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总复习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一、误差:测定值—真值—、系统、随机、相对:、绝对:iiixxxE3Er2112d3iiidixxrx、绝对:、相对:、系统、随机—真值—测定值二、偏差:自由度—、样本偏差:(总体积偏差)、标准偏差:、相对:、绝对:n1)(4)(3%100d212n12n1nxxsnxxxxrxxdiiiiiii三、有效数字1、四舍六入五留双,奇进偶合2、计算第三章滴定分析一、分类:1、酸碱滴定(中和法),2、沉淀滴定(容量沉淀法)3、配位滴定(络合滴定)4、氧化还原滴定二、适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1、反应定量完成;(按固定式进行,无副反应,全面99.9%)2、反应速度快;3、确定中的简便;三、标准溶液的配制:1、直接法:配制条件质量)大的()性质稳定()组成与化学式一致()物质纯度(mol432%.99912、间接法:(1)先配成接近的溶液(2)然后进行标定第四章酸碱滴定法一、酸碱质子理论1、质子理论,(1)酸(2)碱2、质子条件二、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1、指示剂法:酚酞(8~10)无色离子;红色离子无色离子无色分子强碱HOHHOHH2、电位滴定法:用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测滴定中的溶液pH变化,以确定终点。三、酸碱滴定的过程:具有四个阶段1、滴定开始前:pH取决于溶液的原始浓度;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由剩余溶液量算pH;3、化学计量点时:pH=74、化学计量点后:pH取决于过量的滴定剂;四、突跃范围:浓度↑,突跃↑;例:HCl-NaOH)(70.8~3.5:/01.0)(70.3~31.4:/.1mol0pHLmolpHL五、溶液pH的计算1、一元弱酸碱溶液:CKaH,(最简式);2、两性物质溶液:21KHKaa,(常用的最简式);3、其他酸碱溶液:见P60,表4-1;六、目的直接滴定的条件:8a10CK;C:弱酸浓度;Ka:弱酸的解离常数七、多元酸分布滴定的条件:(在滴定突跃≥0.4pH时)%11010KaC0421910—允许误差酸的初始浓度—CKaKa第五章配位滴定法一、特点1、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2、配位剂:(1)无机配位剂(2)有机配位剂二、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H2Y·2H2O)1、具有六级解离关系:426YYHHH(七种形式)pH1,以H6Y2+为主,而在pH12时,以Y4-为主;2、有6个可与金属成键的原子(2个氨基N,4个羧基O),成配位为4或6的稳定配合物;3、酸效应:∵H+与Y4-作用,使Y4-参与主反应的能力↓;4、终点误差公式:(能否用配位滴定法测定单一金属lg(CKˊMY)≥6;离子条件)三、配位滴定中适宜pH的选择1、由酸效应,确定滴定时所允许的最低pH;2、根据羟基配位效应,估计允许的最高pH;四、金属指示剂:为有机配位剂,可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1、指示剂的封闭: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不能被EDTA置换,无法显示终点;2、指示剂的僵化:∵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为胶体溶液或↓,使滴定时指示剂与EDTA置换作用缓慢而拖长。五、条件稳定常数:KˊMY在一定酸度条件下,用EDTA溶液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pH↑,lgdr(H)↓,KˊMY↑,配位反应↑,滴定↑。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一、能斯特方程1、氧化还原半反应:RexOned2、方程:0.059ReReRelgxxxOOdOdndaa,3、条件电极电位(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态总浓度=还原态总浓度=1molL时):ReRe0.059lgxxOddOn4、通式:OOReOReRe0.059(298)lgxxxdddcKnc二、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1、离子强度:较大时,1,影响可忽略2、副反应:氧化态↓,电对的电极电位↓,还原态↓,电极电位↑。3、酸度:在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很小时,可使反应的方向产生转变三、条件平衡常数:12()lg0.059K,(可能性)四、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程度达99.9%以上):12120.059lg0.4KVnn;(在1n=2n时)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1、反应物浓度:v(速率)∝c(浓度),若有H。(现实性)2、温度:T(温度)↑10℃,反应速率↑2-3倍。3、催化剂:正催化剂,v↑,负催化剂,v↓。4、诱导作用:2Fe与4KMnO反应,加速了4KMnO氧化Cl;在于4KMnO中的4MnO被还原时,Mn从6→3价转移,产生不稳定离子,与Cl反应,而诱导。六、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化学计量点前:以被滴定电对计算电极电位;2、化学计量点时:112212spnnnn;3、化学计量点后:以滴定电对计算电极电位;4、特点:(1)滴定分数为50%时的电极电位,为被测物电对的条件电位;(2)分数为200%时的电位,为滴定剂电对的条件电位。七、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和还原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颜色。(例:二苯胺磺酸钠的氧化态紫红色,还原态无色)2、自身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例:4KMnO,其4MnO为紫红色,被还原时无色)3、专属指示剂:如,2I被还原为I时,蓝色消失,I被氧化为2I时,蓝色出现。八、高锰酸钾法:高铬酸钾为强氧化剂,用于酸、碱、中性溶液中,但含杂质时(少量),标液不稳定。1、开始速度不能快,逐渐加速;2、粉红颜色,经半分钟不褪,则可以为滴定完毕。九、重铬酸钾法:只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为强氧化剂。1、227KCrO非常溶液提纯;2、溶液相当稳定,密闭容器中,浓度一直不变;3、在1molL的HCl溶液中,室温时,不受Cl还原作用影响;4、227KCrO有毒。