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创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创作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具体过程又是不一轻易划分的。然而为了对她有较明确的理解。还是要详细的说明。法捷耶夫曾经说“任何艺术工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三个时期。(一)积累素材时期(二)构思和酝酿作品时期。(三)写作时期。”这也是一种创作阶段的划分法。但是所谓积累素材时期,大约可以认为是创作的准备分阶段,不宜算作创作的一个时期;而所谓的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又和认识阶段和表现阶段是一致的。如果是短篇作品,也许有可能先行构思好了,然后在写作中一挥而就。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创造较大的作品时,都不可能把构思和写作截然划分为两个时期。当然在写作之前。总得先有构思。但是写作之前的构思。往往只是形成大致轮廓,而在写作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正。使它成为更具体,鲜明而生动的形象。因此把创作过程简单的划分为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也不是那么合适的。我们不从创作过程的时期和阶段着想,而从创造活动的具体任务着想。却可以看出整个创造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环节。题材的选练,主题的发掘,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有的,看来是比较单纯的,有的显然是很复杂的。而从完成整个创作任务来看,这几项都是重要的,是一般文学创作都不可缺少的。作家从事创作。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什么,因而首先要负担的一个任务就是选择题材,进而要提炼题材。由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文学的种类与体裁的应用不同,一般的说,作家道选择题才,往往是由于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观察,体念、研究、分析,对某种生活现象,得到较强烈的感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起创作的欲望,试图把它写出来。这种印象,也许来自间接的传闻和历史的记载,虽然不是直接接触的实际生活,但终究也还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谓文学的反应现实生活是广义的,作为题材的选择对象也是广泛的。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当前的世界生活。而且关于题材的选择,从初步的试图写它到确定写它,还需要反复斟酌的,未必是一次就能订妥的。即使经过选择,认定可以作为题材了,而到把它写进作品中去,不能还不是照原来的印象的直接摹写,还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正如选定一款森t用来作为制造某种机器的材料,还笑,把他反复锻炼除掉他的杂质,并锤炼成一种特定的形状。才能合用一样。世界上同样的生活事迹和同样的历史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要求中,在不同的作者的笔下,在不同的文学种类和体裁中,可以写出种种不同性质,不同意义的作品。如我国的开过典礼这回事,就有不少作家写过诗歌和回忆录等;又如:廉颇负荆的故事,也有一些作家写过诗歌和其他作品。这些作品都不同,都或多或少的表现着题材处理的不同。因此同样的生活现象和同样的历史故事,由于作家所考虑的角度不同,所感兴趣的重点不同,于是所写出的题材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关于题材的选炼,从作者的主观来看,主要是为了体现他的思想感情。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为了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鲁迅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又曾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再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如阿Q正传的写阿Q这个人物的生活事迹,就是因为阿Q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最不幸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掘出啊Q的精神胜利法,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给他性格上,所造成的病态。使人们觉得这种病态是可悲可恶的,是必须治疗的。于是作品中所写的正是体现当时鲁迅的思想感情。鲁迅又说:为了要“听将令”“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这里的“将令”,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吧。文学创作都有主题,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什么是主题呢?主题是怎么来的呢?既然文学创作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的主题也就只能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如果不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那么文学不是有第二个源泉吗?也许以为文学总是人所创作的,总是和人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一般所谓“主题思想”也正表明这一点。固然文学作品既和人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文学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能不说是和人的思想感情有关系。但是它只能是从题材中,也即从社会生活中来的。因为题材本来就包含有作为社会生活的意义,特别是当作家把它取来写在作品里时,就是因为题材原来做社会生活的意义整合和作者的心意,于是作者选取它来写。也就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题材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不就是知足者认识了它的意义,并对他感到兴趣吗?因而作品描写这种题材,也就表现出这种题材的意义,表现出对这种题材意义的认识和看重。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或者说“主题思想”。由此可知,文学作品的主题,从根本上说,就是题材的客观意义。然而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把握,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由前者到后者,还得经历一个深入认识的过程。有时作者对某种生活现象感到兴趣,想要把它选作题材,而当他着手创作时或正在写作过程中,却感到主题不清楚或不对头,于是感到不满意、要改写,这是许多作家都曾有过的共同经验。如托尔斯泰关于《复活》的修改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托尔斯泰最初听到关于《复活》的生活原型的案件时,认为它很有意义着手写作。但从《科里的故事》的初稿,到复活的最后定稿,曾经反复修改,甚至从头改写,原来的女主角在答应和男主角结婚后即病死监狱中,作者当初也只是把它表现为道德忏悔的主题,描写贵族青年玩弄女性,造成可悲的后果,感到应该负责任,要求和女主角结婚,故事情节完全按照生活原形发展,经过几次修改以致改写,最后主题才转到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作彻底的批判,男女主角之间横隔着一道阶级的鸿沟是不可逾越的,矛盾是不可妥协的,于是题材的范围就广得多,主题也深刻的多了。但是主题的把握和题材的选练,总是关系密切的。从一方面看,对于某种社会生活的意义理解不同,而把它当作题材的处理,也会有区别,如把《复活》的主题,认作到道德忏悔和把他认作揭露整个专制制度的罪恶。不仅,所描写的主人公的面貌和性格不同,就是一些生活形式和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差异。而从另一个方面看,选择题材时,总是要考虑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而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发掘它的社会意义。