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1.学者们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极大觉醒,表现在A.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D.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B.确定近期的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3.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4.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5.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6.“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A.《双十协定》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C.《国内和平协定》D.《共同纲领》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8.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9.下列各项关于新中国建立时的形势叙述准确的是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有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建立先进工业国的总任务③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④提出了发展科技文艺的“双百方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13.老照片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场景。下列老照片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3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14.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具体表现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5.右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关于1985年中美贸易剧增的背景叙述准确的是①“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②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③④16.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刊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17.“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D.“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18.有学者认为,“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解负令”A.剥夺了氏族贵族的特权B.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6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4C.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D.满足了平民的政治要求19.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右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A.柏拉图B.普罗泰戈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0.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A.公民社会的现实B.商品经济的要求C.民主政治的传统D.民主机构的设立21.“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在该思想的影响下①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②德意志出现德文版《圣经》③教徒反对事功和繁琐的教仪④西欧的世俗王权逐渐衰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ofNew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A.“无敌舰队”的覆灭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3.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2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25.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6.17世纪的英国革命又被称为“清教革命”。这是因为A.清教徒主张简化宗教仪式B.清教徒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克伦威尔实行政教合一统治D.清教与天主教的矛盾引发“光荣革命”27.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以维护,其表现是①打败反法同盟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制定《法国民法典》④远征俄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5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29.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责任内阁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上议院席位C.更多英国民众获得选民资格D.议会最终取得了征税的权力30.两党政治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特色。历史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是在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50年代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31.下列史实发生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是A.无产阶级尝试建立政权B.普鲁士和法国爆发战争C.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D.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3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24分,第34题28分,共52分。)33.(本题满分24分)棉纺织业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部门。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近现代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材料一“人们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着印度棉织物……,那个时候,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棉布(做的衣服)出来见客。还不止此,因为我们的家里、书斋里、卧室里都充满了这些织物:窗帘、垫子、椅子乃至卧铺本身都是白棉布和印花棉布。”(概括流行)同时在各方面响起了责难和抱怨的大合唱。(反对)如果人们继续宽容这种外来的竞争,那么英国的民族工业、享有特权的毛纺工业将会怎样呢?我们知道,毛纺工业是不惯于耐心忍受任何竞争的。(反对理由)英国议会赶快使它得到满意,1700年颁布了一道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棉织物输入英国: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1)英国议会为什么要颁布1700年的禁令?(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论,该禁令的颁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二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英国人的目标要锁定印度。殖民当局在印度征服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的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关系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5分)材料三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6条达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和1872年相比,下跌最低的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从1872至1890年,棉纱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棉布进口量指数由100增加到127。洋纱进口增加的数量远远比洋布增加数量多得多……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中国手工纺织业被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棉纱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3分)你如何评价这一倾销过程的影响?(3分)材料四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中华民国时期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产品名称解放前最高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年份产量1949年1952年1983年棉花193684.9万吨52.4153.6546.2棉纱193344.5万吨73.5147.4734.8棉布193627.9亿米67.7137.3533.3——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国情手册》(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升降的原因。(8分)时间原因30年代—1949年1952年1983年33.(本题满分28分)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
本文标题: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