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2014高考二轮总复习解析几何第3讲圆锥曲线的热点问题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高考考情解读】1.本部分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是试卷的压轴题之一,一般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考查弦长、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或探索性问题,试题难度较大.2.求轨迹方程也是高考的热点与重点,若在客观题中出现通常用定义法,若在解答题中出现一般用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或待定系数法,往往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中.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切;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离.(2)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若a≠0,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离.②若a=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当a≠0时,用Δ判定,方法同上.②当a=0时,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只有一个交点.2.有关弦长问题: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有关焦点弦长问题,要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以简化运算.(1)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1(x1,y1),P2(x2,y2),则所得弦长|P1P2|=1+k2|x2-x1|或|P1P2|=1+1k2|y2-y1|,其中求|x2-x1|与|y2-y1|时通常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作如下变形:|x2-x1|=x1+x22-4x1x2,|y2-y1|=y1+y22-4y1y2.(2)当斜率k不存在时,可求出交点坐标,直接运算(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也可以设直线方程为:0xmyx,其中直线过x轴上的点)0,(0x3.弦的中点问题:有关弦的中点问题,应灵活运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法”来简化运算.4.轨迹方程问题:(1)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解析法(坐标法).②寻找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几何关系.③将动点与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几何关系代数化.④化简整理方程——简化.⑤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完成其充要性.(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①直接法:将几何关系直接翻译成代数方程;②定义法:满足的条件恰适合某已知曲线的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③代入法:把所求动点的坐标与已知动点的坐标建立联系;④交轨法:写出两条动直线的方程直接消参,求得两条动直线交点的轨迹;(3)注意①建系要符合最优化原则;②求轨迹与“求轨迹方程”不同,轨迹通常指的是图形,而轨迹方程则是代数表达式.步骤②⑤省略后,验证时常用途径:化简是否同解变形,是否满足题意,验证特殊点是否成立等.考点一求轨迹方程例1(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5月查缺补漏数学(理))如图,已知(3,0)(0)Mmm,,NP两点分别在y轴和x轴上运动,并且满足0MNNQ,12NPPQ.(Ⅰ)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Ⅱ)若正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在点Q的轨迹上,求正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2)(海淀区13届高三5月查缺补漏理)动圆过点(0,2)F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记动圆圆心轨迹为曲线C.(Ⅰ)求曲线C的方程;(Ⅱ)已知,PQ是曲线C上的两点,且2PQ,过,PQ两点分别作曲线C的切线,设两条切线交于点M,求△PQM面积的最大值.MNQPOyx(1)求轨迹方程时,先看轨迹的形状能否预知,若能预先知道轨迹为圆锥曲线,则可考虑用定义法或待定系数法求解.(2)当曲线上动点的坐标受到另外一些点的坐标制约时,可以用相关点法,利用相关点法求解曲线方程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定位,即确定联动点,动点的轨迹可能与多个动点相关,但要抓住与其一起联动的点;二是找准关系,即根据已知准确求出动点与其联动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联动点所在曲线方程求解.考点二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例2(1)(东城区2013届高三12月联考理科数学)(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C22221(0)xyabab的离心率为63,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23.(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已知动直线(1)ykx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①若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12,求斜率k的值;②若点7(,0)3M,求证:MAMB为定值.(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海淀理)已知椭圆G:)0(12222babyax的离心率为12,过椭圆G右焦点F的直线:1mx与椭圆G交于点M(点M在第一象限).(Ⅰ)求椭圆G的方程;(Ⅱ)已知A为椭圆G的左顶点,平行于AM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BC两点.判断直线,MBMC是否关于直线m对称,并说明理由.(1)定值问题就是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问题,基本思想是使用参数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证明要解决的问题与参数无关.