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北京地球村与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
一、主办单位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地球村村环境教育中心简介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以生态文明的实践与传播为宗旨的民间机构,主要致力于:倡行绿色生活、培育生态乡村、推动绿色传媒。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精诚协同政府相关部门推进生态文明,自98年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版“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以来,成为国家环保部门的亲密伙伴;作为北京奥申委和奥组委的环境顾问,参与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与国家铁道部、北京奥组委共同实施了“绿色列车”项目;作为联合国环保署的中国民间联络站,经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四大部委的认可,于2002年组织了中国民间组织代表团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作为中国“绿色社区”理念和实践的重要原创者和推动者,受到民政部和北京市政府的认可,并应邀到20多个城市进行讲演和培训;在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能源方面与国家发改委配合,如组织“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和协调实施全国范围的“节能20%公民行动”;联合政府、媒体、公众及其他NGO伙伴,推动环境政策的进步,如“适度空调”、“限塑令”、“无车日”等;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探索,从事灾后重建、农村发展并将低碳、生态、和谐共生等概念注入工作中,如“乐和家园”等;进行社会企业探索和公益创新,致力于探索城乡共生式发展。北京地球村与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地球村)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以生态文明的传播与实践为宗旨的专业机构,特别是在组织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及其相关服务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自2003年以来,地球村在美国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主办了“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旨在搭建能源专家和记者的对话平台,为专业记者提供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培训服务。该论坛每年四至七次,七年来共开办三十余次,主题包括了能源政策,相关法律、标准及规定,具体行业的节能减排,以及公众生活中需要关注的能源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详见附件1)。论坛所邀请的专家都是我国业内的顶级专家,包括了来自发改委能源局、能源研究所、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保部规划院等部门的政府官员,及来自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能源经济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与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并行的是“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的评选活动。历届颁奖典礼邀请了来自国际能源署、联合国、发改委、环保部等机构的嘉宾参加,解振华、潘岳等多位政府官员和新闻界、能源界顶尖专家向获奖记者颁奖,并给予高度评价。(详见附件2)七年来,在成熟的项目模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丰富的资源配置下,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极大提升了媒体的专业能力。到目前为止,共有近600名媒体从业者加入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共发表千余篇报道,其中一些记者通过内参的形式把一些重要的能源问题上报给有关政府决策者,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加速了能源政策的出台。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迫使一地方政府出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取消了一项抑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与此同时,论坛在影响可持续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出台、监督相关政策的执行、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以及向社会渗透节能意识和有效的能源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对可持续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积极影响论坛曾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政府高度重视的能源议题进行根源和对策上的剖析和讨论,通过提高公民社会的认识和关注度、主流媒体的内参渠道以及中国环保NGO联合策划的大型公众参与行动来推动相关的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出台,如以“燃油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论坛及时、有效的推动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和“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建筑节能”论坛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的记者更是通过内参形式把这一议题反映到决策者手中,并得到了国家领导的批示;“需求侧管理”的论坛扭转了固有的“开发”的思维惯性,为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地球村联合其他环保组织策划的“26度空调行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大型公众参与活动、向国家领导人提交调查和建议报告、专家圆桌会议等方式,成功推动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地球村联合其他环保组织策划的“无车日”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积极回应。2、政策分析、解读,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论坛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国家有效的可持续能源政策进行解读,帮助有关部门、行业和公众理解和执行相关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法——绿色能源发展的基石”、“能效标识与家电节能”等论坛对公众了解“可再生能源法”、“能效标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这些新制度在媒体的监督下更好地执行;“快速公交”的论坛后,NGO配合发起了一些关于选择公共交通的公民活动,使得大量相关报道出现与报纸和电视,了解和选择“快速公交”的人越来越多。能源记者培训之后的专题文章,曾三次引起曾培炎副总理的重视,并得到批示。其中“建筑节能”论坛之后,由记者所撰写的内参,在得到曾培炎总理批示后,转到建设部。建设部为此开了多次讨论会,并于之后出台了建筑节能的鼓励性政策。国家发布节能20%的目标后,记者论坛针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电力行业发起了节能环保调度考察,资助媒体赴四川等地实地调研,分析并报道电力等能高耗行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可行的解决建议等,这些报告现已提交相关部门。同时,地球村还联合其他环保组织发起了“节能20%大型系列公民行动”,包括能效标识、绿色公交,我先行、测温活动、节能灯、夏至关灯等主题,为节能减排的有效落实献上了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力量。