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
1《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期末试卷2011.12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50分)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A、行业标准B、地方标准C、企业标准D、职业标准2、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A法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领导责任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依法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水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总量控制计划分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该水体的什么实施方案。()A、总量控制B、污染物控制C、氨氮D、COD控制4、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A预防药剂B个人防护用品C保健品D治疗药剂5、有毒有害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A皮肤B口腔C食品D眼睛6、对于不宜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A空气呼吸器B过滤式面具C氧气呼吸器D口罩7、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8、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A粉尘自燃B浓度超过爆炸极限C起始能量D与空气混合29、为保证消防安全,在灌装易燃液体,容器应留有()的空间。A1%B5%C10%D15%10、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米。A3米B4米C5米D1米11、如果触电者已经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在现场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A喝水B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C揉肚D立即送医院12、锅炉规格指锅炉提供或加热的能力。()A水、蒸汽B蒸汽、水C热量、水D蒸汽、热量13、下列锅炉压力容器缺陷中最危险的是()。A均匀腐蚀B变形C裂纹D内部沉积污垢14、安全阀是一种()装置。A计量B连锁C报警D泄压1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A、职工食堂B、员工宿舍C、职工俱乐部D职工医院1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A、工艺、设备B、工具C、原材料D产品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A、半B、1C、2D318、污染物排放指标COD是指:()A化学需氧量B生物需氧量C有机物含量D浑浊物含量19、用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3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A闪电式死亡B呼吸急促C慢性缺氧D头晕症状20、装卸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工具应能防止()。A锈蚀B产生火花C折段D静电21、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A燃烧B自然C瞬间燃烧D着火22、大氮肥火炬的燃烧形式属于()。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喷雾燃烧23、停车时严格控制液位主要是为了防止跑气、跑液而引起()。A、超压爆炸B影响环境C影响外排水D损坏设备24、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D摔伤25、选用安全阀时,其排放量必须()设备的安全泄放量。A大于B等于C小于D约等于二、判断题(30分)1、只要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一定会发生燃烧。()2、经清洗置换后的设备,管道在动火前应进行分析,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3、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闪点高,则危险性越大,闪点低,则危险性小。()4、毒物进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5、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冲入毒区抢救,若佩戴好防毒面具再行抢救,就会贻误救人时机。()6、电器设备着火时,可以CO2灭火器扑救,也可用水扑救。()7、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分为阻火设备和防爆泄压设备两大类。()8、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首先应先拔掉保险销。()49、锅炉严重缺水时,可以加入少量的水,并减负荷。()10、安全阀安装后应进行耐压和气密试验,以检查安全阀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三、简答题(20分)1、解释“三同时”、“四不伤害”概念。2、解释燃爆介质的爆炸下限、“四不放过”。3、化工生产“三废”指的是什么?4、简述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五种以上)。5《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期末试卷答案一、选择题(50分)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A)。A、行业标准B、地方标准C、企业标准D、职业标准2、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B)A法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领导责任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依法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水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总量控制计划分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该水体的什么实施方案。(A)A、总量控制B、污染物控制C、氨氮D、COD控制4、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B)。A预防药剂B个人防护用品C保健品D治疗药剂5、有毒有害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由呼吸道、(A)、和消化道。A皮肤B口腔C食品D眼睛6、对于不宜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A)。A空气呼吸器B过滤式面具C氧气呼吸器D口罩7、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B)。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8、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A)。A粉尘自燃B浓度超过爆炸极限C起始能量D与空气混合9、为保证消防安全,在灌装易燃液体,容器应留有(B)的空间。A1%B5%C10%D15%10、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C)米。A3米B4米C5米D1米11、如果触电者已经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在现场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B)。A喝水B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C揉肚D立即送医院12、锅炉规格指锅炉提供或加热的能力。(B)A水、蒸汽B蒸汽、水C热量、水D蒸汽、热量13、下列锅炉压力容器缺陷中最危险的是(C)。A均匀腐蚀B变形C裂纹D内部沉积污垢14、安全阀是一种(D)装置。A计量B连锁C报警D泄压1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B)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A、职工食堂B、员工宿舍C、职工俱乐部D职工医院1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6的(A)。A、工艺、设备B、工具C、原材料D产品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C)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A、半B、1C、2D318、污染物排放指标COD是指:(B)A化学需氧量B生物需氧量C有机物含量D浑浊物含量19、用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A)。A闪电式死亡B呼吸急促C慢性缺氧D头晕症状20、装卸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工具应能防止(B)。A锈蚀B产生火花C折段D静电21、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C)。A燃烧B自然C瞬间燃烧D着火22、大氮肥火炬的燃烧形式属于(B)。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喷雾燃烧23、停车时严格控制液位主要是为了防止跑气、跑液而引起(A)。A、超压爆炸B影响环境C影响外排水D损坏设备24、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B)。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D摔伤25、选用安全阀时,其排放量必须(A)设备的安全泄放量。A大于B等于C小于D约等于二、判断题(30分)1、只要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一定会发生燃烧。(×)2、经清洗置换后的设备,管道在动火前应进行分析,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3、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闪点高,则危险性越大,闪点低,则危险性小。(×)4、毒物进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5、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冲入毒区抢救,若佩戴好防毒面具再行抢救,就会贻误救人时机。(×)6、电器设备着火时,可以CO2灭火器扑救,也可用水扑救。(×)7、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分为阻火设备和防爆泄压设备两大类。(√)8、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首先应先拔掉保险销。(√)9、锅炉严重缺水时,可以加入少量的水,并减负荷。(×)10、安全阀安装后应进行耐压和气密试验,以检查安全阀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三、简答题1、解释“三同时”、“四不伤害”概念。7答:“三同时”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装置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伤害他人。2、解释燃爆介质的爆炸下限、“四不放过”。答:燃爆介质与助燃物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型混合物爆炸的最低浓度,成为爆炸下限;“四不放过”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员工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得到落实不放过。3、化工生产“三废”指的是什么?答:废水、废气、废渣。4、简述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五种以上)。答: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与窒息、高温、噪声、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
本文标题: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