鲁迅在答复青年作家的通讯中又曾说:“选村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所谓“开掘要深”,就是说的要深入发掘题材的社会意义,这也是鲁迅总结创造经验的,一个重要结论。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把握过程中,同时也在孕育着艺术的形象,而当它还是生活素材刚被选择时,只是初坯,还需塑造成为艺术形象。作品的艺术形象总是作家所创造的结果,既要充分的体现着作品的主题意义,也须饱满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作家从生活素材选择、提炼、精心制作的产物。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创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作品的艺术形象是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境,从作品的构成因素看,首先是、主要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人物,其次是人物行为相关的情境,还有成为人物的背景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环境。而环境既作为人物的背景,又往往成为作者抒情寄意的对象。因为文学作品的种类与体彩的不同,它的艺术形象的诗句和描绘方式也不同。在叙事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中,它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和其行动相关的情节。但是在抒情类作品中,却不一定有直接描写的人物和相关的情节,特别是抒情短诗中,往往主要是直接描写某种景物,以抒发作者的情绪和感慨,这就是说在不同种类、不同体裁的作品中,艺术形象及其塑造方式也不是一样的。然而总的来说,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主要还是人物形象,不仅在叙事类和戏剧类的作品中是如此。就是在抒情短诗中,无论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是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着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虽然直接描写的是景物,而间接也表现了作者自己。也可以说,其中还是有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形象塑造中最主要的。作者要把人物形象塑造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充份体现作者品的主题,既不能单纯地摹写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却又要把他描写成活生生的就象实际生活中的真人一样,一是作者就要从自身积累着的生活素材中,把有关人物的特点挑选出来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上文所引鲁迅的话说到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意思正是如此。如阿Q的模特儿、祥林嫂的模特儿都不是专用一个人,而是采取不同的人物的特点集中起来的,为了要使所创造的人物像一个活生生的真人一样,就要使他具有特定的个性,具有鲜明的个人性格的特点,这就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按照这个人物的性格的逻辑,他的语言行动都带有他个人性格的特点,特别是从行动上的塑造人物性格。会使人物形象具有更大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情节的描写,作品中的情节,既是人物的行动,也是社会的事件。自然是作品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在创作过程中情节的描写也不是生活事件的简单记录,而是按照人物性格的逻辑,结合主题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的,至于环境的描写,在一般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中往往是作为人物性格的衬托和情节的渲染;但是在描抒情作品中则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无论社会情形和自然景物,也都不是单纯的客观现象,由于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可能成为情景交融,意境特妙的艺术形象。创作过程中结构的安排,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中,结构主要是关于情节的处理,而在抒情短诗中,结构则主要是关于意境的调配,情节的处理和意境的调配影响着作品的整个布局,也关系于及人物的描写和主题的表现,结构虽然是作品形式的一个因素,但关系作品成败优劣,杰出的作家无不苦心经营于他的作品的结构,如鲁迅的《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祝福》的结构巧妙,单说他的开篇,一下就把祥林嫂到精神痛苦和生活悲剧,非常突出地以作者的亲身见闻展示出来。沉重地袭入人心。而且她的死亡是在鲁镇一般人的年终大典《祝福》的热闹气氛中,又是鲁四老爷等人的鄙弃咒骂声中发生的,这就叫人感到她的悲剧的更可悲了,由于引入下文,她半生所受封建制度的种种生活苦难,特别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精神折磨,是他一步一步地,自然而然地走向这条死路,这故事就更能使人信服,是人沉痛,使人警醒起来,感奋起来,收到突出的艺术效果。简单的说,结构的任务就是作为一种组织手段把作品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结构的巧妙有时就是作品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的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段和构成因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和其他艺术一样也要反映社会生活,但是文学又和其它艺术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表现工具不同,各种艺术都有它独特的表现功具,如:绘画的表现工具是色彩。而文学的表现工具就是语言,包括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语言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又叫做语言的艺术。由于语言是文学用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这种手段的特点,也就自然影响着文学的形象塑造,影响着作为艺术之一的文学,马克思说:“颜色和大理石的物质特性不是在绘画和雕塑领域之外的,”同样语言的特性也是要渗透到文学中去的。语言是可以直接表现任何生活现象的,无论实际生活现象和精神生活现象,凡是人们所能认识到的东西,语言都可以直接表现他。高尔基曾说“民间有一个最聪明的谜语,确定了语言的意义,你也说不是胶水,但是可以粘东西。因此,可以肯定说世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叫不出名字来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事实上用语言作为表现工具的文学,描写的生活面是比较广泛的,可能塑造的形象是比较多方面的,如《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就是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非常宏伟的历史演变的生活场面。前后数十年,纵横数万里。描写的轮廓清楚的人物上百来个,描写到的大小战役是几十次,大的战役如曹袁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都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会战,也是历史上有决定性的大战。也有小的场景如朝政辩论、宫廷的密谋、闺阁的闲情,山林的义气,等等,这些在是别的艺术很难在一个作品中能够有这样的反映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助语言的表现才得以成为具体的作品,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高尔基曾经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
本文标题:创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