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高二历史
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电话:1822581777818712007778一轮学案编制:卢振林1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瞄准高考·锁定目标】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复习回顾·链接旧知】1。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⑴辛亥革命和国的成立;⑵新中国的成立和制度的确立;⑶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化而奋斗。2。中共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国情,制订了党的最高和最低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和政治基础是什么?并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标志:年初国民党一大。基础:新三民主义。同:若干基本原则(反帝反封建)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异(原则区别):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而三民主义中没有。4.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制度:①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②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③年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并颁布《约法》。⑵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⑶年改组国民党,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创建黄埔军校;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自主探究·基础识记】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面临被的危机。(2)实践状况: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3)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派登上历史舞台。2.提出:(1)提出: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2)进一步阐发: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3。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内容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及局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前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主义(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补充和发展(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评价:(1)进步性:表达了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5.三民主义的实践:(1)1911年,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1.提出背景:(1)孙中山接受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2.提出: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新三民主义核心内容: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比较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帝;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进一步关注工农生活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电话:1822581777818712007778一轮学案编制:卢振林24.评价:(1)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开展。(3)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概括总结·巧建结构】1。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2.新旧三民主义的同异比较:比较点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相同点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作用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不同点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却屡屡碰壁,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同盟会纲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帝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核定地价,现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重点讲解·疑难释疑】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必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三: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四:“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请回答:⑴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思考孙中山(1905年)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如何评价三民主义?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③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④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评价: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⑵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思考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电话:1822581777818712007778一轮学案编制:卢振林3认识:逐渐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原因:(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高考模拟·牛刀小试】1.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其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A.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3.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材料中的“三民主义”: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②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③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⑵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⑸综合材料一至四,思考孙中山一生中经历了怎样的伟大转变?并思考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本文标题: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高二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8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