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坡耕地逐年减少,广种薄收,出现越垦越穷的局面。由于水土流失,内蒙古地区向黄河每年输送118亿吨泥沙。皇甫川地区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500—20000吨/平方公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道路建设迅速发展,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草场生产力锐减由于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以及重用轻养,重伐轻造,重农轻牧,导致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大气降水是多种因素而形成。据水利部门分析,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区降水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略有增加外,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水资源总量在递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1980年全区总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1990年增至140亿立方米。十年以增加34%的速度在发展,出现地表径流量减少,湖泊缩小,湖水咸化,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内蒙古多数城镇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加,超采严重。目前,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为14.119%,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列为18位。大部分旗县的森林覆盖率在10%以下,是农田、草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气候干旱化、草地退化十分严重,产草量降低,草种成份和饲用品质量变劣。全区草场利用过度,超载20%,其中伊盟超载64%,乌盟超载51%,草原退化面积不断增加。按年退化计算,每年退化25万公顷,速度惊人。恶化了的生态环境欲想逆转却很难。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繁杂因素,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欲想逆转,必须有足够的熵流输入,促使能量聚积大于消耗,从无序到有序调控其内部结构,对系统熵变影响退化因素的消失,影响进化因素确立,才能使生态环境系统向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据中国环境新闻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近日发布了《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15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4天。2013年,内蒙古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切实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公报》显示,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空气质量监测城市16个,其中,呼和浩特市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年监测365天,达标205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数10天。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分别占污染天数的86.9%和54.4%。年度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不达标。6项监测指标中,除二氧化氮和臭氧达标外,其他4项指标均不达标。2008年~2013年,全区12个地级城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无明显趋势变化。全区11个盟市政府所在城市开展了降水监测,均无酸雨。河流水质总体评价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和总磷。据内蒙古政府网称,2013年,自治区对185个自然保护区全面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排污权交易工作试点以来,自治区共组织305家企业进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交易,总成交金额7144万元。政府组织开展环境违法违规企业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883家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责令停产整治326家,实施限期整改448家,下达行政处罚279家。同时认真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环境违法行为及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梳理各类环境问题603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另外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黄河流域6盟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响应联动机制,分别与甘肃、宁夏、山西3省区签订了《跨界突发环境污染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协议》。也许我们看到了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担忧,也看到了政府采取的措施,然而在政策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实施情况如何有待于我们了解。据凤凰网财经报道,内蒙古13家环境问题企业逾期仍未见罚单。2013年1月11日,凤凰网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多家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其中,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在去年七八月间进行的后督查中,发现接受检查的13家企业均存在问题。而有着原料药全球最大企业之称的联邦制药[-0.61%](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邦制药)更是涉及多项违法。中国政法大学著名环境法学家王灿发1月11日就此事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联邦制药在内的相关违法企业应该依法停产进行治理。“宁可熏死几个人,也不可能让联邦停产一天。”巴彦淖尔市一位受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当地政府始终不舍得处罚。据记者了解,华北督查中心在内蒙古对原料药厂所做的督查,发现包括承接联邦制药的巴彦淖尔市污水处理厂等在内的13家企业个个有问题,但是至今罚单没有开出。内蒙古13家环境问题企业逾期仍未见罚单。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内蒙古生态环境,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1.生态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加强环保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作用。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搞好生态建设工作。2.国家为拉动内需将大幅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环境保护有关,要借机调整我区主要城市特别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的能源结构(如天然气的引进)、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城市布局和发展要作到科学合理。3.把工业污染防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决禁止新建和取缔已建成的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业企业要结合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内部环境管理,促使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污有机地结合起来。4.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机构,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当然,如果政府部门在环境问题方面缩手缩脚,没有作为,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延误大局,那么受害的终将是内蒙古人民,也包括那些政府的官员。内蒙古的未来,要靠我们全体来建设。2012级新闻一班刘渊201200610172
本文标题: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1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