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冻融周期移植不同时间囊胚的新生儿结局比较
201606冻融周期移植不同时间囊胚的新生儿结局比较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周远征,王含必,何方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北京100730)【摘要】目的:比较D5和D6的冻融囊胚移植后的新生儿结局&进一步为复苏囊胚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辅助生育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并已分娩的515例患者资料。按照冷冻前形成囊胚的时间D5或D6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出生结局;并根据分娩胎数将患者分为单胎组和双胎组,分别比较单胎组和双胎组的新生儿结局。结果(1)单胎组:D5组的孕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为(266.5±14.5)d、(300387.4±584.8)g和(50.1±2.7)cm,与D6组[分别为(268.5±12.6)d、(3379.7±540.8)g和(50.1±2.1)cm]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5组男女性别比略高于D6组(1.21vs1.0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双胎组:D5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531.0±505.4)g]略低于D6组[(2601.8±503.0)g];D5组的低体重新生儿发生率(42.3%)高于D6组(31.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D5组的男女性别比(1.20)高于D6组(0.9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单胎组或双胎组,D5与D6的囊胚冻融移植后出生的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和体长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呈现出D6组新生儿体重偏大的趋势;D5组的男女性别比高于D6组,但由于例数所限,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囊胚;发育速度;出生结局辅助生育技术已经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经典的IVF治疗是将体外受精后第3天(D3)形成的卵裂期胚胎移植入患者宫腔内。近年来随着胚胎体外培养系统的不断完善,囊胚培养得到广泛应用。理论上囊胚移植有很多优点,囊胚经过了一个再筛选的过程,囊胚移植后的种植率更高,从而活产率增加。另外有研究显示,移植囊胚阶段胚胎可以避免多胎妊娠及相关并发症,也可以提高每周期的妊娠率。在人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多数会在体外受精后第5天(D5)或第6天(D6)形成。目前在评估囊胚质量时,多数采用Gardner评分系统对囊胚进行形态学评价。目前认为囊胚的发育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通常认为囊胚的发育速度越快,发育潜能越高。但目前关于囊胚复苏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报道认为D5囊胚冻融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出生率都显著高于D6囊胚,但也有研究发现D5和D6囊胚冻融移植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也发现D5组的囊胚种植率要明显高于D6囊胚但是仅仅种植率的差异并不能全面代表D5或D6囊胚的发育潜能,还要考虑到着床后的流产率和新生儿的出生结局。有研究显示囊胚移植后新生儿发生早产和低体重的机率增加,也有研究显示冷冻复苏的囊胚移植后发生巨大儿的比例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延长培养至囊胚阶段并不影响新生儿结局。然而这些都是将囊胚与卵裂期胚胎进行的比较,目前尚无研究来比较D5和D6的囊胚冻融移植后的新生儿出生结局。因此,本研究按照冷冻前形成囊胚的时间(D5或D6)进行分组,比较D5或D6两组的新生儿出生结局。为了避免多胎对结果的影响,我们根据分娩胎数分为单胎组和双胎组,分别在单胎组和双胎组分别比较D5和D6两组新生儿的出生结局。进一步为复苏日囊胚的选择提供指导。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囊胚复苏移植并已分娩的患者资料,共纳入5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囊胚均采用玻璃化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根据冷冻前形成囊胚的时间(D5或D6)分组:在受精后第5天形成囊胚者,定义为D5组;在受精后第6天形成囊胚者,定义为D6组。剔除在一个复苏周期中同时行D5和D6冻融囊胚移植的患者。并根据分娩胎数将患者分为单胎组和双胎组。二、研究方法1.囊胚培养:获卵后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授精。获卵后第1天观察卵母细胞受精情况,获卵后第3天挑选优质胚胎进行卵裂期胚胎移植;移植后的剩余胚胎经患者知情同意全部进行囊胚培养,在受精后第5天或第6天分别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及形态,采用Gardner评分系统对囊胚进行评分。2.胚胎冷冻和复苏:本中心全部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胚胎冷冻。囊胚冷冻方法参照以前文献所述。囊胚冷冻之前进行人工皱缩,然后将囊胚放入预平衡液中平衡2min,之后将胚胎转移入玻璃化冷冻液中平衡30s,将胚胎转移至冷冻环(cryoloop环)上,直接浸入液氮保存。囊胚复苏在移植当天进行:将含有囊胚的冷冻环从液氮中取出后将胚胎浸入复苏液中,复苏后的囊胚全部进行激光辅助孵化!将复苏囊胚移入提前准备好的囊胚培养液(G2,Vitrolife,瑞典)中,放入37℃、6%CO2和5%O2的培养箱内培养2h。移植前评估胚胎的存活情况,囊胚腔重新扩张判断为囊胚存活。3.子宫内膜准备及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如之前文章所述:(1)自然周期法:排卵前注射HCG(艾泽,雪兰诺,瑞士)2000U,之后超声监测到卵泡破裂后开始给予黄体支持(肌注黄体酮20~40mg/d),在排卵后第6天移植胚胎;(2)人工周期法:月经第2~4天常规B超检查,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先灵,德国)。B超监测内膜,当内膜厚度达到8mm时肌注黄体酮(20mg×2d、40mg×2d、20~40mg×1d),第6天进行囊胚复苏移植。胚胎移植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每周期移植1~2个胚胎。移植后常规采用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4.随访:所有产妇于分娩后1~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内容包括产科并发症、新生儿的出生日期、分娩方式、孕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体长、出生时的Apar评分、出生缺陷等。三、分析指标及判定标准移植后第7日测血清HCG5U/L则判断为生化妊娠,若移植后4周超声检查见胎心和胎囊则判断为临床妊娠。孕龄是指末次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的一段时间;足月儿是指孕龄满37周(259d)而未满42周(294d)的新生儿;早产儿是指孕龄满28周(196d)而未满37周(259d)的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是指出生体重在2500~4000g之间者;低出生体重儿(LBW)是指出生体重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VLBW);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4000g者。