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实践目的:从民国初期,人们就开始倡导移风易俗,简化丧事、喜事,提倡勤俭节约。步入新中国之后,我们更是摒弃了几千年来的土葬风俗,大力宣扬火化。古代帝王将相家族那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陵寝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大大简化了丧礼形式,节约了各种资源。然而就在这样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面前,稍显落后的关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丧礼事宜依然繁琐,讲究颇多。但也是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饱含着对逝者纪念与哀思。对丧葬风俗的研究既包含着对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对于礼制混乱今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实践内容:寒假回老家(关中宝鸡地区的一个农村)的第二天村里就有老人去世,于是作为一个葬礼的参与者,我参加了这个葬礼全部活动,今天加以记叙。当家里有人去世,主家首先要通知最重要的亲戚。如果去世为男子,则首先通知其舅家:如果去世的为女子,则先通知其娘家(称为报丧)。在关中传统中对男子而言,其舅家为最亲近亲戚,对女子而言,娘家则为至亲,所以去世时要最先通知。对农村而言没有什么事比有人离世更大,所以安葬离世的人往往就成了全村的活动。事主会请村里有声望的人来商量,实际上就是分配任务,大家一起帮事主将亡人安葬。在老人去世后,事主会请来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在葬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葬礼进行控制者,决定着墓葬开挖的地方,入殓,成殓,出殡等事宜。据说阴阳先生可以根据对墓地地址,风水的选择来决定这个家庭后辈儿孙的发展(农村说是否出官,出秀才)。所以阴阳先生有着极高的地位,必有专人接送,专人服侍。当人去世后,一般有3天,5天,7天下葬。但大多为七天,具体也要根据阴阳先生的意愿。一般时间越久越好,因为时间久就给主家留下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整个葬礼自然会更加隆重。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建造墓葬,一般而言,墓葬长七尺,高三尺。而这又分为两种材质,有砖箍墓和土墓。挖墓是在阴阳先生指导下开始的,阴阳先生根据历书确定墓葬的走势,有南北山和东西山之分。所谓南北山是指人下葬后头向北,脚朝南;东西山即人下葬后头朝西,脚朝东。但这里也有禁忌,穿孝之人不修墓。接下来说孝子和戴孝的礼仪。孝子包含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子,侄女,孙子,孙女以及外孙外孙女等。而穿孝根据辈分不同标准不同.亡者平辈不穿孝衫,只是头顶一条白色布带,宽三寸。儿子辈的则要传孝衫(白布做的衣服),孝衫长度达脚背,头上需戴孝帽(白布做的帽子),脚上需穿白鞋。孙子辈孝衫可穿也可不穿,如果穿则孝衫的长度不过膝盖,但是头上一定要戴孝。如果尚未结婚则穿孝衫的同时也要身上披红,称为花孝。下葬前一天就要过白事了。即就是宴请群朋。一般年老者去世,还要唱秦腔戏,吹唢呐,等一套丧礼乐器。而这一天所有的事都由一人主持操办,俗称其为“总管”他会安排宴席里人的吃喝问题,把亲朋好友招待好。今天一天的忙活都是乡亲们的无偿义务帮忙,在厨房帮忙烧火做饭的、宴席里接待客人、倒酒上菜的。井井有条。一般在醒目处还得贴一张“执事单”上边毛笔写明谁是总管,谁负责上菜,等都责任到个人。是无偿但也有些许强制,冥冥之中应该是礼数、乡规民约强制着人们义无反顾的去干吧,其实这更是一种乡村最基本的礼数,无论以前两家关系如何,有人去世则会放下以前的不和。今天宴请的亲朋好友地位最为高的自然是去世者舅家或娘家亲戚。这里需要说一种用具叫“哭棍”,也叫“孝棍”.是由长约50厘米,直径两厘米左右的柳树枝制成的。孝子需要头顶孝盘(普通木盘,内盛,香,白纸,还有白色布条)手持孝棍跪在村口亲戚必经之路上,以示最隆重的迎接。只有亲戚让起来时才能起来。同时他们来的时候也带了最为厚重的礼物。孝,即:很长的,很宽的白布。这是逝者舅家或娘家对事主最大的赞誉和安慰。这条白布必须系在事主身上,而这系布条却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因为布条又长又宽,必须有一定经验才能把布条系的整齐又有形状。宴请亲朋好友是一件费时而又隆重的事情,等一切安顿下来就以到下午。在过白事的前一天晚上,得把遗体从木板床上装殓到做好的棺材里去,再把棺材放到原来放木板床的地方。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入殓”。而在过了白事的当晚需要盖棺定论。就是把逝者在棺材里安放好。先往棺材里撒上草木灰,不用太厚,然后再往草木灰上平铺一层柏树枝,取松柏常青之意,也可防止老鼠之类。然后再往死者落腰和头的地方放上铜钱,在头上用7个铜钱摆一个北斗七星,在腰部用九个摆一个腰带,分别取头枕北斗、腰缠万贯之意。然后再一层层的铺上亲朋赠送的褥子,一般铺七层。尔后在场的每个人需口含一口白酒,或许是防止邪气吧。把头放在枕头上,把脚放在脚架上,而且脚必须踩实了,取脚踏实地之意。然后把死者生前的衣物少许的放进棺材里一些,压实了。最后由大孝子往死者口中再放一枚银元之类的东西。