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卫星运行时间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材分析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本教材编写的重要思路,在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关人造卫星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口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呈现课文主题图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旧知铺垫(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集体备课二次备课(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2、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分)(3)估算结果(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114×7×3(用21看成“7×3”)=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2394解决方法3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21114……114×1228……114×2023943、试一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34页“练一练“的第2题课题体育场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材分析在估计体育场一个看台的座位数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出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张报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实物呈现图片。主题图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3、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3、课堂活动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4、巩固练习课内外作业。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课题练习三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口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1、口算。15×6=140×3=29×2=56×10=17×30=80×5=140×6=240×2=5×24=2、笔算下面各题。629×53=408×75=1200×4(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30×616×712×3050×60300×616×7012×300500×601、比一比谁算得快。48×2372×124102×1556×456603×3425×112460×1835×4402、不计算,判断对错。集体备课二次备课58×18=4534()88×34=318()150×40=600()350×70=2450()(三)课堂作业设计:36页第4题、5题、6题。课题神奇的计算器主备人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教学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材分析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一些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会操作计算器。所以,本活动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做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学情分析课前准备计算器、实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②运处符号键。③数学键④等号键⑤小数点键3、尝试练习。(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呈现计算题。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课堂活动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课题有趣的算式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教材分析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所以,在开展本活动时,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挂图电子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集体备课二次备课(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集体备课二次备课(5)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最小四位数:1025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655299636642-2556-3699-24663996626441767641-14676174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学生探索。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三、趣味练习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课题计算工具的演变主备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2、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教材分析让学生自己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算筹方面的知识,如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运算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实物、算盘、计算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指导阅读: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2、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二、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1、石子计数、结绳计数(1)幻灯呈现课文第42页第1个图。(2)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2、算筹计算。(1)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2)算筹的计算方法。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如:“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6”就用枝条“”来表示等。3、算盘。(1)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2)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①出示教具、学具------算盘②记数法: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4、计算机。(1)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2)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知识。(3)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主备人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并会用乘法结合律对一些题目进行简算。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推导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并会应用。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材分析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教材所呈现的探索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口算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集
本文标题: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8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