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北京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布局发展规划
北京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布局发展规划(2012-2016年)二〇一二年三月序言本规划依据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北京市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北京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气象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按照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路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渝府发〔2011〕52号)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北京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2012-2016年我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布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应保障措施。一、当前公路交通气象观测面临的形势1.1本省交通气象发展现状及趋势截止2011年底,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1185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61公里,国道3109公里,省道8153公里,县道12134公里,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已愈来愈成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十一五”末,北京市已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覆盖区县(自治县)达到37个,对外出口通道达到10个。“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力争达到3000公里,省际对外通道达到20个,基本形成“三环十射三联”高速公路骨架,基本覆盖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1公里高速公路。与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相比,我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布局合理、科学、功能齐全的专业级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目前还主要依靠沿线附近现有各类气象台站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建立的30余个天气实况监测、道路运行实景监测站,并结合路面巡查、天气实况监测、道路运行实景监测及经验判断等方式对道路天气进行监测,通过常规的气温、降水预报,以较单一的电子邮件、公路电子显示屏进行常规天气的预警信息发布。从内容上缺乏大雾、道路结冰、横风等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预报。发布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渠道、多手段发布功能的服务系统,缺少一套集中并直观展示高速公路沿线气象要素信息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此,北京市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公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交通的气象保障服务。2011年7月18日,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渝府发〔2011〕52号),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列作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预警信息化建设七大工程之一。2011年11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北京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1〕316号)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北京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重点建设覆盖高速公路网的气象灾害敏感地段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对大雾、强风、强降雨、雷电、降雪、冰冻等交通气象灾害和高影响天气及路面温度、路面结冰、能见度等气象条件的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加强部门间信息发布设施、数据共享的合作共建,建立和完善交通沿路多种手段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1.2需求分析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实际,目前已形成以高速公路网为骨干的公路交通网,“十二五”期间将实现3000公里的通车里程,将囊括大部分国、省道路线或与其沿线并行。根据此情况,并结合北京市人民政府相关规划及文件精神,我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将主要开展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网建设,兼顾部分国、省道重点路段进行规划建设。1.2.1气象灾害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显著(1)大雾、冰冻天气频繁北京高速公路山区路段较多,高度落差较大,渝东南地区路段海拔较高,其中,南川大观段海拔最高点为660米,酉阳县路段平均海拔为663米,秀山县路段平均海拔为520米,酉阳县境内有包茂高速北京段最高点,海拔高度达965米。山区路段极易出现的雨雾、冰雪、冰冻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车辆安全。(2)局地天气差异明显,瞬息万变北京山区、丘陵众多、局地天气变化大,导致高速公路路段经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隧道及山脉两侧易出现差异明显的天气情况,这种瞬间变化的天气使驾驶员猝不及防,极易引发交通事故。(3)横风影响明显北京沟谷纵横,横穿山陵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极易形成横风,如高速公路水江段,由于两边山势较高,中间较平,使得水江段横风非常明显,对过往车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1.2.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现状目前,我市公路管理部门主要通过路面巡查、天气实况监测、道路运行实景监测,经验判断等方式对道路天气进行监测,目前建立天气实况监测、道路运行实景监测站30余个,但是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在国内一些地区,交通管理部门已开始探索和实施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工程,实现高速公路气象自动化监控、及时预警,因天气造成的事故量明显减少。1.3存在问题(1)公路气象灾害事故易发路段监测急需加强多年来,大雾、道路结冰、横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给我市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目前,我市尚未建立起公路交通沿线的气象监测网络,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公路交通沿线的相关气象数据。根据市交委、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提供的相关信息,我市G50沪渝高速忠县至石柱段、G75兰海高速綦江至贵州交界段和G42梁平至万州段、奉节至巫山段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情况较为突出,G65包茂高速彭水至秀山段尤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在高速公路气象灾害易发点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气象要素观测点。(2)公路有针对性的预警预报需求强劲目前,针对广大市民的常规天气预报只有气温、降雨等内容,而对高速公路安全影响最主要的气象要素为大雾、道路结冰、横风等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针对这些气象要素进行资料积累、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预报建模、业务平台开发等研究工作,并逐步实现高速公路精细化气象预报,同时提供高速公路沿线大雾能见度、道路结冰、横风预警,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且向公众进行发布。(3)多渠道、多手段发布预警预报信息迫在眉睫目前,公路管理部门及司乘人员获取气象信息较为单一,气象部门主要通过电子邮件、高速公路电子显示屏发布常规天气及预警预报。因此,有必要建立具备多渠道、多手段发布功能的服务系统,集中并直观的展示高速公路沿线气象要素信息,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2.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标准,着力推动速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相协调,全面提高公路交通气象观测水平,满足提升公路交通气象服务能力的需求。2.2基本原则需求牵引原则。把满足提升公路交通气象服务能力的需求,作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兼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统筹原则。加强不同部门间、不同观测方式间、不同道路等级间的统筹规划,统一设计,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合理设置站网布局和观测内容,促进各部门间观测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效益。标准化原则。使用标准化的观测仪器、观测方法,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适应和保证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发展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提高观测数据及产品的可用性。2.3发展目标到2016年末,在全市建成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网,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布局科学化、业务标准化,保障规范化,整体实力处于西部领先水平。三、主要任务/骨干工程3.1高速公路交通气象布局建设规划制定和完善我市交通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针对公共气象服务和预测预报需求,按照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建立与交通部门设施共建、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交通气象观测网统建设逐步纳入到各类交通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程项目。联合交通等部门,建成我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在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重要地段,建设300个交通气象观测站,开展大雾、强风、强降水、雨雪、冰冻、高温等主要交通气象灾害观测,有针对性地增加道路综合状况、交通实景等观测。(1)布点原则:以现有1861公里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建成3000公里的目标,按照站点距离10公里,重点路段5公里的布点原则进行布设。同时注重根据目前我市交通部门提供的特殊路段的情况,结合路段的具体位置来设置能见度自动站、路面状况自动站、横风自动站、、高温监测站、暴雨监测站。(2)建设规模:共设置300台道路交通自动监测仪(含能见度、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实景图片监测,其中,部分站含路面状况和路面温度要素。传感器均采用非接触式路面传感器,避免了道路的开挖),并与高速公路沿线各级气象站点联网,构成北京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主要开展公路大雾、道路结冰、横风、高温、暴雨、雷电监测。北京市交通安全气象观测网规划布局图(3)分区县建设任务:四、年度计划2011-2012年:完成一期179个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2013-2016年:完成二期121个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渠道投资概算:(万元)序号项目单价数量合计备注1多要素能见度自动站19.311352606.852横风站2.6545119.253多要素能见度自动站加路面状况、温度46.811205617.24小计8343.31~3项之和5备件费834.3按硬件的10%备份6防雷工程设备和施工2.753008257土建费0.53001508站址勘察费0.05300159技术开发费250.2994项的3%10人员培训费1011工程管理、设计费216.9264项的2.6%12中心端接收处理软件100110013中心端接收、存储与监控设备200120014数据库服务器108.015磁盘阵列450.0存储容量至少为100T16应用服务器93.017合计11595.83项目建设资金参照北京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投资原则,总体按中央、地方两部门1:0.8比例筹措。六、保障措施组织人员保障: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协调机制,成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管理办公室,专项负责该项建设任务。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行业等对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统一规划设计和组织建设,促进公路气象观测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运行维持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公路气象观测网业务稳定运行。
本文标题:北京市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布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