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本案例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主要检查控制的内容有:原材料(包括:掺合料、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现场抽样试验报告、配合比、计量、坍落度、模板及支撑、混凝土的浇筑(包括:方案、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抹压等)和养护、施工缝或后浇带及预埋件(套管)的处理、止水带(条)等的预埋、试块的制作和养护、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缺陷情况和处理记录等。2.针对SBS防水卷材及其施工,应主要检查的内容有: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卷材和配套材料的相容性、分包队伍的施工资质,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基层状况、卷材铺贴方向及顺序、附加层、搭接长度及搭接缝位置、玛蹄脂试验报告单、细部构造处理、缺陷情况、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3.砂土的含水量不合适,砂土的适宜含水量范围为8%~12%;粉质黏土的含水量合适,粉质黏土的适宜含水量范围为12%~15%。基坑回填土时,除检査回填土含水量外,还应检査基坑周边的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和分层的压实程度。4.铝合金型材现场检验内容包括:壁厚、膜厚、硬度和表面质量。铝合金型材表面应清洁,色泽应均匀;表面不应有皱纹、裂纹、起皮、腐蚀斑点、气泡电灼伤、流痕、发黏以及膜(涂)层脱落等缺陷存在。中空玻璃不得有妨碍透视的污迹、夹杂物及密封胶飞溅现象。空气隔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小于9mm。胶层应双道密封,一道密封采用丁基热熔密封胶,二道密封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胶层宽度应符合结构计算要求,两道密封胶应采用专用打胶机混合、打胶。间隔铝框可采用弯折型或插角型,不得使用热熔型间隔条。玻璃钻孔开洞处,其孔壁应采用双道密封。由单层镀膜玻璃制成的中空玻璃,其镀膜面应朝向中空玻璃空气层,即在第二面或第三面上。1.针对两条防治裂缝的原则,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加强基底处理”的具体防控措施: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的具体防控措施:在基础顶面(±0.000)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施工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2.由于本小区处于非地震地区,对于非地震地区一般性裂缝,若数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用砂浆堵抹即可。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和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后,进行加固处理。3.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原因: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正好本案例中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气温相对比较高,当受到太阳照射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4.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大小不一,根据鼓泡大小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1)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伊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的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的顺序进行。(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4.玻璃幕墙安装施工时应对如下项目进行隐蔽验收:(1)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的安装。(2)幕墙四周、幕墙内表面与主体结构之间间歇节点的安装。(3)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的安装。(4)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基坑开挖支护结构监测包括:(1)对围护墙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的监测;(2)对支撑(锚杆)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3)对腰梁(围檩)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4)对立柱沉降、抬起的监测等。1.建筑工程常见基坑支护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六项)2.事件一中,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安全控制要点应有哪些?3.事件二中,项目部还可采取哪些常见及时处理措施?4.事件三中,项目部还可增加的常见处理措施有哪些?5.基坑周围管线保护应急措施一般包括哪些?答疑:参考答疑:1.建筑工程常见基坑支护方式有:(1)简单水平支撑;(2)钢板桩;(3)水泥土桩;(4)钢筋混凝土排桩;(5)土钉;(6)锚杆;(7)地下连续墙;(8)逆作拱墙;(9)原状土放坡;(10)桩、墙加支撑系统;(11)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2.基坑支护安全控制要点的内容应有:(1)基坑支护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3)控制好基坑支护与降水、止水帷幕等施工质量,并确保位置正确;(4)控制好基坑支护、降水与开挖的顺序;(5)控制好管涌、流沙、坑底隆起、坑外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表的沉陷;(6)控制好坑外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等的沉降、位移。3.项目部还可采取的措施有:(1)密实混凝土封堵;(2)压密注浆;(3)高压喷射注浆。4.项目部还可增加的措施有:(1)进行坑底加固;(2)垫层随挖随浇;(3)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4)设置坑底支撑。5.基坑周围管线保护应急措施一般包括:(1)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2)管线架空两种方法。2.事件二中,脚手架工程定期检查应重点检査的内容还有哪些?3.写出事件三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4.事件四中,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还应有哪些?答疑:参考答疑:1.不妥之处一:脚手架的检査与验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理由:脚手架的检査与验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不妥之处二: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理由: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有关技术文件,对脚手架进行分段验收,在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妥之处三: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理由: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负责人参加。2.脚手架工程定期检查应重点检查的内容还有:(1)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动;(2)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3)架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4)是否有超载使用的现象。5.脚手架杆件的设置和连结;6.连墙件、支撑、门洞析架的构造;7.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8.立杆是否悬空3.脚手架倒塌的直接原因:承载力不足,局部立杆被压弯失稳导致整体枬塌。4.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还应有:(1)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2)绘制施工详图;(3)绘制节点大样图。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作业程序.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6)冻结地区解冻后;(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2.(1)不妥之处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正确做法: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2)不妥之处二:高低跨差1.2m。正确做法:高低差不应大于1m。(3)不妥之处三:高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正确做法: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3.(1)不妥之处一: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正确做法: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2)不妥之处二: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正确做法: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杆长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4.(1)不妥之处一: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2)不妥之处二: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水平杆上。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1.(1)模板设计的依据有:1)工程设计图纸;2)现场条件;3)混凝土结构施工与验收规范;4)有关的模板技术规范。(2)模板设计主要包括:1)模板面;2)支撑系统;3)连接配件。2.(1)不妥之处一: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了一道水平拉杆。正确做法: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不妥之处二:水平拉杆的端部与四周建筑物间隔100m。正确做法: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2)水平拉杆无处可顶时的措施是: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3.常见影响模板钢管支架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还有:(1)水平杆的步距;(2)立杆的接长;(3)连墙件的连接;(4)扣件的紧固程度。(5)立杆间距过大,导致钢管支架整体失稳。4.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问题:1.事件一中,需要审查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哪些?审查验证的项目还应有哪些?2.模板工程施工中,支撑立柱的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哪些?(至少写出六项)3.根据施工经验,写出六项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4.事件二中,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哪些?答疑:参考答疑:1.(1)需要审査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1)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2)计算方法是否正确;3)审核手续是否齐全。(2)审査验证的项目还应有:1)模板设计图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2)模板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齐全。2.立柱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1)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2)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3)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4)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5)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6)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7)对接接头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8)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9)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10)上下层立柱要保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3.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有:(1)作业高度在2m及2m以上时,要有操作架子或操作平台,并按要求进行防护;(2)操作架子上、平台上短时间堆放时,数量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允许荷载范围内;(3)冬期施工,对于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上的冰雪应事先清除;(4)雨期施工,要考虑抗风和加固措施;(5)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6)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4.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1)承重模板,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2)拆模过程中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继续拆除。(3)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后,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4)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1.首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人员属于高处作业几级?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内容有哪些?2.事件一中,项目部应增加检査的安全设置有哪些?3.事件二中,项目都搭设的移动平台高度、台面面积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作业安全控制要点有哪些?4.模板、脚手架作业拆除时,交叉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有哪
本文标题:务实案例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7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