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发展现代农业是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1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解读郑忆祥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9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2007年元月29日,中共中央授权新华社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针对农村发布的第九个一号文件,也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与近几年来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文件开篇用了三句话概括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几年来,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更是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还2没有根本改变。(中央一号文件用三个“依然”来指出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用了四个“丝毫不能:说明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更紧密地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上来。从强化国民经济基础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来看,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支持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就是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出发,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要素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为核心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努力走出一条顺应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发展现代农业”这一课题提出的历史背景1、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工作时,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3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他提出了“四个准确”,即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那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怎么样呢?几年来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国的经济社会资源更加朝着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从各项宏观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增加4442亿元。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5亿美元。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7.4%。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增450万农村沼气用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从解决工资偏低和拖欠、依法规范劳动管理、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进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别上升4.9%、5.5%、0.2%,转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别增长5.6%和13.1%,减为增长1.2%和1.8%。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如此同时,中国的发展进入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这个关键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对此,一号文件用三个“依然”作了概括:“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数字显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目前一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劳动力中37%的人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和半文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万~2万美元,而另一些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3000美元的水平,这是中国应当引以为戒的。5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在资源日益减少、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我国农业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2、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性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指导中国发展全局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抓住“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从全人类的高度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思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思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全局,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统一上,概括凝炼中国共产党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发展认识的思想理论成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入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中国需要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农民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大量工业原料和丰富劳动力,是工业发展、城市繁荣、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农业基础不稳,国民经济不可能稳定;农村发展滞后,社会不可能全面进步;农民不富裕,全面小康不可能实现。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增强大局意识,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动摇,坚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丝毫不放松,坚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减弱。6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完善生产关系;既要构筑产业体系,又要强化支撑保障条件;既要加强装备设施,又要推进技术进步;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发展现代农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二是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三是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四是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五是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损害农民利益;六是农村金融结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要求;七是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发育缓慢。(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提出的)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首先应坚持三个全面的观点,即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解应该从三个全面的角度或观点出发。第一,对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全面理解。三农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需要我们全面加以理解的整体。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农业”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因为农业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民”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历来的农民问题都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都是和
本文标题:发展现代农业是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