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助理人力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助理师考试基础知识复习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三个属性:1)相对稀缺性2)绝对性3)本质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手段、支付能力的稀缺2、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3、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4、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有两个特点: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运动规律和内在逻辑2)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是以某种价值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7、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s=(△S/S)/(△W/W)Es:劳动力归给弹性;△S/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有无限弹性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单位供给弹性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Es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9、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的原因:1)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3)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4)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提高。10、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11、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Ed=(△D/D)/(△W/W)Ed:劳动需求的自身工作弹性;△D/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需求无弹性:Ed=0;需求无限弹性:Ed=→∞;单位需求弹性:Ed=1;需求富有弹性:Ed1;需求缺乏弹性:Ed112、劳动投入的增加引起产量变动的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AP=Q/LMP=△Q/△LQ为总产量,L劳动要素投入,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第三阶段MP为负值,MP为零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13、MRP(劳动边际产品受益)=VMP(劳动边际产品价值)=MP(边际产量)×P(产品价格)=MC(边际成本)=W(工资)14、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15、均衡分析法分为: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1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17、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成正比: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总比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2)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和内部构成的变化。劳动年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就比较充分,反之,减少。18、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增加,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19、均衡价格论: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A马歇尔提出来的。20、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劳动力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21、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22、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何企业家才能。23、工资形式,即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1)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单位之间内的货币所得。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短、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计件工资:根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24、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25、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26、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27、实物支付行优势:1)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2)变量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3)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28延期支付的优势:1)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2)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3)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4)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29、就业或劳动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30、就业包含的三成含义:1)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2)参加的劳动是社会劳动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31、总供给=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Y=C+S=C+I32、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33、失业的类型:1)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去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34、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要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的非正常性失业。35、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1)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2)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36、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率。失业率=失业人数×100%社会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37、失业的负面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是劳动力浪费的典型形式3)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38、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最低工资:国家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立法程序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工会最基本的功能: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39、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40、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的根据目标的不同,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增加总需求措施。经济不景气时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减少总需求措施。经济繁荣时期用。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变动税率。41、货币政策:国家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节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和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货币政策的两种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经济不景气时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消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经济繁荣时期用。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42、收入政策:狭义:是指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的增长,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不仅包宏观调控,而且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43、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重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基尼系数等。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等;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从世界各国情况来: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大。44、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1、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企业增长工资
本文标题:助理人力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8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