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一、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放大物象)2镜筒3转换器(调换物镜)4物镜(放大物象)5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6载物台7压片夹8反光镜(调节光线)9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0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11镜柱12镜臂13镜座二、显微镜的使用1.对光(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2.安放装片: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3.观察(1)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是镜筒下降到接近装片2毫米(2)左眼注视目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象为止。必要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注意:若要使用高倍物镜观察,要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象,并把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三、显微镜考察要点(1)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它们是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宽、高各个方向上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2)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更换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扳着物镜转动(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4)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先粗后细。(5)安放玻片的是载物台,上面有压片夹,中央有通光孔。(6)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并使用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为止。(7)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b→q(旋转180°)(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就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像就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9)观察材料要求薄且透明(10)判断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移动装片,异物动,在装片;若不动,转动目镜,异物动,在目镜上;若仍不动,在物镜上。(11)判断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气泡中间明亮四周暗,中间无细胞结构,不能被染色,用镊子轻压玻片气泡会移动变形。四、临时装片的制作(1)注意基本步骤:擦片一滴液一取材一盖片一染色—观察。(植物细胞:擦→滴→撕→展→盖→染→吸12132动物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2)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滴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为清除口腔内杂质,取口腔细胞前要先漱口。(3)盖片时为了防止出现气泡,可用镊子夹往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4)对装片染色,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五、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基本细胞结构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植物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以上细胞中都有线粒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线粒体: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合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酸味的物质、色素等。六、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逐渐分成两个细胞,其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都不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成熟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细胞分裂失控则会形成癌组织.危害生物体健康。(2)细胞生长:经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3)细胞分化: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由于细胞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七、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生物在生物圈的分布规律,以海平面为标准,越接近海平面的地方,生物的分布越多,越往上或者越往下,生物的分布越少。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4.栖息地: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5.生物与环境(1)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包括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要受到其他很多生物的影响,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3)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欣欣向荣的生物圈。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复习要点3一、蒸腾作用1、定义: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2、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向外散失一部分水分。3、叶片的结构上表皮表皮(保护组织)下表皮叶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4、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5、气孔由两个呈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和表皮细胞相比,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6、影响蒸腾强弱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7、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促进根吸水;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散热二、光合作用1、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2、应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1)暗处理目的: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2)选叶遮光作对照(3)酒精脱色要求:隔水加热(4)漂洗(5)滴加碘液(6)冲洗,观察现象:不遮光的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结论:(1)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现象:插入快要熄灭的木条,木条复燃。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5、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1、课本68页的实验学案61-62页方案一和方案二6、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步骤:暗处理切断主脉放在光下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漂洗观察现象:结论:光合作用需要水7、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选用带白斑或白条的叶片或用银边天竺葵现象:含有叶绿体的部分变蓝,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变蓝。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8、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4光合作用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光能9、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三、呼吸作用叶绿体1、定义: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实验:课本70页种子呼吸的实验步骤2现象:甲乙温度计读数上升,丙丁基本不变结论: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步骤3现象:甲蜡烛熄灭,丙正常燃烧结论: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步骤4现象:乙瓶内的气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丁瓶内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场所:线粒体4、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5、意义: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应用:(1)蔬菜、水果的储存如萝卜放久了为什么糠了?(2)农田松土、排涝保证根的呼吸(3)粮食晒干储存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目前已知的生物共有200多万种,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五大类。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5、应激性6、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二、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三、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调查法等。注意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P7四、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微生物复习要点一、病毒、细菌、真菌的比较: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卵形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构成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特殊结构:鞭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由菌丝构成营养方式寄生多寄生,少腐生(如枯草杆菌)腐生多腐生,少寄生(如导致手足癣的5真菌)生殖方式自我复制分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孢子生殖与人类关系疫苗抗生素(放线菌)、酿造(醋酸杆菌)酿酒、发面食用、酿造二、青霉、曲霉的比较青霉:孢子扫帚状排列,成熟孢子青绿色曲霉:孢子放射状排列,成熟孢子有黑色、黄色和橙红色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促进物质循环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共生,根瘤菌是细菌。三、碳循环:植物动物腐生的细菌真菌二氧化碳生物的分类单位复习要点一、分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被子植物主要根据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二、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三、规律总结: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亦然。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一、几种动物的比较身体特征呼吸运动体温其他环节动物(水蛭、沙蚕)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湿润的体壁肌肉、刚毛变温卵生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气管翅,足变温卵生鱼类体表有鳞片鳃躯干和鳍变温卵生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肺翼,足恒定卵生哺乳类体表被毛肺四肢恒定胎生、哺乳二、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动物,分为昆虫纲(蜜蜂、蜻蜓)、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蝎)、多足纲(蜈蚣、马陆)。2、蝗虫的外部形态头部:一对触角(嗅觉和触觉)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后胸,生有运动器官翅和足。前胸(前足)、中胸(中足和前翅:革质、狭长,保护后翅)、后胸(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后翅:膜质,宽大柔软,适于飞行)腹部:中胸到腹部第八节共10对气门(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3、节肢动物的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4、外骨骼的作用: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的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的生活的重要原因6三、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征(1)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皮肤分泌黏液,减少运动阻力(2)体色:背面深,腹面浅,不容易被上面下面的敌害发现。(3)运动:躯干和鳍。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胸鳍、腹鳍保持平衡,尾鳍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4)呼吸:用鳃呼吸,溶有氧的水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到水中(5)感知: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四、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形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2、骨骼: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3、肌肉: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有发达的胸肌4、呼吸:双重呼吸(没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供给充足的氧气5、消化系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粪便及时排除,有助于减轻体重五、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有
本文标题:初一上生物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