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单元要点:第一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卜算子。咏梅》《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为精读课文,《灯光》《延安,我把你追寻》为略读课文。五篇课文里,不仅有词、记叙文,还有演讲词,新体诗,体裁各异,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从内容上看,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赞扬革命,宣扬革命精神。因此,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也是本组课文的一个特点。《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品,以其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粗犷毫放的风格,描绘了“梅”的独特个性,与陆游的“梅”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采用回忆性的形式,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记叙了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乃至杀害的经过。教学中应抓住人物的表现(动作、神态、语言),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灯光》是略读课文,文章以回忆的形式,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词,观点鲜明、说理缜密。《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在本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一现实和课文体裁多样的特点,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开发课程资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抓住课文感情因素,开展多形式的读书交流,以读书悟情为主线,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信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1、卜算子。咏梅教学要求:1、结合收集的资料,与陆游的咏梅词和毛泽东的咏梅词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词句内容和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收集的资料,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学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4、从梅花高贵的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难点:1、课文的时代背景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2、结合陆游咏梅词的对照,深刻体会本词的独特之处。重点:1、结合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想象全词的意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认知1、由”你是否风过梅花?了解梅花?”引入课文。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梅花的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份。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交流,及时予以评价,或可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互相间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合作,促进发展。同时收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学生的积累。)3、针对信息收集的质量,渠道,展示的效果等进行自评、互评。二、引出新课,自读自解,合作学习1、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文题。2、初读课文,引导质疑。(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及时获取信息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词句内容提供帮助。4、小组合作,自读课文,借助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三、检查交流,巩固知识1、指读课文。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讲解给大家听。3、谈学习收获。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比照,激发学习热情1、教师板书: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回顾旧知,为情境创设铺垫)2、教师在“卜算子。咏梅”下面添写“陆游”,故设疑问,激发学习欲望。3(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引出对照内容。)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深入理解。1、教师出示陆游的“咏梅词”,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写咏梅词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体现教师主导,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发现,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鼓励学生阅读陆游的“咏梅词”,探究发现,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当指导。(活动设计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三、交流、汇报。加深理解。1、学生结合自主研讨,畅谈学习收获。(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如何使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和巧妙的点拔是使其进步的关键。)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予以评价。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梅花的感情、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作、绘画、抄录、背诵等)进行创意表达。(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和不同喜好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和高效率,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2、创造展示。师生互评。五、课堂练习练习背诵并默写课文。六、实践活动收集阅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召开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2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要求:1、结合收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光辉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认识这种写法的优点。3、自学本课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掌握新词。重点:1、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表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好处。教学时数:2课时4第一课时一、从旧引新,交流材料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同志。(板题)(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自然引入)2、交流课下收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读书,读准读通,理清文章层次,在自读的基础上,同桌互读,相互点评。2、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疑点。(鼓励学生读书,进而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样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3、引导学生交流读书质疑的发现,并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结组讨论,合作解决。(分组学习的关键在“合作”上,充分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在学生个体充分“自主质疑”的前提下进行的,。扎实高效。)4、研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交流适当点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梳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重新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三、再读感悟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谈的方式,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收获。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1、教师出示思考题:(1)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提示:语言、动作、神态等)(2)作者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我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在学生对课文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研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两题中任选选一题进行研究。(深化理解认识,开放学习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三、交流汇报,升华情感1、出示练习:(1)李大钊是一个()的人,因为()。(2)“我”感到(),是因为()。5(问题的设计便于规范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据研讨的问题,自主选择习题。第一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创意表达。)2、教师小结,激情过渡3、指导有感情朗读,激情过渡。(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主题。)四、课堂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与它有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卖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五、实践活动收集其它革命先烈的事迹材料,召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留守北京:高度负责不幸被捕:处惊不变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庭斗争:凛然正气被害之后:激励后人3※灯光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1、教师以抒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2、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3、渗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情导入,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6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2、动笔勾画,寻找问题,大胆质疑。3、提出问题,教师共同梳理问题。(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2、全班合作探究。(1)“多好啊”在文中三次出现,各有什么含义?(2)你对“灯光”如何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四、有感情地朗读,联系段落,交流感情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五、实践活动收集王愿坚的其它作品。板书设计:引起回忆灯光“多好啊”憧憬未来英勇献身4为人民报务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教学课时:2课时7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进一步认识。(1)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层次。(2)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的写作常识资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会。)3、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三、课堂练习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的字词抄写下来。2、填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四、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学习收获。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确定阅读方向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2、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二、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提高认识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喜欢的段落,分组研讨。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研讨的问题。如:你是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谈谈你发现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合作交流,既利于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又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深读背诵,升华理解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2、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四、实践活动收集一些简短的议论文,阅读体会并尝试动笔写写看。8板书设计: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完全……彻底……不怕牺牲,像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批评,只要……就……不怕困难,团结互助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团结人民5※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要求: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与习惯。难点: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知距离,有助于深
本文标题:十二册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1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