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大沟镇公益乡村旅游28景(DOC97页)
引言大沟镇位于会宁县东部,是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厍曲村是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厍曲村2017年被确定为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嘉毅的联系点。会宁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努力与全国一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排在一个大县重大战略地位上。县委书记王科健几乎是如痴如醉地倾心在产业覆盖这个最基础、最根本、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上。钉钉子一样为大沟厍曲村确定了三件事。第一是自来水入户。从2017年8月20日开始,便确定了自来水进村入户,下定了决心要户户通上自来水。从甘沟驿水库到厍曲村管道通了没有?村里水管敷设上没有?管道埋了多深?冬天会不会冻住?水龙头拧开淌水不?一口气盯到亲自拧开自来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哗流淌。第二是特色产业覆盖。自来水通到户后,又盯上了产业精准到户,规划了1000亩高原夏菜、1000亩大接杏、100亩桃花园,算足了每户的收入,召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村办公室开了长达半天的会议,史无前例地以全县最高规格为一个村的事发了会议纪要,定了的事要记下来,便于一件一件盯上是他一贯的作风。-2-第三是公益乡村旅游。市委书记苏君到厍曲村调研,提出杏花村公益乡村旅游的主题。王科健说,公益乡村旅游内涵就是挖掘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与会宁红色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带着爱心到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旅游去。游客走进大沟,特色农产品走出大沟,简洁而明快。四个月120天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在钉钉子一样推动中,自来水水到渠成,千亩杏林和塑料大棚瓜熟蒂落,公益乡村旅游破茧而出。大沟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北宋时期通安古城到清代古堡50多个,千年通安城遗址到处是宋代瓦当,偶尔能捡到宋元漂亮的青花瓷片,郭庄王正心老夫子完整的德教碑,进士苏耀泉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八条屏《韩绳武先生家传》,贡生刘运隆故居,贡生张嗣功故居、进士学窑,穿越千年时空,适逢扶贫盛世,一个一个都生动而又鲜活的迎面走来。大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生产有机食品好地方,所产的冬小麦、莜麦、荞麦、塑料大棚四季果蔬等如同宝藏,藏在大沟深处,千亩大接杏、千亩塑料大棚、百亩桃花源能满足四季采摘需求。于是,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设想是与红色旅-3-游有效对接,深度融合,菜单式、体验式、认领式、感悟式公益乡村旅游。“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最鲜明的特点是菜单式旅游。从会宁县城会师旧址出发,沿国道247线至甘沟驿十字再折向东,顺国道309一路向东,车程共40多分钟,到达厍曲村后,沿南线和北线,游览28个旅游景点。目录就是菜单,游客可以从28个景点中按自己的爱好,自由点菜。“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最大特色是体验,或深入进士故居、学窑感悟人生,或穿行桃林花海、杏林春雨中,或徜徉于田间大棚体验果蔬采摘,或在推磨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最大亮点是认领式旅游。或100元认领一棵杏树与杏林结缘,或100元认领一棵桃树与桃花相知,或100元认领半亩莜麦、荞麦,或10000元集体认领一个大棚。“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最大特质是感悟式旅游。在游览百年古堡中感悟世事沧桑。在深入学窑中感悟书声郎朗,在“状元人家”感悟成长历程。