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刘芹小学高段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的研究
兴趣·方法·训练·实效——《小学高段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指导是实现有效预习的关键,能够减少预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全面增强预习的实效。关键词:兴趣方法训练实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当今社会的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学校学习活动中,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正逐渐走向反思。我们所一直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在课堂上比较重视,但课堂之外,却关注的比较少。特别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关注比较少。1、小学高段语文预习的现状预习确实常被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之一。许多高段语文老师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制定了本学期的预习要求,从读课文出发,到字、词的抄写及词义的理解,到给课文分段、段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每一篇课文,学生都要做同样程式化的预习作业,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悟性,以至到后来,就成了应付。我曾对自己班级的一次预习作业进行统计:全班共54位同学,按照老师要求的项目逐条认真认真完成的只有30位左右(存在个别错误也算在内);10位左右学生能认真完成一些抄写任务,对概括分析任务乱做;还有10位左右学生,对于概括分析题目去抄一些《字词句段篇章》之类的参考书;还有3、4位学生只做了抄写类的作业。以上看出,现在对于学生的语文预习作业流于形式、效率十分低下,有必要进行研究,提高它的有效度。2、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3、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对前段时间新课程下教材实施效度来看,新教材篇幅长,内涵深,语言含蓄,生字基础点多,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原点来说,是有距离的,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语句不通顺,背景不熟悉,主题难理解,表达难欣赏。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要带着比较充分的了解走向课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4、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理念学生受学校教育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当今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要求学校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研究探究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1、如何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3、怎样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效率。4、如何引领教师切实根据学生预习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5、探索一套行之有效地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语在学习上亦适用,千百年来,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老的话充分说明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提倡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就语文学科而言,所谓预习,就是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并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此时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高段教师也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因此基本上会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但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有的语文老师只是以一句“回去预习一下课文”草草了事,无章可循。新世纪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使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中,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四、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成的。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原有知识由于新经验的介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②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自1956年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之后,心理学家们除了强调培养自学能力以外,还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来解释学会学习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③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卢仲衡等人在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出的“自学辅导学习法”,吸取了程序学习的某些可取之处,依据心理学的原则,按照班级规定的进度和个人自选进度相结合的步调,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自批作业,或辅之以讨论、辅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有效果。这些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较有成效的,对提高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⑥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五、研究目标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研究探究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①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②通过研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③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效率。④通过研究,引领教师切实根据学生预习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⑤通过研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地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六、研究内容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根据课型有针对性的设计指导性预习作业。2、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评价的研究。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学生对文本的原始理解,了解学生在预习中的兴趣点、疑惑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或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升华、提炼出教学重难点;或根据所了解的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自己提出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教学切点,尊重学生在预习中萌生出的多向思维、变向思维及新向思维。2、典型案例剖析。深入听课,直面学生预习及教师对于学生预习的指导、反馈情况,选取源于教育现场的鲜活案例,采用具体案例剖析法及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分析学生的预习现状。3、撰写调查报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和教师基于学生预习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1)、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2)、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3、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八、具体过程及做法(一)理论先导,明确目标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研究不能盲目,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操作性和预测性。因此,我利用网络、书刊、报纸进行相关资料收集、摘抄并加以整理。主要参考文献有《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自我指导学习——挑战卓越》《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等。(二)展开对本班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将预习作为主要
本文标题:刘芹小学高段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