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试卷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试卷-语文2011.5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勉强.(qiǎnɡ)模.样(mó)杞.人忧天(qǐ)B.剔.除(tì)鸟瞰.(kàn)满载.而归(zài)C.细菌.(jūn)呜咽.(yè)惩.恶扬善(chěnɡ)D.祈.祷(qí)脊.梁(jǐ)鲜.为人知(xiǎ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品.味——品.行解说:两个“品”字意思相同,都是“体察辨别好坏、优劣”的意思。B.本.色——折本.解说:两个“本”字意思不同,“本色”的“本”是“原有的”的意思;“折本”的“本”是“本钱”的意思。C.气冲.霄汉——首当其冲.解说:两个“冲”字意思相同,都是“猛烈撞击”的意思。D.巧妙绝.伦——络绎不绝.解说: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绝对”的意思;“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的意思。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市篮球队在上半场以微弱优势领先。中场休息时,领队希望队员不怕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②虽然我力气小,但是我注意听老师讲解,认真练习,终于在实心球的投掷考试中获得了好成绩。这让我想起一句话,。A.①再接再厉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B.①再接再厉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A.因为但是而且B.尽管虽然但是C.因而但是所以D.因而而且所以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B.紧闭的嘴唇,紧锁的眉峰,远望的眼神,微微突出的下颌,处处显出刚强和勇毅。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人物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人物刚强勇毅的性格特点。C.湖柳,被水熏得、被风吹得也醉了,懒洋洋地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地垂下了。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湖柳被风吹起又垂下时的样子。D.天气这么冷,你怎么能穿这么少的衣服呢?快把我这件大衣披上吧。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说话人对对方的关心、照顾、体贴。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我们必须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①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②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③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④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A.④③②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二、填空(共8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7.默写(5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2),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4)《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语句是:,。8.名著阅读(3分)《战国策》是①(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②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③(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假进行“走进菜市场,关注菜篮子”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9.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为什么“菜篮子”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4分)【材料一】“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和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两头都是大民生。而且,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追求健康,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抽样调查发现,很多家庭用于购买蔬菜的支出约占食物总支出的二分之一以上。另外,2011年2月3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按照惯例,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大量购买蔬菜,储备各种食物。【材料二】北京某大型批发市场部分菜价变化一览表蔬菜名称时间土豆黄瓜西红柿油菜2010年12月下旬2.6元/公斤4.2元/公斤3.8元/公斤1.90元/公斤2011年1月上旬2.8元/公斤4.5元/公斤3.9元/公斤2.1元/公斤2011年1月中旬3.2元/公斤5.7元/公斤4.3元/公斤2.3元/公斤(数据来源:①中国粮食门户网②农业信息网)答:10.蔬菜由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有一个加价的链条,下面是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导致菜价上涨的四条原因。(每空不超过8个字)(4分)菜农说:“每袋50公斤的复合肥涨到了163元,而在之前,每袋只要145~148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元。仅仅是化肥,每年每亩地的成本就要涨上150元左右。”送菜车主说:“我每车总货物量约18000斤,但是经过千里运输,到了北京实际卖出的货物量还不到15000斤,损耗率在25%至30%之间,这些损耗得通过菜价补偿。”卖菜摊主说:“我每天出货总量约350斤,但日摊位费113元、日管理费20元,这些成本都得分摊到菜价上。”超市经理说:“超市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时免税,但销售时要支付13%的增值税,只得把这部分成本打入菜价。”(数据来源:2010年9月9日《中国产经新闻》2010年11月24日《深圳商报》)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原因四:11.蔬菜从菜园子到百姓餐桌的过程中,流通环节过多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针对流通环节过多的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具体的解决办法。(3分)答: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不敢稍逾.约逾:②腰.白玉之环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①援疑质理翻译:②以中有足乐者翻译:14.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2分)答: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一)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第15~17题。(共15分)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有删改)15.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
本文标题: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