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农业信息技术一:农村信息化:就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农业产业信息化:指在农业部门内,通过大量采用农业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效益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种、养、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农产品商贸电子化等。农村信息化的内容: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民生活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指植物栽培、动物养殖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农业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多出、快出成果。为什么要进行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属于农村资源与环境范畴。这些资源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实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建立农村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农村资源和环境变化,及时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对策,从而达到既高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农村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农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其关键内容是建立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及其相应的检索系统。农村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农村信息人才、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1)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有利于强化与国外的联系,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自主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2)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3)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4)农村信息化能够促进科教文卫公共事业建设,并保证其协调发展。(5)农村信息化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巨大压力。二:农业数据库:是一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软件,它的职能是维护数据库,接受和完成用户程序或命令提出的访问数据的各种请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接受者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1]是由P.P.Chen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它提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E-R数据模型问世后,经历了许多修改和扩充。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人—机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系统开发需要各方面人才,可靠数据要靠人组织和输入,信息的输出、系统的维护都离不开人。综合性: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多学科交叉MIS开发是一个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过程。2.多种人才结合多学科交叉决定了系统开发是多方面人才结合的、相互渗透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3.软件和硬件的集成MIS从表面上看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而实际上是一个软技术(包括思想、方法、机构、观念等)和硬技术的集成。MIS的动态性表现在: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处在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之中,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内容: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数据库的数据源(地图、遥感资料、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等其他资料)、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内容及其详细程度与建库范围直接相关(省级数据库、县级数据库)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来源;省级数据库建设的范围和内容;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省级数据库建议做到县级,其中省(自治区)范围为1:50万,地(市)范围为1:25万,县(市)范围为1:5万。基本内容包括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水系图、土壤图、土地资源类型图、耕地分布图、植被和土地利用图、气候图,以及各类区划(规划)、文字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县级数据库建设的范围和内容。与省级差不多,但是数据要求更加具体三: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具有区域性(专题数据与位置的识别联系在一起)、多维性(同一地理位置上具有多个专题和属性)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根据电磁辐射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过程。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普通地图:反映地表基本要素的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矢量数据: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把各种低了实体表现出来。即用一系列有序的X、Y坐标作为位置标识符,精确地表现点线面的位置。栅格数据:将地面划分成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象元的位置由所在行号和列号所确定,象元所含有的代码即表示其属性类型。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GCS)用一个三维的球面来确定地物在地球上的位置,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有经度、纬度、高程构成。地理坐标系统与选择的地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有关。椭球体定义了地球的形状,而大地基准面确定了椭球体的中心。投影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是根据某种映射关系,将地理坐标系统中由经纬度确定的三维球面坐标投影到二维的平面上所使用的坐标系统。容差:在地理信息系统内部,允许存在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误差距离GIS定义: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具有区域性(专题数据与位置的识别联系在一起)、多维性(同一地理位置上具有多个专题和属性)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内涵: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GIS的功能: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于管理、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数据更新GIS的基本构成: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人员Arcmap的界面构成:标题栏、菜单栏(fileeditviewinsertselectiontoolswindowhelp)、工具栏、数据显示工具条、输出显示工具、图形浏览工具、快捷菜单、绘图工具条、内容表窗口Arcmap的几个基本操作:地理数据的特征:地理数据是指以空间位置为基本框架的数据,它向人们提供有关地理实体或地理系统的特征含义。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地理要素的数据表示主要有3种形式:。1)空间特征指的是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地理坐标数据表示。2)属性特征就是非几何属性。指的是与地理实体相联系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表示实际现象或特征,如变量、分类、数量特征和名称等。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具有地理数据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现象或物体都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研究这些时间特征,可以掌握地理信息的动态变化规律。图层:通俗地讲,图层就象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图层张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页面的最终效果。图层可以将页面上的元素精确定位。图层中可以加入文本、图片、表格、插件,也可以在里面再嵌套图层。遥感技术系统:将遥感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某个专业领域便构成了一个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等。遥感系统的构成: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传输与接收、图像处理及运用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表达的方式:点,具有一个(x,y)坐标和一个属性,逻辑上不能再分;线,由一个坐标(x,y)系列和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面,有坐标对系列组成,属性相同及其面的名称组成,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地图资料的输入和配准方法与步骤:1)地图输入(选择地图、选择控制点、扫描地图或拍照地图、建立控制点图层文件、加载地图、配准地图并保存配准),2)坐标转换(平移、缩放、旋转、投影变换)Arcgis9.3应用技术:编辑工具条的应用:矢量数据文件的建立方法:在需要建立图层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new,再选择shapefile,然后再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建立点线面图层并选择相应的坐标体系。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与步骤:1、内部输入法2、外部输入法四:农业专家系统:也可以叫做农业智能系统,是农业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结合农业特点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总结和汇集各层次、各方面的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通过试验获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总结和汇集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长期实践经验,针对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开发的各种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以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目标的计算机智能软件。农业专家系统的类型:产前决策专家系统技术、施肥管理专家系统技术、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技术、节水灌溉专家系统技术农场和区域尺度上的专家系统的特点:区域:专家系统由知识库、事实库和推理机组成,并采用反向链的推理策略。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贮存着格式化的农作物的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播期等经验性的规则等。2.农场尺度农场尺度的农业产前决策专家系统是分析农场的复杂情况、帮助农场管理者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以及农场资源的组合配置等作出科学决策的辅助工具。在农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不仅要考虑作物生产管理的决策,还需考虑田间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机械的类型、耕作制度和农场各田块间的相互作用等。五: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技术:农产品质量溯源技术、条码技术、HACCP技术和农产品质量速测技术。农产品质量溯源技术:建立追溯体系的目标是提高从农场到加工厂的追踪鉴别能力,在4s小时内完成鉴别。货物来自何处、送给了何人、标签号码,以及其他信息;而且还要在收到审核需求的4~8小时内提供这些信息。这些溯源系统以生产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专题网站为载体,为农产品的质量溯源提供综合服务。HACCP技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全程监控。农产品质量溯源技术的构成:溯源系统一般都包括生产、溯源查询和决策支持3个部分:生产子系统、溯源查询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条形码技术的特点:可靠性高、信息采集速度快、经济便宜、灵活、实用、自由度大、设备简单、易于制作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收付款管理等功能。采购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一)我国农产品卖难和流通不畅的原因:生产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二)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阻碍了农产品正常流通一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市场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三是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特别是农产品收集、中转、运输、一次分配等流通环节没有分离,交易分散,
本文标题: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