在石磨体验中感悟岁月如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有千年古城的“古”,有50多个古堡的“荒”,有百年学窑的“情”,有-4-千亩杏林的“雅”,有桃花苑的“艳”,有农家饭菜的“香”,有田园果蔬的“甜”。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千年隐藏的故事太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座座厚重的古堡;一片片艳丽的杏花。走进大沟深处,让时间稍稍停顿,让心情静静放松,让心灵与古人对话,让身体与自然融合。“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层次,有了乡愁、有了爱心,就看了还想再看,品了还想再品,去了还想再去。“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公益乡村旅游”如同大沟深处人家一样简单而纯粹、质朴而无华。-5-目录1、苍茫远山(四季)——三房吴(G309:2012—2013)2、学窑书韵(四季)——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G309:2001)3、名师旧居(四季)——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张嗣功故居(G309:2001)4、杏林春雨(春季)——厍曲村千亩杏林5、桃林花海(春季)——厍曲村桃花带、桃花源6、神秘古堡(四季)——厍曲村韩家堡子7、鸡黍田家(四季)——厍曲村山野味道巷农家乐8、石磨岁月(四季)——厍曲村游客服务中心石磨体验9、德教丰碑(四季)——郭庄村郭庄社王正心德教碑(南线)10、绳武义举(四季)——郭庄阳山社(南线)11、贡生故居(四季)——王集村清光绪**科贡生刘运隆12、采薇菜菽——紫花苜蓿、苦苦菜采摘13、乡村记忆(四季)——厍曲村乡村记忆馆14、古垒夕照(四季)——盘盘营15、党员人家(四季)——厍曲村南克敏家16、古堡轶事(四季)——王五田古堡(北线)17、博士人家(四季)——厍曲村韩舜愈家博士人家(四季)——北山村韩湾社伏俊琏家博士人家(四季)——厍曲村韩怀愈家(西班牙)博士人家(四季)——厍曲村韩蕾家(复旦大学)-6-18、会宁愚公(四季)——三房吴郭富山纪念馆(G309:2007)19、状元人家(四季)——厍曲村2015年全县理科状元任能家20、秦腔人家(四季)——厍曲村李旺福家21、古城根脉(四季)——王河(南线)22、黄川寻古(四季)——黄川集(北线)23、古堡群落(四季)——王集一村四古堡24、进士翰墨(四季)——掌里村张家堡子25、田园果蔬——厍曲村千亩有机塑料大棚26、红杏春意(春季)——大沟村上街社(G309:1992)27、通安剪纸(四季)——(南线)28、通安怀古(四季)——通安村通安古城(南线)-7-苍茫远山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山别有景致。沿国道309线一路向东,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越往深处,越有韵味。大沟深处杏花村多山多川,登高远眺,层峦叠嶂,辽阔旷远,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山不算高,但苍茫雄浑,大气磅礴;川也不大,但聚气藏风,人杰地灵。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地形被四条绵延起伏的山梁隔成几条川,自南向北分别是通安川、王集川、郭庄川、厍曲川、宋坪川、韩岔川……大沟深处杏花村山象奇伟,富于动感,放眼望去,自南向北,由远及近,四条东西走向的山梁宛如四条巨龙在五彩祥云中乘云驭风,浮空踏浪,向西奔涌而去。雨后初晴,金龙或动或静,或虚或实,大象无形,气势磅礴。大雪过后,四条巨龙升则飞腾宇宙之间,隐则潜伏波涛之内,万里碧空犹如无垠大海,汹涌云涛恰似万顷浪花。起伏的山梁就是龙脉,土是龙的肌肉,石是龙的筋骨,草是龙的毛发,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山脉曲伏有致,端庄秀雅,云起云涌,重重起伏,绵绵不断,曲折蜿蜒,奔驰远赴。山脉来的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大沟深处杏花村从通安古城鼓角争鸣到王集古镇富甲一方;从道光年间王正心老夫子郭-8-庄设塾讲学、且耕且读、淡泊明志到张嗣功张家岘学窑授业、身修名立、行表言坊,千年文脉恰似万千山梁绵绵不绝,源远流长。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山,摒弃了浮华与虚荣,远离了繁荣与喧嚣,悄悄地走过岁月,悄悄地走向未来,心似白云,意如远山,到大沟深处杏花村看山去!-9-学窑书韵大沟深处杏花村有个清朝会宁著名“苏家一门三进士”曾经求学的窑洞。从会宁城出发沿国道247线向北37公里到甘沟驿十字,再沿国道309线一路向东22公里,40分钟便到张家岘。