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题型解题技巧及训练1、提炼观点题。(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2、论证题。(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3、观点评述题:(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①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①题型特点:一般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②解题技巧:1、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时首先点明同意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勿放在论述后和不加选择,选择观点即可得分;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理解、最有根有据的观点回答。2、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在论证的过程中一是要依据所学知识,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4、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般来说要做到“三性”,即时代性、阶级性、客观性(辩证性或双重性)。“文字表达”的命题方式,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摆明观点,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2)解题技巧: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在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效信息。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该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第三,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三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更加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文字简明准确。文章中主体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因为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例1:(2009年海南单科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依据题干材料提炼观点,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例2(04年上海35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束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问题:(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要素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结束后“欧洲说”要点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世弊说”要点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邓州一高刘清杰邮箱:liu3506@163.com电话:13598283506地址: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组邮编:474150两年来,由于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视和对人文素养的要求,高考历史试卷中频频出现“观点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高,开放性强,往往造成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随意答题,确少针对性和准确度。历史观点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主观评价,由于历史本身是客观的、过去的、无法再现的,因此研究历史只能透过史料证据来重新建构,而研究历史的人由于时代、阶级、经历等的差异对历史的看法也会多种多样,也就是说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观点也是不同的。教科书的表述是一种观点,老师的教学可能也是一种观点,当然高考试题也可以通过材料展现一种或多种与教科书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做出选择、判断或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依据,这不仅是对教材的补充,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下面以2001年各地最新历史试题为例谈谈这类试题的解答技巧。例一:2011年高考广东文科综合卷第38题第3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解析:材料提到的两种分期方法实质是对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分期的两种观点,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一种观点做出说明与解释。显然这两种分期所依据的史观或标准是不一样的,第一种分期方法是以社会形态为标准,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确立,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预示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第二种观点则着眼于世界之间的整体联系,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1900年前后,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解答技巧:这类题型属于观点解释型,关键是做好对所列观点的说明,在这个题中,重点要对历史分期方法做出历史的解释,既要指出其分期所依据的标准又要用相关史实给予解释说明。例二: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三22题第3问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解析:陈旭麓先生的观点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而陈旭麓又强调了其积极作用的主导性。学生答题的一个关键是提炼观点,列举史实即论据,而史实的来源可以是材料也可以是教材,积极的如材料涉及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提供就业机会,教材体现的推动经济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机器工业提供市场、劳力等;消极的如材料涉及的农民收入减少,百姓失业、百无聊赖、风俗坠落、外商掠夺、倾销商品,教材体现的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等;学生答题的另一个关键是将论证的过程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表述出来,这可以采用:概括观点——分层列举史实——归纳结论的三段式论证方式。解题技巧:本题属于论证题,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一是对观点的提炼要完整准确,二是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多角度论证,即从不同角度列举史实。例三:2011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设问实际上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两段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5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