Apar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D5和D6囊胚复苏移植的出生结局比较D5组的孕龄为(258.8±17.2)d,显著低于D6组(262.6±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5的双胎生率也显著高于D6组(P0.05),因此孕龄的差异与D5组和D6组的双胎发生率差异有关(表1)。尽管D5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976.2±695.2)g]和出生身长[(48.8±3.2)cm],均低于D6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剖宫产率都非常高(91.9%vs92.8%),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5组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23.3%)高于D6组(15.1%),而D5组巨大儿的发生率(6.4%)略低于D6组(7.8%),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D5组共出生406个新生儿,其中男孩222个,女孩184个,男女性别比为1.21;而D6组分娩258个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01(130:128),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二、单胎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为了排除D5组和D6组双胎发生率对出生结局的影响,我们将单胎和双胎分娩的出生结局分别加以统计分析。所有单胎分娩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1.7±4.0)岁,共分娩新生儿366个,孕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为(267.3±13.7)d、(3384.1±565.7)g和(50.1±2.5)cm。其中D5组分娩210个新生儿,孕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为(266.5±14.5)d、(3387.4±584.8)g和(50.1±2.7)cm,与D6组[分别为(268.5±12.6)d、(3379.7±540.8)g和(50.1±2.1)cm]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D6组未出生极低出生体重儿,D5组的低出生体重率略高于D6组,D5组的巨大儿发生率略低于D6组,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D5组的男女性别比(1.21)略高于D6组(1.0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在D5组发生1例出生缺陷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脑积水,发生2例轻度新生儿窒息(Apar评分为7分),1例新生儿死亡;在D6组发生1例新生儿窒息(表2)。三、双胎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双胎分娩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1.8±4.1)岁,149例患者共分娩298个新生儿,孕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为(251.6±15.3)d、(2555.1±504.9)g和(47.3±2.9)cm。其中D5组分娩196个新生儿,新生儿的孕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与D6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D5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531.0±505.4)g略低于D6组的(2601.8±503.0)g(表3)。两组均未出生巨大儿,D5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2.3%)高于D6组(31.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D5组男女性别比(1.20)高于D6组(0.9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在D5组发生的2例轻度新生儿窒息(Apar评分为7分),D6组发生1例出生缺陷为双侧睾丸未降(表3)。讨论在胚胎的体外发育过程中,卵裂期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时,经过再选择,发育潜能差的胚胎会被淘汰,因此认为进行囊胚移植更符合自然形态,更有利于胚胎着床,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多数胚胎会在受精后D5或D6形成囊胚。我们将形成的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之后再进行复苏移植。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D5的囊胚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D6组囊胚,这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但是,关于D5和D6的囊胚复苏移植后的新生儿出生结局分析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对两组胚胎的出生结局进行了比较。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D5组的孕龄为(258.8±17.2)d,显著低于D6组(262.6±14.7)d,而且D5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2976.2±695.2)g和出生身长(48.8±3.2)cm,也均低于D6组的(3075.8±648.5)g和(49.2±2.6)cm,但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D5组的双胎发生率较高有关。因此,为了避免胎儿数对我们的结果产生混杂影响,我们根据患者分娩的胎数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分析。我们发现,在单胎患者中,D5组的孕龄为(266.5±14.5)d略低于D6组的(268.5±12.6)d,而且在D5组低出生体重的比例略高于D6组;在双胎分娩的患者,D5组的孕龄为(250.6±16.1)d略低于D6组的(253.6±13.4)d,、D5组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高于D6组,而且我们发现D5组出生体重略低于D6组。虽然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看到似乎存在这样一个趋势:在体外培养时间越长,移植怀孕后的孕周越长,而且出生体重越重。这与Makinen等的研究结论相似,他们发现移植D5或D6的胚胎后发生大于孕龄儿(LGA)的OR值明显高于移植D2的胚胎,因此认为体外培养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大于孕龄儿。另外,在瑞典最近的两项研究中,也发现随着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小于孕龄儿(SGA)的比例降低(从3。2%下降至2.5%),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最近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不论胚胎在体外培
本文标题:冻融周期移植不同时间囊胚的新生儿结局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8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