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现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2年2月29日创新型湖南,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社会协同创新。创新型湖南建设是通过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特制定本纲要。一、现实基础与发展需求1.现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创新型湖南主导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全力推进科技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为创新型湖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特别是“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C/C航空制动材料、超级杂交稻育种等成果举世瞩目。2010年,我省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1位。创新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187亿元。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79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4人(含外聘院士)。建成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突破了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一批重大核心技术。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5%。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关注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国际合作、区域合作、部省合作不断深化。2.发展需求。未来五至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面临加快转型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面临国际与国内的双重挑战和发展机遇,要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加快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建设创新型湖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小康,关键靠创新。必须突破高端应用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必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湘西地区的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型湖南,是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引领支撑两型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两型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破解食品安全、人口健康等民生领域的发展难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绿色湖南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湖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湖南,是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手段。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提高文化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必须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等高端科技产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湖南,是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推动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见端倪,经济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大合作时代,技术前沿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孕育新的突破,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态势,迫切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先机。二、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3.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联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要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全民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深化开放创新程度,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大科技的需求,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为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提供有力科技支撑。4.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民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开放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全社会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为创新型湖南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件/百人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全国前10位。——创新资源总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0万人年。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绩效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6%和17%;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全民创新意识与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全社会形成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明显提高。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8万人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其他主要指标均达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10位。三、重点任务建设创新型湖南的重点任务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重点组织实施九大创新工程。5.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程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思路,以突破优势产业高端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应用为基础,以长株潭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统筹项目、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现代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新型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国防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动力电池、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群,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三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先导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起点上的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以推进信息化为重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制造服务、制造物联、云制造等信息化支撑技术,优化制造业务流程,强化精细化管控,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产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应用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提升我省轻纺、建材、食品等行业的装备自动化水平。应用现代绿色生产技术,推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推进国家级再制造试验基地建设,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再制造试点示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长株潭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聚集区和承接区的建设。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园区聚集,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省新建1-2个国家级高新区、15个左右省级高新区。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矿山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通用电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和两型产业园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扶持措施,促进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主体。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机构,鼓励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机制,促进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把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队伍、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力度,运用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新创业。6.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突出湖南农业的特色与优势,结合绿色湖南建设,加快生物育种、现代农业信息、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高新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生物育种技术为突破口,加快生物种业产业发展。围绕水稻、油菜、棉花、油茶、水果、蔬菜、生猪、淡水水产品等主导优势产业需求,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手段,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新品种,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种子企业,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建立高水平育种基地和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提供源头支撑。以信息应用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按照数字湖南建设的部署,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有线网和无线网结合,建设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加强系统集成,实现涉农信息资源分布式共享,构建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服务站,整合各部门资源,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林科技园区(基地),建立专业信息服务站。立足行业和区域特色,在全省开展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在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区、湘中南丘陵区、湘西山区分别开展“三网融合、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民生服务”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优化服务机制,重点构建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提升农村民生、农村产业、农村商务、农村政务、农村金融五大服务能力。到2013年,基本实现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目标。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培育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现代农林产品精深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在粮食、生猪、油料、茶叶、水果等大宗农林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储运保鲜、绿色加工、高效增值转化、质量安全控制、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现代农林产品物流、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家居、天然产物提取、竹木加工、木本粮油加工、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产业发展,打造精品名牌,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林产品加工集群发展。以农业装备制造技术为核心,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关键
本文标题: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