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考试试卷(期中测验)开课二级学院:法学院,考试时间:年____月____日时考试形式:闭卷√、开卷□,允许带入场考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评卷人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选题1.A2.D3.A4.A5.A6.B7.D8.B9.B10.A11.D12.B13.C14.C15.B16.C17.C18.A19.B20.C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自1997年修订《刑法》实施以来,我国一共颁布了九部刑法修正案。(X)2.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X)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犯罪的后果必然是刑罚。(X)4.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X)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X)6.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X)7.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国刑法采用是从新兼从轻的原则。(X)8.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X)9.精神病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X)10.年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X)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装订线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1.狭义刑法指的是(A)A.刑法典B.单行刑法C.刑法修正案D.附属刑法2.危害行为在下列哪种情形下不认为是犯罪(D)A.情节轻微或危害不大的B.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C.情节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主观罪过性D.应受处罚性4.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5.对于单位犯罪(A)A.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B.一律实行双罚制C.以单罚制为原则,双罚制为例外D.一律实行单罚制6.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B)A.罪刑相适应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7.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D)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8.甲乙在山上玩耍,甲看见山脚下有一老人,便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着那老头?”乙说:“那么巧”于是,甲乙一起将石头推下山,结果将老人砸死。甲乙对老人死亡的心理态度是(B)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D.疏忽大意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B)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行为主体D.主观心态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10.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A)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1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的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D)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B.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法律,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C.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D.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13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戒指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金戒指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C)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不负刑事责任14.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怕王杀死自己,就在王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李某的行为属于(C)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15.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B)A构成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均不构成犯罪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16.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装订线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后获款5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C)A.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B.甲属于间接正犯C.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17.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的校长将自己开除,夜晚潜入学校欲将其杀死,不料在情急之中误将校长的秘书当做校长杀死,吴某该行为不属于(C)A.事实上的认识错误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具体对象的认识错误18.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怀疑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B.对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乙有杀丙之间接故意D.对丙而言,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19.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于是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B)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20.甲和乙有私仇,一次与乙路遇时扬言:“你等着瞧,早晚我要废了你。”甲的行为属(C)A.犯罪预备B.犯罪着手C.犯罪表示D.犯罪未遂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2分)1.犯罪构成2.犯罪预备3.从犯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4.犯罪对象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2.过于自信与间接故意的异同3.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装订线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六、论述题(共计15分)论不作为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七、案例分析题(每题11分,共计22分)1.案情:被告人邵某任职于县交通局,眼见换届选举马上要进行,而自己要升任局长的最大障碍是比自己年轻且学历高、工作能力和人缘关系好的另一副局长李某,心想只有置李某于死地才能达到当局长的目的。2002年4月的一天,他结识了被称为“桑霸天”的无业人员被告人桑某,提出给桑某5万元作为杀死李某的酬劳费,二人一拍即合。随后,给桑某提供了李某的行动规律、住宅及其他资料。同年5月6日,被告人桑某持刀潜入李某家伺机杀人,当他从李家的照片中发现,李某原是曾经舍身救自己落水的弟弟桑某某的恩人时,放弃了杀害李某的念头,并待李某回家后将实情全盘告知李某。问题:分析邵某、桑某的罪责装订线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2.案情:甲欲杀害乙。某日凌晨3点,甲向乙的房内投放毒气,当日上午10时,乙被发现死亡,但经法医鉴定,乙的死亡时间在9小时以前,死亡的原因是心脏病突发。在本案处理中,对甲的行为的定性出现分歧,有三种意见:(1)甲的行为构成杀人既遂,因为甲的主观故意就是杀乙,客观上也实施了杀人行为,并且也出现了与其主观意志相符合的危害结果;(2)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3)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问:哪种意见正确?并说明理由。中国计量学院20~~~20学年第学期《刑法学(1)》课程试卷(期中测验)第9页共9页
本文标题:刑法学期中测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3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