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小组成员李雨鸿08251012陈志杰08251003蒋婧文08251008谭凯诺08251018薛晨08251021指导老师毛保华刘智丽——车站设计部分1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2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3车站东边沿街均是商业用地,东北角商业用地北部包围着科研教育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西边大片区域均为二类住宅用地。车站西侧向北一个街口是科研教育用地,学校周围又包围着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周围均有公共绿地。车站东南方向商业用地东边是二类居住用地,住宅区包围着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4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车站方案介绍车站共设6个出入口(2、3、5、6号出入口设有残疾人电梯),排风亭设在车站南侧的绿化地带,紧急疏散出入口设在车站西南方向的路口。车站设计起始里程K28+201.400m,主体长度231.4m,站台宽度15.0m,线间距18.0m,标准段宽度23.4m。5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6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车站特征工程条件车站位置:蒲黄榆路和蒲方路的交叉路口东侧车站形式: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规模:长231.4m宽23.4m总面积12750.88m2A级站覆土厚度:3m施工条件:设置在城市道路以下用地条件较好无拆迁道路交通影响:影响较小地面房屋拆迁:基本不用拆迁地下管线改移:与原有管线冲突较少改移量较小施工方法:明挖法7经济技术分析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8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9本站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大于晚高峰小时客流量,因此以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为控制客流量,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上行下行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2500561626864849上行下行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3554201941741809本站远期设计客流量:(2500+5616+2686+4849)x1.3=20346(人/小时)本站远期下车设计客流量:(3554+4174)x1.3=10046(人/小时)本站远期上车设计客流量:(5616+4849)x1.3=13605(人/小时)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人/小时)车站规模确定——客流量车站规模确定——站厅、站台层布置10站厅层西端设有必要设备用房:冷冻站、环控电控室、钢瓶间、照明配电室、银行、电缆井。站厅层东端设有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车站控制室、站长室、计算机房、警务室、警务通信设备室、公众通信机房等通信、信号设备用房、AFC用房、会议室、休息室、更衣室、男女卫生间、蓄电池室、消防泵房、钢瓶间、环控电控室、环控机房、照明配电室、电缆井、等用房。站厅层用房布置站台层西端设有:照明配电室、电缆井、隧道柜室。站台层东端设有:安全门控制室、照明配电室、车站备品库、钢瓶间、35KV开关柜室、控制室、0.4KV开关柜室、检修室、储藏室、清扫工具间、污水泵房、废水泵房、卫生间、整流变压器室、电能吸收装置室等用房。站台层用房布置车站规模确定——设备、管理用房11序号名称使用面积(m2)1AFC设备室122AFC票务室283综合维修室104污水泵房185钢瓶间10+20+206照明配电室18+12+10+117低压电揽井2×68蓄电池室22+259警用通信设备室2510车站通信设备室5011设备信号室8012污水泵房2513空调机房367+16514隧道风机房430+43015冷冻站12516安全门控制室2017公众通信机房4418控制室381935KV开关柜室6820检修15210.4KV开关柜室15022强电电缆井2×523隧道柜室25×224整流机组室8025电能吸收装备室35×226储藏室15序号名称使用面积(m2)1车站控制室502站长室123等候室124警务室245会议室246车站备品库127休息室15+158银行159票务及问讯1010公共卫生间8+8+511男女更衣室10+1012工作人员卫生间12+1213站台监察亭614清扫工具间8设备用房管理用房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12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车站建筑设计——售票口闸机数量5•人工售票口设计通过能力1200人/小时,根据用地情况与客流数目,初步确定设4处,每个入口各设1处。