一切完事后把棺材的天花板和盖子虚掩上,而不是盖实。只有等阴阳先生来后在棺材里放上一些“用物”后方能盖实盖棺定论。此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不管是寒冬腊月、冰冻三尺,还是三伏酷暑、燥热难耐,只要遗体没放在棺材里,孝子们就得24小时守在遗体的旁边,在朝头和脚的两边铺上厚厚的秸秆,孝子们轮流“值班”坐或者睡在那秸秆上,我们俗称“坐草铺”。时刻守在遗体的旁边。尽管逝者已逝,但活着的人依然坚挺着、了却着自己的心愿,久久不愿抛弃昨日还和他们一起生活着的亲人。坐草铺这个风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延续,直到今日依然不息。这不单单是个受苦的活,更是对华夏5000余年来孝文化的一种继承过完白事第二天早上就要下葬了,这天晚上对所有亡人亲属来说又是个不眠之夜。日出之前要下葬了,明天所有的一切必须在今晚安排妥当,大部分亲属今晚也不想睡觉了,心想着在最后陪一晚亡人及其家人吧。今晚一切就绪后还有个仪式,这个仪式类似于新式丧礼中的追悼会,只不过没那么隆重罢了。用我们的话说叫“男有户里,女有娘家”男的去世后今晚得把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请到家里来,话说亡人生前的境况,说他的功劳,受的苦,对其一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子女对亡人所尽到的孝道进行评价,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也算是对孝道文化的一种侧面的宣传吧。同理,女的去世后,要把娘舅家的人请来,对众孝子点评,娘舅家人“训话”时众孝子得跪下认真听取,不得还嘴。一般大多都是批评,或许农村人老后大多面临不能被好好孝敬的问题吧,娘舅家的人此时来就是兴师问罪的。(1)先说来往【逢年过节外甥们侄子们是否常去娘舅家看望】(2)再说奉养【平日里家人对亡人是否孝敬,让其生活无忧,安享晚年】(3)再说埋葬【埋葬时操办的怎么样,是否太寒酸】娘舅家人比较狠而且孝子们对亡人平日不好的,娘舅家人可能会动粗,以解心头之狠,但孝子们只能静跪听候训示。当然这一切盘问结束后需要总结一下,但这总结却是对逝者亲属的祝福,是为“埋葬父母、黄金入柜、人上千口、积粮万担、人口发旺、牛羊满圈;天有宝,风调雨顺:地有宝,五谷丰登:国有宝,忠臣良将:家有宝,孝子贤孙”。至此俗称为“说话”的仪式告一段落。为何之前说要日出之前埋葬呢?因为我们这讲究埋人时不可把活着的人的影子压在坟墓里埋掉,为了避开这个忌讳,我们干脆选在日出前埋人。从家里把棺材抬出来的时间俗称“发丧时间”也是阴阳先生计算的时间。时辰一到,把棺材抬出来放在车上,整个过程众孝子都在哭送,当车一启动大孝子得马上把纸盆(平日亲朋烧纸祭奠时放草木灰的瓷盆)摔碎,越碎越好,一摔碎众孝子立马大哭了起来送亡人最后一程。到了墓地后男的则都动手在埋人之类的,女的则边烧纸钱边哭,再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唢呐声。你如果仔细的去聆听,会惊奇的发现她们竟然哭的是有腔调的,虽说没人专门的去谱曲,但估计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音调吧,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对亡人的追思。这种边哭边诉说的音律似乎都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风俗了。这简单而复杂的丧葬事宜,蕴含着我们关中西部农村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风俗习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丧葬礼仪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1.孝义的延续在汉文化葬礼的发展过程中,葬礼的内涵逐渐突出孝的主题。丧礼为孝子贤孙提供了表示孝敬之心的机会;活人可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排场的仪式可以使家人脸上增光。同时,中国人贱野羞瘠、慎终追远的传统,也使丧礼更加庄严肃穆。民间的丧葬习俗同人们普遍的信仰与知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丧葬仪式也体现了这种价值观。二、社会关系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葬礼的主角与其说是死者,还不如说是后面的那些生者。在葬礼上,共食共餐,奏乐唱戏,体现了家属、亲戚朋友恢复正常状态的意义,也代表了生者的面子、体面与孝心。葬礼确定了新的家族秩序和社会秩序。认同世俗生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亡是人都会有的一个结局。可以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生命的开始同时就意味着生命的死亡的开始。所以,在关于葬礼的研究中,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价值,更准确地说是葬礼中体现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谨以此报告记录所见闻且参考百度文库。
本文标题: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8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