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初一上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章地理复习资料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点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书本P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天圆地方”的说法——“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真正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海边看船”的现象;月食例1有关地球的形状说法正确的是:C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是个球体D是个圆例2在海边看到的帆船从远处驶来,总先看到的是:DA船身B船尾C船尾D桅杆学点二地球的大小(书本P3)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可以从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说明它的大小。精确测量表明,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学点三地球仪(书本P4)为了研究方便,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没有。(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例1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BA地球仪就是地球本身B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而成C地轴是地球仪内的一根轴,离开它,地球无法转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2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D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B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地理事物C地球仪就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D地球仪能够反应地球的真实形状学点四经纬线(书本P5~6)经线和纬线:(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见书本P6图1.10)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2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见书本P6图1.11)纬线具有以下特点:①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南北两极渐渐缩短,到两极缩小为点;②所有的纬线均互相平行;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3)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南北两极点除外)。例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是等长的C纬线长度都相等D所有纬线都是个圆圈例2地球仪上的经线:BA都是圆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例3有关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BA地球仪上能画无数条纬线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圆C不同纬度的纬线长度不相等D沿同一条纬线不变方向向前走,一定能够回到原出发地例4地球仪经线和纬线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经线一定比任何一条纬线长B所有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C沿某一条经线或纬线一直往前走,都能回到原出发点D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学点五经纬度的划分(书本P6)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经纬度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掌握经纬度划分的起点、方向、度数以及代表符号。纬度划分的起点是赤道,即0°纬线,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划分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经度划分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以它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划分出180°。以东称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1)经度(见书本P6图1.10)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3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2)纬度(见书本P6图1.11)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例1有关赤道的说法,正确的是:D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B赤道是地球仪上零度经线C赤道是东西经的界线D赤道是0°纬线例2本初子午线是:BA是东、西纬度的分界线B是0°经线C是最长的一条经线D和0°经线组成经线圈例3纬度和经度的最大值分别是:BA0°和180°B90°和180°C0°和90°D90°和0°例4纬度的变化规律是:C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例5下列纬线圈最长的是:AA10°SB20°NC40°SD60°N4例6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点:BD(双选)A不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纬度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C可以有相同经度和纬度D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学点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书本P7)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又位于地球的中部,它能把地球平均分成两个半球,因此赤道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因南北纬的界线也是赤道,所以北纬都在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但因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小,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所以这个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怎样判断一点位于东西半球:若一点的西经度小于20°,则位于东半球,反之;若一点的东经度大于160°,则位于西半球,反之。例1下列地点中,属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DA.10°S、19°WB.40°S、5°WC.30°N、160°WD.35°S、140°W例2某人站的位置既不是东半球,也不是西半球;既不是南半球,也不是北半球,那么他站的位置是:CD(双选)A: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上B:18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上C:20°W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上D:16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上学点七经纬网的作用(书本P8)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所有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纬网。我们研究经纬网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点的位置:(1)指出经纬度数,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下图中的A点。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这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学点一地球的自转(书本P9)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24小时,也就是一天。(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刻差5例1地球自转产生了:C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长短C昼夜的更替D昼夜例2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说法正确的是:A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地球的北极上空是顺时针D地球的南极上空是逆时针例3假设地球不自转和公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AA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C全球各地都有极昼极夜D同一地点有昼夜更替现象学点二地球公转的特征(书本P11)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公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5)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其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的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配不同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例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D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C都围绕太阳转D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昼夜的更替时自转的结果学点三地球的公转与四季更替(书本P11图1.19)地球绕日公转时,由于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南移到赤道时,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继续南移到最南界线是23.5°S,正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北移。所以南纬23.5°纬线被称为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的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南半球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反,3、4、5三个月是南半球秋季,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冬季,9、10、11三个月是南半球春季,12、1、2三个月是南半球的夏季。1月份当我们放暑假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放暑假,7月份当我们放暑假时,澳大利亚放寒假。例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A6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学点四地球公转与五带的划分(书本P12)五带的划分(1)划分的依据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的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五带的特征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少,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北温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少,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第三节地图学点一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1.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①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做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做单位。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制。②单位互化的简便方法是厘米变千米,在厘米数后面相应地减去5个0,千米变厘米,在千米数后面相应地加上5个0。③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3.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细的关系: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4.表示方法: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即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7(1)文字比例尺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在长度上的比例关系,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2)数字比例尺也叫分数比例尺,它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关系,例如“1:1000000”或“1/1000000”。这种比例尺的特点是: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通常是厘米),且分子为1,便于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线段比例尺即在地图上画一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这种比例尺的特点是便于直接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省去了数字计算过程,但是容易造成
本文标题:初一上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章地理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