十、碘量法:利用2I的氧化性,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分析。1、半电池反应:222IeI;2、碘量法一般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及低温(﹤25℃)下进行滴定;3、在较强碱性溶液中,2I会发生歧化反应。第七章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一、重量分析法: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1、沉淀法:使待测组分↓,然后称量、算含量;2、汽化法:使待测组分↑,从总重减少或气化量算含量。二、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1、沉淀要完全、溶解度要小;2、沉淀要纯净,避免杂质,易于过滤、洗涤;3、易转化为称量形式;三、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1、组成必须与化学式符合;2、称量形式要稳定;3、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尽可能大。四、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同离子反应:用过量(如20-50%)的沉淀剂,以同离子效应来使溶解度↓,使沉淀完全(注:精度≤0.2mg)。2、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3、配位效应:溶液中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使沉淀的溶解度↑。4、温度:T↑,溶解度↑。5、溶剂:无机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则溶解度↓。6、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同种、同重沉淀,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大。五、共沉淀:一难溶物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性杂质被带入沉淀中的现象。1、表面吸附:表面有自由力场,表面积↑,杂质↑,吸附↑。2、混晶:杂质与沉淀晶格相同,或杂质与构晶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相近,杂质将进入晶格形成混晶。3、吸留和包藏:(1)吸留:被吸杂质,嵌入沉淀;(2)包藏:母液机械地包藏在沉淀中。六、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1、采用适当的分析程序和方法:若两离子含量相差很大,则先使含量少的↓;2、降低易被吸附离子浓度;3、对不同类型沉淀,选用适当的沉淀条件;4、沉淀分离后,用适当的洗涤剂洗涤沉淀;5、必要时再沉淀。第九章吸光光度法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反射、散射、吸收、透射。二、光谱分析:1、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不同的颜色;2、只有入射光的光子能量=被照物粒子基态与激发态能量之差时,才能产生吸收;3、由吸收曲线的形状作定性分析,以吸收峰面积作定量分析。三、分光光度计的构成:1、单波长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参比池)双波长光源四、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多组分分析:(1)吸光光谱不重叠,立即得出各组分;(2)吸光光谱重叠,分别求出1、2定组分;2、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测对光有吸收的酸碱解离常数,多为作图法;3、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配制金属离子固定,配体浓度逐渐改变的系列溶液,测吸光度,作图;4、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多组分混合物的测定;(2)混浊试样的测定;(3)固定两个不同波长,测两组分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第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一、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1、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1)使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3FeOH、2MgOH、22SiOxHO等;(2)分离氢氧化物沉淀,以下列试剂来控制溶液的pH值:1)NaOH溶液:控制pH≥12;2)氨和氯化铵缓冲溶液:pH≈9,沉淀不与3NH成配离子的金属离子。为改善沉淀质量,浓度↑、热↑,稀释去杂质,小体积沉淀排除盐干扰;3)硫化物沉淀分离:22HHHHHSHSS,控制2S,可进行硫化物沉淀分离。二、、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效率、分离因数1、分配系数:如AA水有机,则DKAA有机水;2、分配比:存在于两相的溶质总浓度比,CD有机水C;3、萃取效率:100%水有DEVD+V,D↑,E↑,对D较小的溶质,分多次加入溶剂,E↑;4、分离因数:ABDD,若AD、BD相近,难分离;第十四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一、有机物的分解1、溶解法:相似相溶。极性有机物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有机物易溶于4CCl、苯等非极性溶剂;2、分解法:测有机物中的无机元素(1)湿法:用24HSO、3HNO或混合酸分解试样,在克氏烧瓶中加热,试样中有机物22COHO。适用于测有机物中的M、S等(2)干法:1)氧瓶燃烧法;2)定温灰化法;3)低温灰化法:电逼发2O产生强活性氧游离基,在100℃使试样分解。用25VO作熔剂。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试样的采集和制备;2、试样的分解;3、测定方法的选择;4、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
本文标题:化工腐蚀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2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