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业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和生活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3、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4、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5、库: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的固定、贮存的场所。6、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具有较高的生殖率,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的生物,如昆虫和杂草。)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7、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8、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生物量的速率。一般以每天、每平方米有机碳的含量(克数)表示。9、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不同链节,每个链节上的生物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10、生态金字塔:是指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个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就呈现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11、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12、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特性)。13、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4、能效率:是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16、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17、立体种养:指利用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结合模式。。18、生物学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称食物链的浓缩作用)不同于生物富集作用。19、种群: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20、食物链:就是由日光能转化固定的食物链,经过一系列有取食、被取食关系的生物,从植物有机体开始被逐级转移而形成的生物链条。21、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37、群落结构: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状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层片结构)23、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24、原生演替:在从未有过生物的原生裸地、原生荒原上或深层水体内开始的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25、次生演替:是在原有生物群落已被破坏,但保存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26、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向环境中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使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27、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总称。28、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烃(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为“温室气体”)29、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30、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31、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的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能力的动态平衡整体。32、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亦称天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一切物质。33、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34、初级生产:是指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的能量转化成有机体化学能,并贮存起来的过程。35、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36、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37、生态对策: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环境的对策。38、生境: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39、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协调稳定状态。40、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持续的稳定的有序结构。41、生态死亡率: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又称实际死亡率。42、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个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称龄级比。43.次级生产力:消费者生产生物量的速率。二.填空题1、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功能和价值转换功能(四大功能)。2、农业生态系统立体结构的三种主要类型是和立体种养。3、食物链加环的类型有环和加工环。4、系统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方法。5、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三种类群。6、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和7、农业资源分和8、四大自然圈是指、、。9、营养级之间的效率表有:In/In-1为效率,An/An-1为效率,Npn/Npn-1为In/Npn-1为(消费)效率。10、地球上总贮水量中,陆地生物和人类直接能利用的水大约只有分之二,占地球总水2.6%的淡水中,能被陆地生物和直接利用的也不到淡水的。因此淡水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11、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基本)组分:和组分。12、碳循环有条循环途径。13、作物生产力按照不同因子的影响可分为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和土地生产力。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两个类型。1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1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发展到成熟期,其最后状态叫落。17、种群增长有型和型两种指数增长模型。18、使种群稳定增长的年龄结构中含有大量个体。19、种群生态学以为单位,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20、食物链中,消费者可分为。21、我国144亿亩土地资源中,现有耕地面积为22、生态金字塔特指能量金字塔,其次还有和金字塔。23、含有大量幼年个体与较少老年个体的种群为2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世界排名120位。25、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为26、个体生态学以,研究某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7、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代表。28、草原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为29、磷循环属于30、生态学研究之间的关系。31、竞争与捕食属于种间相互作用。32、生态演替的两种类型为和33、“IBP”代表34、衰退型种群是因为种群内含有大量。35、36、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37、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属于种间相互作用。38、生态系统中失调的标志表现在的两方面的破坏。3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40、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为。41、“MAB”代表“计划。42、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的投入量并不是43、生态金字塔依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塔、数目金字塔。44、W∑Pi(i=1,2,3……n)代表系统的特性。4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46、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三种类群。47、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三.选择题单选题: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A)A、4~5级B、6~7级C、7~8级D、9级2、以下哪种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D)A、猪B、牛C、羊D、水稻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为(A)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D)A、氮.B、氢.C、水.D、磷.6、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量应选择(B)A、越多越好.B、适当点.C、越少越好.D、关系不大.7、草食动物牛、羊属于(C)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8、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A、草B、小麦C、水稻D、牛10、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11、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12、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A、浓缩B、降低C、平衡D、毒害13、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含(A)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14、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A)A、15亿亩B、30亿亩C、144亿亩D、5亿亩15、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16、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17、对磷钾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A)A、沉积型B、气相型C、中间型D、其它1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9、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20、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A)A、氮B、磷C、钾D、锌2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B)A、50%;B、12.7%;C、33%;D、9%2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英文代号为(B)A、IBP;B、MAB;C、Ecology;D、E.C.G2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24、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A)A、顶极演替B、先峰期C、过渡期D、衰退期25、W∑Pi(i=1.2…N)代表系统的A、整体性B、分散性C、均匀性D、随机性26、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A、恐龙.B、大象.C、鲸.D、昆虫.27、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D)A、1.2亩.B、2.2亩.C、1.7亩.D、0.5亩.28、属于气候生态型的是()A、水稻与陆稻.B、早稻与晚稻.C、粘稻与糯稻.D、都是.29、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C)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竟争D、共栖.30、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C)A、碳B、氢C、磷D、氮31、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为(B)A、生态效率B、系统资源利用率C、能量效率D、都是32、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约(A)A、39%B、50%C、60%D、.69%33、生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是(C)A、竞
本文标题:农业生态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