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教学目标: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以及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主要内容:一、军事高技术概念二、军事航天技术三、伪装与隐身技术教学重点: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教学难点: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教学方式:专题讲座教学时数:6学时2专题一军事高技术概述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一、军事高技术概念(一)定义“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1、高技术的定义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具有前沿性——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二)分类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5)电子战技术(6)军事航天技术(7)精确制导技术(8)指挥自动化技术(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3(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一)新军事变革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4专题二军事航天技术一、航天技术概况航天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它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大气层内扩展到宇宙空间。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集成,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主要包括:制导与控制技术,热控制技术,喷气推进技术,能源技术,空间通信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环境工程技术,火箭及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航天器的发射、返回和在轨技术等。由多种技术融于一体的航天系统是现代高技术的复杂大系统,不仅规模庞大,技术高新、尖端,而且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程周期长。时至今日,航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探测等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航天技术构成航天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实现如何把航天器送人空间,并在那里进行活动的工程技术。它主要包括航天器、运载工具和地面测控三大部分。(一)航天运载技术要想把地球上的物体运送到外层空间去,必须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运载器技术的发展,为各种航天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装置。大多数航天器的运载器是多级火箭。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先后研制成功“长征-1”、“长征-2”、“风暴-1”、“长征-3”和“长征-4”等运载火箭,形成了大型运载火箭系列。目前,我国大型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二)航天器技术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指从地球上发射到太空中去完成一定使命的空间系统。航天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环绕地球运行而不载人的空间飞行器,叫做人造地球卫星;另一类是环绕地球运行的载人空间飞行器,称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还有一类是脱离地球引力,飞往其它星球或在星际间运行的空间飞行器,称为空间探测器。军用航天器包括各种军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航天器主要由通用系统和专用系统两部分组成。通用系统是指各类航天器均需必备的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无线电控制系统、电源和计算机系统等。专用系统是根据航天器担负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是区别航天器用途的主要指标。(三)航天测控技术为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必须使之与地面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地面测控技术是航天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面测控系统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测控台、站、船组成。通常配备有各种精密的电子设备,负责对航天器进行跟踪、定位、遥测、遥控和通信联络。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概况航天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研究试验阶段到70年代中期,发展到了广泛实际应用阶段。在这5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空间由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王国变成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高边疆”、新领地,人类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一方面,人类已经完成了对近地空间的探索,载人航天飞行、登月和空间站的建立象征着千百年来只能臣服于地球引力的人类已摆脱束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呈球形,外径O.58m,外伸4根条形天线,质量83.6kg,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3个月。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只不过是一个伸展开发射机天线的圆球,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天体,把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人类开创了航天新纪元,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飞跃。1960年3月11日,美国发射了“先驱者5号”探测器,它成为人类第一个深空探测器,从3.6510km远处发回了探测数据。1961年2月21日,前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探测器,开始了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开始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新时代。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的“水手2号”探测器第一次成功飞越金星。1964年11月28日,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探测器第一次成功飞越火星。1965年3月,前苏联航天员从“上升号”载人飞船上走出舱外,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1966年1月,前苏联两艘“联盟号”飞船第一次在轨道上成功交会对接,并实现了两位航天员从一艘飞船向另一艘飞船的转移。1969年7月20日,美国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在月球静海西南角着陆,成为涉足地球之外另一天体的首批人员。他们在月球上安放了科学实验装置,拍摄了月面照片,搜集了22虹月球岩石与土壤样品,然后自月面起飞,与指挥舱会合,返回地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人轨成功,其质量约18t,总长14m,轨道高度200~250km,轨道倾角51.6。,成为人类第一个空间站,完成了有关天体物理学、航天、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科研计划,考察地球资源和进行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技术实验。1972年3月2日,美国发射了木星和深远空间探测器“先驱者10号”。它携有表明人类信息的镀金铝板,经过11年飞行,于1983年6月越过海王星轨道,而后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人造天体。1975年6月8日,前苏联发射了“金星9号”探测器,实现了在金星表面着陆。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19号”飞船在大西洋上空对接成功(视频资料)。1975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海盗1号”探测器,第一次在火星表面着陆成功(视频资料)。1977年9月,美国发射了“旅行者2号”探测器,对天王星、海王星进行探测。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志着航天运载器由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的新阶段,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时代又上了一层楼,进入了航天飞机时代。至2000年10月,航天飞机已成功飞行100次。1986年2月,前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发射成功,它成为目前人类发射的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在轨运行超过15年。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被引入大气层销毁,完成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目前,更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欧洲空间局的合作下,正在进行在轨组装建设……人类就是以如此快速的步伐冲击着宇宙大门!不难看出,从公元10世纪的中国火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V一2导弹,人类是出于军事需求发展了火箭技术,而这恰恰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航天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并日臻完善。我们可以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基础的不断增强,航天技术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并更趋完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6若卫星轨道倾角为0°,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重合,则卫星在赤道上空,并且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其旋转方向相同,这样的轨道称做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从地面上看,这种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球赤道上某一点不动,故又称静止卫星轨道。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②轨道倾角为0°;③轨道偏心率为0,即轨道是圆形的;④轨道周期等于23小时56分04秒,即等于地球自转周期。静止卫星的高度为35860公里。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是不会变的,但会绕地球自转轴旋转。如果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即0.9856度/日或360度/年,这样的轨道称为太阳同步轨道。由计算得知,要做到一点,太阳同步轨道的倾角必须大于90°,圆形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度不会高于6000公里。之所以要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因为它有独特的用途。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一天当中,太阳光照的方向和强度是不同的。对于依靠光学仪器观测地面目标的卫星,要求每天都能在同样光照的情况下进行观测,这样便于判别目标的细微变化,获得准确的信息。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就能做到这点,它每天都在同一时间飞经同一地点。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时间,让卫星每天都在比较好的光照条件下飞经某一
本文标题:军事高技术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