3、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企业节能降耗以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论坛不断提高媒体对此领域的关注和认知,并组织媒体参加关于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政府、专家或行业研讨会,组织媒体到成功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如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考察、学习,通过报道把节能的好方法和企业的经验传播到全国。同时,媒体成员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行业发展的环境。2004年辽宁丹东市曾经争当卫生城市,为了美观当地政府要求拆除所有的太阳能板。“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一位资深记者得知这个消息亲自走访丹东市做调查,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丹东市政府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得不取消这一强制要求,为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回首“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在这七年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媒体网络的专业性在不断提高,专家队伍的研究力量在不断加大,地球村的专业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记者们手中的媒体,不仅成了提高公众意识的平台,而且成为了政策影响的通道。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为推动中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媒介支持。除了举办“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地球村也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很多其他领域进行工作,并通过与政府和媒体的紧密合作,不断协助政策出台,推动公众参与。26度空调节能行动——地球村于2004年联合其他几家民间NGO提出26度空调节能的概念,通过与媒体的广泛合作和大量多角度的工作,最终推动政府于三年之后的2007年6月30日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无车日——2004年,地球村和其他几家民间组织一起发出设立无车日的倡议。在之后的两三年内,地球村每年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产生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至2006年,北京市宣布承诺无车日,每年9月22日将划出一定区域,只允许公交车行驶。家庭节能竞赛——2007年至2008年,地球村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40个社区2000多户居民当中举办家庭节能竞赛,通过培训、宣讲、竞赛等活动形式,实现社区节能。低碳乡村——512大地震之后,地球村以低碳乡村乐和家园的建设,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对低碳建筑、低碳产业、低碳保健、低碳环境管理、低碳伦理教育、低碳实施机制六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探索低碳乡村的模式,为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乡村积累切实的经验。2008年底,乐和家园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廖晓义,曾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环境顾问。廖晓义自1990年以来拍摄了100多部环境影视片,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带领地球村切实推进了中国绿色社区和生态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垃圾分类、适度空调、化学品安全等绿色生活行动及相关公共政策;曾荣获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2005CCTV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国家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农业部等六大部委支持的“2007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2008年获国家发改委支持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贡献奖”和“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同年作为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的获奖者之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附件1: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每期主题第一期论坛: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第二期论坛:国家能源战略与政策第三期论坛:可持续能源记者俱乐部启动第四期论坛:再生能源考察(皇明太阳能)第五期论坛:建筑节能第六期论坛:上海市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讨第七期论坛:气候变化与公众参与第八期论坛:年度记者颁奖第九期论坛:快速公交系统第十期论坛:需求侧管理第十一期论坛:2004必比登挑战赛第十二期论坛:昆明国际市长论坛第十三期论坛:能效标识与家电节能第十四期论坛:可再生能源法-绿色能源的基石第十五期论坛:2005地球日能源专题-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与出路第十六期论坛:年度记者颁奖第十七期论坛:能源可持续发展财经和税收国际研讨会第十八期论坛:可持续能源记者俱乐部记者聚会“京郊游”第十九期论坛:快速公交系统第二十期论坛:《可再生能源法》第二十一期论坛:农村新能源利用调查第二十二期论坛: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媒体专业技能培训第二十三期论坛:杭州快速公交实施调查第二十四期论坛:能源记者参加“地区实施20%节能目标研讨会”第二十五期论坛:公共建筑测温-民间组织联合寻找夏季冰屋第二十六期论坛: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管行动第二十七期论坛:新版电动机能效标准宣贯暨能效标识、节能认证研讨会第二十八期论坛: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第二十九期论坛:应对气候变化——灾后重建与节能生态民居记者论坛第三十期论坛:“气候变化:2050情景”第三十一期论坛:限塑令实施一周年第三十二期论坛:“用全球视野看全球气候变化”——中美记者交流第三十三期论坛:中国生态智慧与低碳乡村建设媒体论坛—暨生态乡村展第三十四期论坛:大气污染法附件2:历届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嘉宾国际记者培训机构(INTERNEWS)主任马云华国际能源署执行署长田中伸男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丽萍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建设部科学技术司臧建彬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沈一扬美国美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前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联合国秘书长顾问莫里斯·斯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尹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李玉玲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与气候变化主任陈冬梅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甘霖世界自然基金会驻中国首席代表MR.Gorman英特新闻项目官员许光明原国家经贸委资源司司长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白荣春原美国环保局中美项目负责人杨仁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彭妍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跃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业务咨询朱成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村络办公室副主任蒋任重中国环促会秘书长马宁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中国能源研究会
本文标题:北京地球村与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