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平台的指导思想当今世界,人类已开始进入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而实际上,信息技术和网络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新语言”,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交流工具”,甚至有人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决定性力量,如海德格尔所说,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历史命运。所以,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必然要借助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环境。综合以上因素,我校构建的多功能校本研修平台,在“以校为本”的新理念指导下,以服务校本研修为核心,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案例(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专题网站,包括视频案例(课例)或文本案例(案例)。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研修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案例和案例问题、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组内评价、专业引领和学习资料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研修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以及组内评价、专业引领、学习资料与教学资源等。可以采用每学期评价课、磨课等教学活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课例。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1.网络环境下为校本研修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过去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就是教学参考书(教参)、学校与个人订阅或购买的数目有限的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藏2书。由于其数量较少、因而局限性很大。而校本研修平台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查询资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会时代,网络已经是教师知识来源的主要窗口,网络资源是教师最大的参考书。网络资源具有数据量极大、数据内容异彩纷呈等优势。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专题网站,其中拥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电子书籍等大量教育教学资源。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教研动态,学术前沿等信息,这些不是书本这种传统媒体所能比拟的。2.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便捷的手段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泰尔认为:“网络就是一组相互联结的结点,……其所有的结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能够互连,从而实现真正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另外,信息和网络技术不断向高性能发展,不断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且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性服务。同时,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些高科技、十分便捷的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无法取代的手段。33.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宽阔的交流平台网络环境在使校本研修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同时,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通过该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可以将自我反思等材料发表到平台上,如同网络日志(Blog),记载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得,引起其他教师和同行的共鸣,并与其交流心得体会与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培训与教育名家互动研讨、通过教育网与市区研修人员开展网上研讨与交流。一些学校实施的网上合作教研,使校本教研突破了时空概念,拓宽了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式,也使专业引领的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4.提供管理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结果可以直接实现数字化存档,突破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旧模式。如果所有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是在网络上实现,那么整个研修过程档案就直接具有了电子化、数字化、共享性等特点,实现自动化并可以进行永久保存。如果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以及结果均存储在网络研修平台上,那么,所有教师的网上参与情况就能全部统计,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监督与管理。4突破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使教研空间更大。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让处于不同地点的人互相协作,高效地完成任务,教研群体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此外,论坛发帖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变异步为同步,大家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研究,共享成果。这种变“异地”为“同地”、变“异时”为“同时”的教研方式是传统教研难以实现的。52、多主体、更民主,使教研能够让人人受益。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网上教研的参与者都可以针对研讨的内容随时畅所欲言,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同时,网络的隐蔽性使教师们少了些欲言又止的拘泥,多了些畅所欲言的自如;少了些冒犯他人的顾虑,多了些“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潇洒和率真。这更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真正起到教学研讨的作用。3、延续研究,指导面广。网络教研的内容存留在网上,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家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还可以把进一步学习的心得继续与别人交流,即使没有参加教研的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因此研讨的影响时间比较长,指导面也更宽广。6它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借助网站、博客和“MSG”通讯工具,通过在线学习、资源共享,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同时,还解决了教师参与研修的时空和限额问题,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研修模式的不足。因此,校本研修平台产生了自我反思、教师交流、专业引领和平台管理功能,成为当前形式下推动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有效助推器。校本设计设计的原则(1)教学性原则作为教学平台,教学性原则是设计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评价活动的标准。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突出,教学平台设计要符合教学活动规律,遵循一定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2)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教学平台主要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网络在教育领域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的教学设计思想也在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主。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应避免一味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应尽量从学习者“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好地抓住学习者的特征和心理需求,设计出被学习者认可的优秀教学平台。(3)开放性原则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环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一是7指网络环境面向所有人群,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其二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在设计开发时应该注意提高其内容的开放性,即通过动态发布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要求,或者对于同一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释和描述,提出多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自主性学习原则教学平台应该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丰富的资源支持学习,突破教师固定内容的学习,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自由度,用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能力。提供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和空间。(5)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在教学平台中教师可布置任务,发布活动,操作示范,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和发布学生成果。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导演活动,教师成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者。需要教师提供和设计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或主题,实时答疑——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指导。(6)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平台应能提供灵活的“活动”选择功能,对于每班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学习兴趣的8不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能针对学生的个体进度进行相应的安排,即对每个学生选择不同或数量不等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可实施因材施教。(7)科学性、规范性原则教学平台的运行环境是校园网或互联网,可供众多的学习者调用学习,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在网络课件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概念描述必须科学、正确、规范,问题表述要准确无误,引用的资料要检查核实。(8)技术性原则为使教学平台发挥最佳效能,设计时必须考虑其使用时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要考虑教学平台的兼容性,以确保其能够在任何机器任何浏览器中运行。还有,教学平台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应该设计良好的导航系统,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转,使学习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搜索、利用和下载需要的信息。(9)简约性原则教学平台的访问是通过浏览器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浏览器中呈现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减少甚至避免使用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无用信息。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不易超过四种。尽量用形象的图片、动画代替大篇幅的文字。简单即为美。(10)艺术性原则优秀的课件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即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9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增加可见的感染力。对于课件的艺术性要求主要有: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美感;在不违反简约性原则下,使对象更加逼真,如采用3D效果;必要的配音音色要优美。艺术性和简约性统一又矛盾,简约本身就是一种美,而过于求美又破坏简约。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度。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平台对传统校本研修有明显的优越性:101、时空的延伸。基于“三大平台”的网络教研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环节。让教师们解除错过学习机会的顾虑,教研活动可以长时间与教师见面,与教学同步进行。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2、可分析性更强。基于“三大平台”的网络教研使复杂过程的研究成为可能,而且分析比现场观察更为深刻。对于普通的现场观察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情境复杂,教学过程复杂,许多事件稍纵即逝,课堂上的众多情景难以定格,优秀课例难以再现,优质的教学资源难以重复利用,因而常常留下诸多遗憾。而通过课堂实录再加上对视频案例的多次解读与讨论,将其进行分解,再重组,对于改变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和渗透先进教育理念上更有影响力。3、可持续深入开展。网络教研能与教学同步、专家与教师经常性在线接触,做到定期主题、共建资源、及时交流、在线研讨、追踪问题、共享成果,具备对教学深度引领的基本条件,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听课教师的意见,上课教师可再度修改教案,重新发到网络上,或者按新教案再开课,深入持续开展同一课的教研,直至拿出最佳的方案,很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4、可交流性强。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可以即时交流信息,也可错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教研活动的交流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5、可塑性更强。视频研训声情并茂,故事和图象的表达和交流有力、栩栩如生的工具,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技术应用水平,视频制11作、学科研究的不断实践,更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一)自我反思的功能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二)教师互动交流的功能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Blog,E-mail,BBS等网络工具也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12我校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构
本文标题:创建网络平台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