4处人工售票口•自动售票机设计通过能力为300人/小时,设20个,同时在用地上为远期客流的增长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20台自动售票机•采用门扉式自动检票机(磁卡),设置8个进站检票机(≈13605/1800),根据客流情况设于4个进出口处。8个进站检票机•采用门扉式自动检票机(磁卡),设置6个出站检票机(≈10046/1800),根据客流情况设于4个进出口处。6个出站检票机13车站建筑设计——站厅层平面图14站厅层平面图车站建筑设计——站台层长度宽度15•站台有效长度:L=nxL车辆+Δl•L——站台有效长度;•L车辆——车辆长度,包括车钩长度;•n——远期列车的车辆编组数;•Δl——停车误差。•B型车车辆长度为18360mm,远期列车编组为7辆。•计算得,站台有效长度为140m(含停车误差)。结合站台层相关设备用房,确定站台长度为230m。站台长度230m•岛式站台总宽度:B=2x(Q上下xρ/L+M)+nxz+t•Q上下——取车辆定员240人,高峰小时最大满载率0.9,用方法2计算得高峰小时上下行最大发车频率35列。取超高峰小时系数1.3,进而计算得本站设计上下车人数为879人;•ρ——站台人流密度,取0.5m2/人;•L——安全门长度,B型车取132.52m;•M——站台板边缘至安全门立柱内侧的距离,取0.25m;•n——横向柱数;•z——横向柱宽;•t——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计算得,B=13.62m。综合相关因素选用15m宽的岛式站台。站台宽度15m车站建筑设计——站台层平面图16164523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222334567889101112房间编号房间名称房间编号房间名称房间编号房间名称213456789101112隧道柜室牵引降压变电所电缆井钢瓶间照明配电室污水泵房车站备品库公共卫生间隧道柜室废水泵房照明配电室安全门设备室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ABCDEF2300007200600021002100600023400ABEF600060001140023400标准段宽24200线间距18000站台宽度15000上上上下11车站设计起点里程K28+201.400有效站台起点里程K28+276.200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28+346.200有效站台起点里程K28+416.200车站设计起点里程K28+432.800D路站站站22说明:1、本图尺寸除高程以米计外,其余均以毫米计。2、本图比例为1:300。下下下站台层平面图车站建筑设计——楼扶梯数量宽度17设备名称每小时通过人数(人/小时)1m宽自动扶梯96001m宽楼梯单向下行:4200单向上行:3700双向混行:3200上行扶梯数量2台•10046/9600=1.05≈2下行扶梯数量2台•13605/9600=1.42≈2自动扶梯上行楼梯宽度3m•10046/3700=2.72≈3m下行楼梯宽度4m•13605/3700=3.68≈4m人行楼梯本站远期下车设计客流量10046人/小时,上车设计客流量13605人/小时。车站建筑设计——横纵剖面18纵剖面图横剖面图答辩提纲车站周边及站位情况12技术经济分析34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6519车站方案介绍车站规模确定车站建筑设计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20车站客流组织:组织人流路线时重点考虑•进出站客流路线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共设施时均不妨碍客流通行集散部分候车部分(站台)流动部分(楼扶梯通道等)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车站客流组织:出站流线进站流线左片区(进站服务区域)中片区(出站服务区域)右片区(进站服务区域)在进出站闸机共排的两处闸机位置,用栏杆分离进出站客流。21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22安全疏散时间验算: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内所载乘客、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参数含义取值Q1一列列车设计载客量(人)1680Q2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人)1017+6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人/min)160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人/min·m)61N自动扶梯台数(台)4B人行楼梯总宽度(m)7计算得到安全疏散时间为4.3min,满足6min的安全疏散时间要求。客流组织与紧急疏散、容量校核23站台候车面积容量校核:•站台候车面积=站台总面积-站台柱子占用面积-设备用房面积-楼扶梯面积•计算得,站台候车面积1739.53m2•乘客候车时,与各建筑有一定的距离,故取有效系数0.9•计算得,有效站台候车面积1565.577m2有效站台候车面积1565.577m2•远期客流,3min内站台可积聚最大客流1017人,人均候车面积1.5m2/人,站台容量满足要求。人均候车面积1.5m2/人谢谢24
本文标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5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