张家岘是老地名,现地名是新坪村新张社,村子不大,四面环山,峰峦叠嶂,起伏连绵,国道北面堡子山下有一片古墓,就是岁贡生张嗣功(字敏斋)先生墓,墓地背风向阳,向南放眼望去,绵绵群山,云蒸霞蔚。会宁进士刘庆笃、举人张济川撰写的《岁贡生张敏斋先生传》记载,先生讳嗣功,字敏斋,东乡张家岘人,岁贡生,设帐里门,毅然以奖进士类为己任。会、静、隆、海四县士子多出其门。邑进士苏耀泉、源泉皆亲炙弟子也。幼从族兄少朴公读,获益颇多,故父事其兄,弗敢懈。邑令贤之,以乡饮大宾选,却弗受。不慕荣利,有古儒者风。张老先生葬在北面堡子山下,向南望去便能看见旧居的袅袅炊烟,依依杨柳,还有藏在北山阳光下的学窑。老先生旧居是一个古堡,古堡三面临崖,堡门朝北,其五代孙张振绪现居住其中,会宁苏门三进士求学时就借宿在堡中。沿着堡子东北面弯弯曲曲的小路便到学窑。学窑选址独特,背靠山崖而掘,前面是开阔的空地,窑洞和院子仿佛阳光中的向日葵,从早到晚、从春到冬沐浴在阳光之中,学子们在阳光下-10-读书,在书中读阳光,老先生生前对阳光情有独钟,去后阳光静静地洒在曾经无数次往返的学窑的路上,还有前面遥远的远山。太阳光芒四射、充满柔情地洒在学窑中每个角落……据进士苏耀泉撰写的“修职郎吏部候铨训导岁贡生张老夫子德教碑铭”记载“儒术阔迂,为世诟病。及人者疏,抗颜自圣。古称穷士,独善其身。为我夫子,分以饷人。讲席传经,体用毕致。岂为艺文,明道正谊。身修名立,行表言坊。闻者言企,薰者善良。孝友性成,内行醇备。裕后光前,永锡尔类。经师之望,纯儒之行。不歉于素,乃集厥成。立德立言,俱堪不朽。刻次贞铭,永垂永久”。张老夫子就在这个窑洞中给众弟子讲席传经,体用毕致。窑洞在北山向阳山崖下临崖挖掘而成,坐北朝南,宽**m,深**m,前面为50多平方米的平台院子,站在院子向南望去,山势丰满雄浑,大气磅礴,浩然之气迎面而来。学窑从选址就显现了大道至简,甚至有些大道至拙,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历经百年,学窑深处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张老先生人格究竟有怎样的魅力?由于背风向阳,阳光直射窑中,空气中到处是太阳的温暖,弥漫着阳光的明媚,温暖而安逸,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好地方。张老夫子在此学窑中教书育人,深得弟子及百姓尊敬,去世后亲炙弟子时任浙江吴程知县进士苏耀泉,苏源泉及举人、生员、监生、贡生等百名弟子为先生在大路旁边立碑,苏耀泉亲自撰写铭文称“立德立言,俱堪不朽”。-11-孔子说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好人品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一个生前执著得近乎愚腐的老夫子,去后周边村子散的海孝,崇拜他人品的村里人全部用戴孝这种最原始、最崇高的方式表示尊敬和仰慕。《左转》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里的立德便指拥有好人品。正是由于张老夫子的好人品,“闻者言企,薰者善良”从学窑走出一代廉吏苏耀泉、大书法家苏源泉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立于张老夫子墓南**米路旁边的“吏部候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碑上共列举甘肃、宁夏两省会宁、静宁、隆德、西吉四县受业门人,排成左右两个方阵,残存可见的每个方阵五列,每列8人共40人,两个方阵共80人(见附件)。八十个德才兼备的学子整齐而有序地陪侍老师身旁,仿佛既向老先生报告自己的理想,又向过路人们宣示老夫子无尚人品。历经岁月雕琢,有些人名已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进士、生员、监生、举人、童生等赫然排列,阵容整齐,气势恢宏。站在学窑院子中,朗朗书声犹如天籁之音穿越时空,阵阵传来!-12-吏部候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浣榖旦承重孙可久率关外笔李荣附件赵万载王化溥王锦堂王国忠赵庭赞赵耀南苏志泉苏耀泉苏源泉杨凤鸣梁海春张凤翔王□泰王□成王兰香韩继祖梁献祥李毓藻张效南李文郁王家修孟继□赵善述吴建周李毓华邹回阳王毓秀刘运隆李修东李堃李来东李绍南周锦绣王翰王震南苏续泉李辉璋梁呈祥王□周□如意□学儒王□秀李福堂李映泮田艳芳王万龄韩国栋王永清张宗汤邹□阳□□□□□□杨泮□蒙养正王彩凤任致远杨旭春杨辉春杨肇新杨肇基□成周周尚文徐□林田□星刘希□田□□刘□□吴□□孟□□□□□□□□□□□□□□□□□□□□□周□邹□□□□□王增□宋积□-13-名师旧居从国道247线与309线交汇甘沟驿十字一路向东22公里,穿过张家岘口便到大沟深处杏花村·新坪村新张家社。村内张家堡子便是岁进士张嗣功(字敏斋)故居,原立于大路旁的德教碑称
本文标题:大沟镇公益乡村旅游28景(DOC9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