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25个。在阅读中理解句子和积累词语。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多民族的感情,以及学会感谢身边的人为自己做的事。3.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4.继续加强写摘录笔记,自觉积累课内、课外好词语、好句子。5.通过开展“聊天会”“写民族文化习俗”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学会修改习作。教学重点、难点:1、养成写摘录笔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体验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谢别人。3、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单元措施:1.预计12课时完成教学。2.将“开卷有益”中的内容穿插在主体课文《草原》的教学之中。3.把语文天地的聊天会、作文训练提前学习。4.把一到三单元复习一次,进行小测验。5.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学习能力辅导。爱我中华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这首歌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教学方法:表演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手段:歌曲《爱我中华》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开始上课。2、你对这首歌有什么认识?3、同学们,大家谁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你知道这些民族有什么民族习惯吗?学生读自己预习、查找资料4、你们说的真好!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歌颂的。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我们打开书本来看一下歌词到底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深情?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4、出示投影:雄姿英发、步伐、汇成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7、指名把课文读一读。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文章中给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2、你知道哪些句子体现了了什么样的感情?3、划出六次“爱我中华”,体会每次重复表达的感情。第一次:表达的是五十六个民族像一家的兄弟姐妹,团结友爱。第二、三、四次,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第五次:表达了人们心中能够的爱国情感。第六次:结尾点题,首尾呼应。4、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男女生比赛读。你对自己的祖国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你能将这份感情读出来吗?5、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四、引申1、你知道这些民族有什么民族习惯吗?2、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围绕在祖国的身边。3、大人人们为祖国添砖加瓦,作为小学生,我们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五、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3、搜集有关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可以文字,可以图片)。板书: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华雄姿英发六、教学后记:草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二、检查预习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3、学生互相解词: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四、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二、组织自学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3、打出投影句子。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8、评读,该怎么读。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10、指名读。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五、交流点拔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②指名说。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①学生说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④指名读(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②理解中有困难吗?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六、总结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3、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草原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热情相见————气氛热烈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七、教学后记:《中国结》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教学准备: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听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国结。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新课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示中国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师: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可结合字形了解中国结)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对照前面的板书,在相关内容前打对勾,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四、总结:执导朗读。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朗读全文,抓住句段理解中国结的象征意义以及人们喜欢中国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齐读生字词。2、谈谈你认识的中国结。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车“平安”、商店“生意兴隆”)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2)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板书:同心结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拓展延伸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四、作业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红红火火中国结”展五、教学后记:语文天地认知目标:读谚语,收集更多的民族谚语,并和同学交流。能力目标:能比较音近、形近字方面摘录笔记,并互相检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结合开卷有益《做客喀什》内容,引导学生再到课外去搜集更多的介绍少数民族节庆风俗的文章和同学们分享。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学方法:谈话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7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