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分析重庆市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分析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摘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通过EVIEWS软件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居民的储蓄以及商品价格指数对消费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促进重庆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均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年储蓄余额价格ABSTRACTStimulatingconsumptionandexpandingdomesticdemandisoneofthedriversofeconomicgrowth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mainfactorsthataffectstheconsumption,andchoosespercapitaconsumptionchoiceasthedependentvariable,percapitaGDP,percapitaRMBsavingsdepositsperyear,disposableincome,andtheretailpriceindexasexplanatoryvariablestoestablishtheChina'surbanconsumereconometricmodel.ThroughempiricalanalysisofEVIEWSsoftware,wecanseethattheconsumptionexpenditureofurbanresidentsandtheirincomehasaninherentlink,whilesavingsandcommoditypriceindexresidentsalsohavealargedegreeinfluenceonconsumption.Meanwhile,accordingtotheconclusionsoftheempiricalanalysisthispaperputsforwardsomepolicyrecommendationstopromotethelevelofconsumptioninChongqingKeywords:PercapitaconsumptionGrossdomesticproductionDisposableincomeAnnualsavingsbalancePrice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机构精简,行政事业单位缩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使人们感觉到收入的持久性受到了威胁,与此同时,实际消费支出负担结构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未来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将大部分由个人负担。另外,住宅价格、医疗费价格、教育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疲软,这种状况已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重庆直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个地区的消费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分析,作出相关政策建议,刺激居民消费从而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二、文献综述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的分析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恩斯,他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一。凯恩斯谈到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型:C=f(y)=a+by,其中y表示收入,a表示自主消费,b表示引致消费。a是同收入无关的的必须的消费,b表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消费,作为边际消费倾向在通常情况下b的值小于1。这种建立在心理规律基础之上的绝对收入假说是以偶然的观察为判断的依据,凯恩斯认为他的假说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詹姆斯·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收入在长期内是不断增长的,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成比例的,即长期消费函数为c=b*y。杜森贝里认为,短期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c=a+b*y,如果经济在长期趋势中稳定地持续增长,消费支出将按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即c=b*y。但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国民收入会随经济周期而相应地出现大起大落,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会变动,消费与收入的函数也会在长期、短期和稳定中变化。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恒常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恒常收入假说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中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但现实收入与消费同恒常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可以从恒常收入消费函数推导出描述现实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周期的消费函数。即恒常收入假说也是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假说或理论。三、理论分析及模型的构建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重庆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GDP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同时在我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后形成的,由此选择了人均GDP;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度储蓄会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收缩效应,使商品市场长期低迷,可见储蓄和消费息息相关;根据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成居民消费心理的因素。根据上述分析,选择人均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作为解释变量。以重庆市2003年到2012的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3》的指标数据(见表1)为样本。表12002-2013年重庆市人均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商品价格指数年元人均消费水平(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X)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3X)商品零售价格指数(4X)(2X)2003359180911896.62922.199.52004415596242189.73341.2101.420054782124032545.9378398.720065417139402949.13814.2101.620076545166293228.194532.4103.720089835204903988.965443.710520098308229204908.75798.897.320109723275965839.666726.7101.7201111831.68345006990.258421.5104.7201213655.44389148361.69551.61101.59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根据样本数据作出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1X、2X、3X、4X之间的散点图:010,00020,00030,0004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YX1X2X3X4图1人均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散点图于是得到以下一般模型:Y=a1X+b2X+c3X+d4X+tU其中tU为随机扰动项;a、b、c、d为待估参数。四、实证分析利用EVIEWS软件,用OLS进行初次回归分析结果如图2:图2回归结果分析得方程如下:Y=0.1112*1X-0.1483*2X+0.8632*3X-4.6572*4X+541.1243(0.6032)(-2.4603)(6.1044)(-1.4088)(1.4547)2R=0.9981F=2591.563DW=1.6811(一)经济意义检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消费会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与之呈正相关;同时会随着商品价格和储蓄的增加而减少,即与之呈负相关;截距项说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必要消费。各参数值意义明确,除X4不符合凯恩斯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外,其他三个指标大小和符号都符合实际,没有明显的错误。(二)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可决系数2R=0.99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非常好。2.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计算得到F=2591.56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F分布表,得到F的临界值F5.0o(4,5)=5.19,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三)计量经济学检验1.多重共性检验(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和统计推断的检验,可以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首先我们要建立相关系数表,如表2.表2相关系数表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1X、2X、3X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2)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对Y和1X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简单的回归模型:Y=0.8785*1X+686.4273同理分别对Y和2X、3X、4X进行回归得到以下模型:Y=0.9568*2X+1686.2959Y=0.8572*3X+136.8570Y=-156.8597*4X+20532.8942比较这四个模型发现,居民消费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Y=0.8572*3X+136.8570为初始的回归模型。(3)逐步回归因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其主要思路就是将其他解释变量分别导入上述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回归方程。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2X。图3引入2X回归结果从图3看出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参数符号也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第二步,再引入1X,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1的参数不能通过检验,结果见图4。图4引入1X回归结果第三步,去掉1X,引入4X,虽然拟合优度略有提高,但4X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结果见图5。图5引入4X回归结果第四步,去掉2X,引入1X,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4的参数还是不能通过t检验。回归结果见图6。图6去掉2X,引入1X的回归结果从第二、三、四步表明1X与4X是多余的变量。同样还可以继续验证,如果用与3X高度相关的1X替代3X,则1X与2X、4X间的任意线形组合,对4X来说也一样不能达到以2X、3X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效果。因此,居民消费函数应以Y=f(2X、3X)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Y=-0.1135*2X+0.9507*3X+11.26162、异方差性的检验我们运用残差图形分析法,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问题,见图图7残差图图7表明2E不随iX(i=1,2,3,4)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存在异方差。3、序列相关性的检验自相关检验,设定模型为:uXfXdXcXbaYt4321lnlnlnlnln,判定时间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采用D-W检验,检验U的自相关性。由Eviews软件分析检验结果见图
本文标题:分析重庆市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0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