在这类试题中选择消元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2)由直线方程确定定点,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y0=k(x-x0),则直线必过定点(x0,y0);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kx+m,则直线必过定点(0,m).考点三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例3(2011理19)已知椭圆22:14xGy.过点(m,0)作圆221xy的切线I交椭圆G于A,B两点.(I)求椭圆G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II)将AB表示为m的函数,并求AB的最大值.(2013届海淀二模数学理科)已知椭圆:M22221(0)xyabab的四个顶点恰好是一边长为2,一内角为60的菱形的四个顶点.(I)求椭圆M的方程;(II)直线l与椭圆M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1(0,)2,求AOB(O为原点)面积的最大值.求最值及参数范围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出一个关于参数的函数关系式,将其代入由题目列出的不等式(即为消元),然后求解不等式;②由题目条件和结论建立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1.求轨迹与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1)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的运动规律,即P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2)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2.定点、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定值包括几何量的定值或曲线过定点等问题,处理时可以直接推理求出定值,也可以先通过特定位置猜测结论后进行一般性证明.对于客观题,通过特殊值法探求定点、定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2,其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点F1的直线l交椭圆C于E、G两点,且△EGF2的周长为42.(1)求椭圆C的方程;(2)若过点M(2,0)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两点A、B,设P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OA→+OB→=tOP→(O为坐标原点),当|PA→-PB→|253时,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知椭圆的离心率e=ca=22,∴e2=c2a2=a2-b2a2=12,即a2=2b2.又△EGF2的周长为42,即4a=42,∴a2=2,b2=1.∴椭圆C的方程为x22+y2=1.(2)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即t≠0.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A(x1,y1),B(x2,y2),P(x,y),由y=kx-2x22+y2=1,得(1+2k2)x2-8k2x+8k2-2=0.由Δ=64k4-4(2k2+1)(8k2-2)0,得k212.x1+x2=8k21+2k2,x1x2=8k2-21+2k2,∵OA→+OB→=tOP→,∴(x1+x2,y1+y2)=t(x,y),x=x1+x2t=8k2t1+2k2,y=y1+y2t=1t[k(x1+x2)-4k]=-4kt1+2k2.∵点P在椭圆C上,∴8k22[t1+2k2]2+2-4k2[t1+2k2]2=2,∴16k2=t2(1+2k2).∵|PA→-PB→|253,∴1+k2|x1-x2|253,∴(1+k2)[(x1+x2)2-4x1x2]209,∴(1+k2)[64k41+2k22-4·8k2-21+2k2]209,∴(4k2-1)(14k2+13)0,∴k214.∴14k212.∵16k2=t2(1+2k2),∴t2=16k21+2k2=8-81+2k2,又321+2k22,∴83t2=8-81+2k24,∴-2t-263或263t2,∴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2,-263)∪(263,2).(推荐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方程x2k+1+y23-k=1(k∈R)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或k3B.1k3C.k1D.k3答案B解析若椭圆焦点在x轴上,则k+103-k0k+13-k,解得1k3.选B.2.△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A.x29-y216=1B.x216-y29=1C.x29-y216=1(x3)D.x216-y29=1(x4)答案C解析如图|AD|=|AE|=8,|BF|=|BE|=2,|CD|=|CF|,所以|CA|-|CB|=8-2=6.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B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方程为x29-y216=1(x3).3.设M(x0,y0)为抛物线C:x2=8y上一点,F为抛物线C的焦点,以F为圆心,|FM|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则y0的取值范围是()A.(0,2)B.[0,2]C.(2,+∞)D.[2,+∞)答案C解析依题意得:F(0,2),准线方程为y=-2,又∵以F为圆心,|FM|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且|FM|=|y0+2|,∴|FM|4,即|y0+2|4,又y0≥0,∴y02.4.若点O和点F分别为椭圆x24+y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FP→的最大值为()A.2B.3C.6D.8答案C解析设P(x0,y0),则x204+y203=1,即y20=3-3x204,又因为F(-1,0),所以OP→·FP→=x0·(x0+1)+y20=14x20+x0+3=14(x0+2)2+2,又x0∈[-2,2],即OP→·FP→∈[2,6],所以(OP→·FP→)max=6.5.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且两条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PF1F2是以PF1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PF1|=10,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则e1·e2的取值范围是()A.(0,+∞)B.(13,+∞)C.(15,+∞)D.(19,+∞)答案B解析设椭圆与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PF1=r1,PF2=r2.由题意知r1=10,r
本文标题:北京市2014高考二轮总复习解析几何第3讲圆锥曲线的热点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