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出师表教师洪子舒年级九年级(上)科目语文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名称授课课题《出师表》设计项目评价内容一、学生分析初三学生通过之前两年对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基础逐步得以夯实,能力有所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阅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基本养成。学生大多数可以自行通过预习初步大体理解文言文内容。但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且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较差。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译的习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课文能够分句直译。并且,课文下方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要求理解并记忆。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二、教材分析《出师表》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是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公元277年)北伐之前,上奏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全文文质兼美,不仅分析议论了蜀国面临的严峻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反复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德,修明政治。给出治国安定后方的措施和施政正理。并回顾往事,追忆以身许国的经历;不仅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表现出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诚图报的耿耿忠心。文章以议论为主,骈散结合,兼用记叙、抒情,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肺腑涌出。在学习时,要注意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义,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2、对照注解,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初步整体理解感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内容要点。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3、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4、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感受诸葛亮的人品气节,理解他知恩图报的心情,认识并学习他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1、多层面解读文章,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理解内容要点。2、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双线并进的写作脉络。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这一寓抒情于议论叙事的写作方法,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1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和文言文语感。反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读法:深入感知,体会文中的情感。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其思想内涵和写法。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3、讨论法:生生互动,讨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理解诸葛亮的写作目的及意义。4、探究法:在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探究对诸葛亮这一形象的认识和对文章深层次理解。5、“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感受诸葛亮的人品气节,理解他知恩图报的心情,认识并学习诸葛亮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责任感。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2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这一寓抒情于议论叙事的写作方法,深入感受诸葛亮的人品气节,理解他知恩图报的心情,学习他为国尽忠的责任感。2、运用“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学生拥有一定的三国常识,“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通过上一课《隆中对》的学习,对诸葛亮令人倾倒的文才韬略和忠臣形象也有了大体了解。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而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他撰写的这篇《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二、文学常识: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曹丕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年五十四。谥忠武。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3、写作背景: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出师表”共有两篇,一般意义上“出师表”指“前出师表”即课文,写于建兴五年第一次伐魏前,“后出师表”写于建兴六年初次伐魏兵败之后,所以诸葛亮在再次出师前发自肺腑地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较之以课文,其破敌之情更加迫切,以致以死相许。三、初读课本,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崩殂(cú)侍(shì)卫陟(zhì)罚臧否(zàngpǐ)裨(bì)补阙(quē)漏郭攸(yōu)之费祎(yī)以遗(wèi)陛下遗诏(yízhào)攘(rǎng)攸(yōu)猥(wěi)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行(háng)阵和睦长史(zhǎng)倾颓(qīngtuí)苟(gǒu)全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菲(fěi)薄夙(sù)夜斟酌(zhēn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塞(sè)忠谏之路2、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开张圣听:原意指扩大圣明的听闻。现在的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善意的意见。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3程设计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四、解读文字,文言知识要点整理1、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quē通“缺”,缺点。)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jiǎn通“捡”,挑选。)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yǒu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2、古今异义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古义:时,今义: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正义,意义陟罚臧否:否,古义:恶,坏,批评,今义:表示否定此先帝所以兴隆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现指品质低劣猥自枉屈:猥,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义: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庶,古义:希望,期望,今义:众多晓畅军事:晓畅,古义:精通,熟练,今义:通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今义:感谢不宜偏私:偏私,古义:偏袒和私心,今义:照顾私情臣本布衣: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先帝知臣谨慎:谨慎,古义:严谨而慎重,今义:小心慎重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词)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行收兵,比至陈(动词,行走)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平定)每与臣论此事(谈论)3、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4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4、虚词用法以:以光先帝遗德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以告先帝之灵用来以彰其咎用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则:则汉室之隆那么则治臣之罪就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就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于:欲报之于陛下也给试用于昔日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于躬耕于南阳在苟全性命于乱世在受任于败军之际在还于旧都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结构助词“的”盖追先帝之殊遇结构助词“的”愚以为宫中之事结构助词“的”愿陛下亲之信之代词他们五、译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形势分析指明危机,到临出师前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从叙述中充分表白自己精诚图报、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忠心。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诸葛亮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六、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天下的形势的?(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2)当时的有利
本文标题:出师表完成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8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