大量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淘汰高能耗产业,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有以下措施: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例如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电子折本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弃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同时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如银行、证券、保险以及科教文卫行业等等;需要控制发展的产业,比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水泥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九.减排方法建议(三)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煤炭能源比例过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过低,是目前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一大挑战,也是我国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未来排放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我国必须制定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路线图,推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鼓励清洁能源使用,如清洁煤、核能、水力、太阳能和风能,支持节能排放技术研究与创新,如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排放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等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达预期排放目的。九.减排方法建议(四)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增加自然碳汇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以氧气的发生器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器,减碳能力强大,一颗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全球森林年固碳1196亿吨,约占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的46%,森林面积的变化将会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量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仅为20.36%,提升空间巨大,故大力植树造林,加大森林植被建设力度,可不断增强自然碳汇能力,减缓排放压力。十.最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管理对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应该找出碳排放增加的原因,摸清碳排放源,结合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充分利用自身、外界资源,明确目标,制定灵活、有效的碳排放策略,达到排放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Thanksforyourattention!
本文标题: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6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