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交流。3.教师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方法〗1.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2.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分析《海燕》这篇文章,请想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生: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师:由于一战中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专制的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呢?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骑在俄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师: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是哪两个政权呢?生: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到底由谁来掌权?是让资产阶级掌权,还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严肃问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十月革命开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师:听说我们同学们中有许多军事迷,你们听说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吗?生:(课件展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师:介绍得很详细,大家知道这艘罗马神话里为人类呼唤“黎明”和“曙光”的军舰,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吗?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一起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播放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纪录片片断,内容涉及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等概况)师:大家试着把纪录片中的内容编成绘声绘色的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一听。生:(自由准备。查阅课本和参考资料,组织小组交流)师:(选择1~2位同学讲述)生1: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D?D斯莫尔尼宫。形势万分危急。当天晚上,列宁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这样写道:“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25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题。”列宁在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生2: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尔后,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师:(出示课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家讲得非常生动,好像把同学们带回了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再次向这艘英雄的军舰致敬,向为俄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师:十月革命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生: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师: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崭新的苏维埃俄国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二、“退一步,进两步”师: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师:大家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吗?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性政策。生2:后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出台了。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新经济政策要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生:应该是吧!师:既然这样,如果苏俄刚刚建立就实行新经济政策,那不是更好吗?生:(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生1:我了解的情况是:长期对内对外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正像列宁描绘的那样:“俄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摆脱战争的,就是其形象正如同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一样,在七年之中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物资短缺的现实,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生2:是迫于战争和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师: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列宁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呢?生:(学生讨论)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在特殊条件下适合国情,长期实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生2:所以列宁说:“我们现在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师: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新经济政策允许社会主义的苏俄有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形式,就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生1:我想,这大概就和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相像吧。生2:只要适合当时的国情,符合人们的需要就可以肯定。生3:学习了新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列宁这位革命导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他敢为天下先,有创新精神,能创造性地把革命理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佳片回顾(播放电影《列宁在1918》片断)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经过学习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列宁吧,希望给大家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探究作业1.了解列宁生平。2.整理或编写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或小剧本。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意义如何?2、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二、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2、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理想与成就1、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斯达汉诺夫运动”师:斯达汉诺夫是顿巴斯煤矿的采矿工,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个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的世界记录,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随后,全国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四、斯大林模式1、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2、师总结:(1)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3)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3、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师总结: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之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的误区。【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布置作业】1、思考: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我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板书设计】时间:1922苏苏联的成立原则:自原、平等最初加盟国:联1926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理想与成就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崛标志:起斯大林模式评价:【课后反思】本节课理论较强,讲解时可以联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对比。同时,为方便学生理解,可结合事例加以讲解,要理论和实例向结合,使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理论。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知道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了解《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6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