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讲座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主讲教师肖兰第一章出版和出版学一、出版的定义和要素(一)出版的定义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见教材P2)(二)出版的要素1.出版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什么是编辑?什么是复制?什么是发行?(见教材P34及P3)出版行为的前提是作品。2.出版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关系例如,发行国库券、发行邮票例如,档案整理出版范围不能随意缩小例如,现代出版不仅仅是纸介质的书、报、刊,还包括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出版范围不能随意扩大例如,不能把所有印刷品都称为出版物,或把任何复制、传播都看作出版。马路招贴什么是作品(见教材P2)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二出版过程(一)出版过程的构成出版过程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每个阶段又包括许多紧密相联的节。1.编辑: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2.复制: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成批复制、产品合成、包装等3.发行: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二)出版过程的特点1.明显的整体性出版过程三个阶段(包括各个环节)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整体,随便颠倒或混淆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先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出版物的质量。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编辑—优化和增值精神内容的精神生产劳动复制—物化精神内容的物质生产劳动发行—把出版物输送给读者的商业劳动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是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见教材P5)三、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出版与社会关系密切。社会发展对出版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出版活动对社会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见教材P6~12)(一)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了物质基础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了活力(二)出版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开展思想教育(3)促进社会整合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动经济发展(3)传递各种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推进文化积累(2)推动文化创新(3)加强文化选择(4)促进文化交流四、我国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方向、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我国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二)我国出版事业的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我国出版事业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我国出版事业的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1.什么是社会效益,什么是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版工作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1.为什么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2.出版工作中如何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五)我国出版事业的主要任务(见教材P19~21共5项)五、出版学的概念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性质、社会作用、发展历史和实际操作的科学。(见教材P25)六、出版学的发展概况了解出版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七、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出版学属于应用科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不是理论科学。(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物、出版工作、出版业及其相互关系八、出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见教材P26~29共11项)九、出版学的学科体系1.出版学的主干学科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2.出版学的分支学科出版编辑学、发行学、读者学、出版印刷学、图书装帧学、校对学等。3.出版学的交叉学科出版管理学、出版经济学、出版伦理学、出版人才学、出版营销学等。十、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出版学的相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2.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第二章编辑和编辑学一、编辑的定义和编辑工作的地位(一)编辑的定义编—绦,丝绳——顺次排列辑—聚合•收集资料,整理成书。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的工作。•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指编辑这种职业。•出版专业中级职称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作准备的工作。(见教材P34)(二)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1.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2.编辑工作在出版单位经营中成为最重要的支柱和核心。二、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编辑劳动是将作者劳动产品变成社会产品。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二者为了读者的需要这个共同目标而互助合作。(二)编辑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作者和编辑的劳动价值的实现者二者的关系是以满足读者的正当需求为基础坚持为读者服务,又对读者负责的原则(三)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编辑要利用职业优势发挥好桥梁中介作用,就要了解读者需求,概括读者需求,不断向作者介绍读者需求,为作者出谋划策,协助作者创作出更符合读者需求的作品。三、编辑工作的特点重点掌握每个特点的内涵(见教材P39~42)(一)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具有的特点1.政治性2.思想性3.科学性4.创造性5.专业性(1)选择性(2)加工性(3)中介性四、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重点掌握每个环节的内涵和要求(见教材P42~45)•信息采集是编辑过程的起点和顺利进行的保证。•选题策划是发挥编辑创造性,实现双效益的最重要的环节。•组稿落实选题的重要环节。•审稿进行稿件加工的前提条件,保证精神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环节•签订出版合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的重要步骤。•加工整理是对稿件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内容、文字质量的重要环节。•整体设计是出版物物质生产的依据,是使出版物成为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艺术品的基础。•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社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把关。•出版物宣传扩大发行量的有效方式。•反馈信息的收集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五、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一)文化生产中的组织功能(二)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向功能(三)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六、编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一)编辑人员的素质(见教材P48~51)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文化素质4.职业素质(二)编辑人员的能力1.政治认知能力2.策划能力3.社会活动与社会调查能力4.判断能力5.文字能力6.信息认知能力7.审美能力七、编辑学的概念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编辑学是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的内外关系和编辑原理、编辑方法、编辑历史的书刊出版编辑学。八、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编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二)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学的研究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九、编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一)编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见教材56~58共6项)(二)编辑学的相关学科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出版学、传播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校勘学、目录学等等综合题请阅读分析下列短文并作编辑加工,改正各种错误,弥补疏漏。为便于答题,各句分别重复列于短文之后,请直接在分列的句子上作出修改。(本题20分)有人形像地说,图书编辑过程“好像一根长链。”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编辑一部书时其中任何环节都即不可缺少,又依照整体性原则按一定次序编排。一部书的编辑过程以选题策划为起点,经由组稿进入加工整理。稿件加工完毕,进行稿件整理后就可发稿,同时提出整体设计要求。!发稿并不意为着编辑过程的结束。稿件的校样打出后,编辑要审读,并一一照样过录作者的修改之处;编辑还要注意检查正文付印清样、全书结构部件和辅文。检查样书质量也是编辑过程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编辑检查后若认为样书合格,须由编辑室主任、出版社领导签字认可,才能通过有关部门通知工厂开始成批印刷装订。印刷装订质量都合格的图书,就可进库并开始发行。至此,一部图书的编辑过程才告结束。!谢谢大家!祝各位考试成功!2006年8月
本文标题: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8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