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典故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灿明珠。典故文字简洁洗炼,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李杜诗篇之所以万古流传,引经据典恰到好处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圣经》、“莎剧”之所以非同凡响,也因为典到之处,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一、英汉典故的比较(一)、产生来源(1)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在英汉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众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后人常用简洁的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也就成了典故。如Swordof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公元前四世纪在西西里岛上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有个宠臣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觊觎王位的宠巨,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有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如坐针毡,惶惶不安,提心吊胆。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典故,用来喻指临头的危险或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类似于汉语的“大祸临头”。又如burnone’sboats(bridges),原指古罗马凯撒大军乘船渡过Rubicon河后把渡船全都烧毁,以此向士兵表明退路已断,只有拼死一战。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这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可以说是如出一辙。(2)神话传说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比如:Prometheus是宙斯之子普罗米修斯,违抗主神宙斯(Zeus)的禁令,盗取天火,造福人类,因而被缚在高加索山崖,遭受神鹰啄肝脏之苦,成为欧洲文学中的一个神话英雄。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中就有:“Prometheanheat(天上的神火)”这样的典故。汉语中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之类的典故也源于古代神话故事。(3)民间传说传说是指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song,据传天鹅(swan)行将死亡前发出的声音最委婉动听,流露出对生的留恋,对死的忧伤,现用以喻指诗人、音乐家等的“辞世之作”、演员的“告别演出”以及某些人物的“最后露面”等。又如leavenostoneunturned,相传公元447年波斯将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得知情况后前去搜寻,但一无所获,德尔斐神喻示他要“翻遍所有的石头”,最后终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传说告诫人们做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办事要竭尽一切努力,这一典故现常译为汉语成语“千方百计”。汉语中也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典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门弄斧”等。(4)文学作品有不少典故来源于文学作品,有的是原封不动的摘引,有的是为表达简洁节缩而成。例如,Odyssey与Iliad并称为古希腊两大史诗,相传为荷马(Homer)所作,共24卷,约12000行。该诗描述了希腊神话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在特洛伊战争中以“特洛伊木马”攻破特洛伊城后,在海上飘流十年,战胜了独眼巨神,制服了女巫,经历了种种艰险,终于回到了祖国,夫妻团聚,现以Odyssey喻指“磨难重重的旅程”或“艰难的历程”。汉语出自文学著作的典故为数不少,如出自《后汉书》的“得陇望蜀”,出自《左传》的“经天纬地”和《吕氏春秋·明理》的“罄竹难书”等。(5)寓言故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以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如killthegoosetogetthe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鹅,但那人发财心切,为获得鹅肚子内的全部金块而将鹅杀掉,结果一无所获。现以此寓言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汉语中也有与此相对应的说法,但不叫“杀鹅取卵”,而是“杀鸡取卵”。又如cherishasnakeinone’sbosom,源出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6)民间习俗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促进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也是典故产生的来源之一。如afeatherinyour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此典源于广泛流行于美洲印第安人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汉语中出自民间风俗的典故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远亲不如近邻”等。(7)民间谚语谚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哲理,是社会生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如birdsofafeather即出自谚语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其意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factitisthesepessimistswhoincreasethechaosby…consideringallwritersbirdsofafeather.又如ablacksheep即出自谚语Thereisablacksheepineveryflock,其意为“家家有丑儿”,转义为“害群之马”。汉语中源于民间谚语的典故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8)动植物名称自古以来人类与动植物相栖相息,因此英汉语中都有不少典故源于动植物的名称。如:shedcrocodiletears,据西方传说,鳄鱼在吃人畜时,一边吃着,一边掉着眼泪,喻指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中的“猫哭老鼠假慈悲”。汉语中源于动物的典故很多。如出自《太平御览》的“虎踞龙蟠”、宋苏轼《表忠观碑》的“龙飞凤舞”等。源于植物名的典故如theappleofdiscord,传说厄里斯女神因未被邀请去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由此怀恨在心,便把一只金苹果扔在参加婚礼的神与女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从而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现常以此比喻“动乱的根源、争斗的原因”。汉语中源出植物名的典故,如语出唐王维《相思》诗的“红豆相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的“花香鸟语”和晋朝《晋书·符坚载记》中的“草木皆兵”等。(9)人名地名英汉语中出自人名或地名的典故为数不少。如beinBurke.其汉译为“出身名门或贵族门第”,此典源于《贵族人名录》的编纂者爱尔兰人约翰·伯克(JohnBurke)之名,该人名录自1826年以来一直被公认为研究英国贵族阶级及其家谱的权威著作,故凡列入伯克氏贵族人名录者即为贵族出身。汉语中源自人名的典故有“说曹操,曹操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英语中出自地名的成语以carrythecoalstoNewcastle最为典型,Newcastle本为英国产煤中心地,运煤到那里去纯属多此一举;又如meetone’sWaterloo,Waterloo为比利时中部一城镇,1815年拿破仑军队在此大败,现该典故喻指“遭到惨败”或“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中源于人名地名的典故还有:“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巫山云雨”、“庐山真面目”、“邯郸学步”和“围魏救赵”等。(10)军事术语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重大的战争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被载入史册,而且某些由战争特点而产生的军事术语已成为典故,有的已被正式收入词典,有的虽未被收入词典,但已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应用。如PearlHarbor(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军港,二战期间,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致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由此产生了短语pullaPearlHarboronsb.,其意思是“对某人进行突然袭击”;又如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和次年对伦敦的空袭采用的闪电战术被称之为blitz。这一军事术语现已成为“突袭”和“闪电式行动”的同义语。HemadeablitztourofAsia,即指“他对亚洲进行了一次闪电式访问”。该词现在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动词用,如:ThereisnoquestionthatforeignTVproducershaveblitzedtheU.S.其意为:“毫无疑问,外国电视机制造商已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汉语中的“兵不厌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声东击西”等也都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二)、结构形式英汉语典故在形式上均用词简练、结构紧凑,大多为词组短语,少数为短句形式,但英语典故结构比较灵活,有松有紧,有长有短;短的仅为一个词,如Ark(避难所)、Eden(乐园)、Odyssey(艰难的旅程)、Watergate(水门事件)等,长的可有几个单词甚至由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如Hairbyhairyouwillpulloutthehorse’stail(矢志不移,定能成功),Whatonelosesontheswingsonegetsbackontheroundabouts(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相比之下,汉语典故则多为四字结构,偶有二字或三字组成,字数较多或单独成句的情况较为少见,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且汉语典故绝大多数为名词性词组,因而常在句中充当一个句子成份。英语典故除有上述汉语典故的句法功能外。常可单独成句,莎士比亚作品中许多源于《圣经》的典故以及某些谚语典故往往都是独立完整的句子。(三)、设喻形式凡典故都有喻义,喻义通过喻体引发联想,引申语义。达到以古喻今、以事述理的目的。英汉典故由于在来源上大体相同,所以在设喻比较方面颇为相似。如:以人设喻的典故,英语中有UncleTom(喻指“逆来顺受的黑人”),Jordan(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喻指快捷准确的神投手)等;汉语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张公吃酒李公醉”、“环肥燕瘦”(环,指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等。以地名设喻的典故,英语中有Dunkirk(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史称“敦克尔克大败退”,现成了“溃退”、“困难局面”的代名词);汉语中有“东山再起”、“绿林好汉”(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大洪山)等;以事设喻的典故亦有之,如英语中的kickthebucket,askeletoninthecupboard等,汉语中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等。有些英语典故。不仅在设喻形式上与汉语典故完全一致,而且喻体一样,喻义也完全相同,如“burnone’sboats”与“破釜沉舟”,“strikewhiletheironishot”与“趁热打铁”,“Alltheriversrunintothesea,yettheseaisnotfull”与“百川归海而海不盈”等。这类形义相同的英汉典故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对等直译。然而,这种形义完全对等的典故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典故只是基本对应或部分对应,有的甚至在设喻形式上完全不对应,如:Wallshaveears与“隔墙有耳”(基本对应),“kill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与“杀鸡取卵”(部分对应),“Finefeathersmakefinebirds”与“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完全不对应),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相异的民族色彩所形成。(四)、民族色彩英汉民族在历史演变、生态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各自的语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典故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因此民族色彩在典故喻体的采用和设喻形式上都体现得十分明显。英汉语中有不少典故喻义相同或相近,但所采用的喻体或设喻形式却大相径庭。如“paint(gild)thelily”与“画蛇添足”,各自的民族色彩就十分明显。在西方人的心目中,“lily”(百合花)是“清白”与“贞洁”的象征,因此给百合花再饰粉抹彩当然被看作是徒劳无益、
本文标题:典故的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9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