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
四、能源发展重点和措施(一)确保能源安全1.加强能力建设建立能源的多元化供应体系。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建立华北五省市能源协作互动机制。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供热管网、成品油储运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市内能源接收体系。建立远郊区县清洁煤储存基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等能源应急储备。(1)电力外部电源。通过合作、共建、直接投资建设,掌控外部电力资源。到2010年,在内蒙、山西、河北、宁夏等地掌握8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资源,强化北京电网的电源支撑。外部电网。争取中央和华北电网公司的支持,确保“华北电网保京津唐,京津唐电网保北京”战略思想实施。按照确保北京电网安全稳定的原则,协调华北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华北受端电网,形成坚强的华北主干网架;把山东电网和河北南网融入华北电网;构建京津唐大环网,以区域联网保证北京电网的安全稳定;着手研究大型电厂直接接入北京500千伏环网工作。本地电源。建设太阳宫、郑常庄、电子城、亦庄4座天然气热电厂和三热天然气调峰电厂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厂若干座,新增总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以上。本地电网。完善以500千伏环网为基础架构的本地电网。在现有的昌平、顺义、房山、安定4座500千伏变电站基础上,增加门头沟、通州2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6个不同方向的外来电力接收通道,降低供电风险;建设城北等市区500千伏变电站,新增40座220千伏变电站、154座110千伏变电站,确保220千伏变电站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电源;加强中压配电网建设和推进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提高用户的应急能力和可靠性。(2)天然气气源。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引进国外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的工作,尽快实现天然气多气源供应,增强供应安全性。继续完善陕京二线输气工程;抓紧建设唐山曹妃甸液化天然气(LNG)一期工程(600万吨/年),“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西部气源和东部LNG两方供应。储备设施。建设华北油田地下储气库;结合曹妃甸液化天然气码头的建设,增加调峰储备库容;开展北京市内地下储气库的勘探研究工作。市内管网工程。建设市内配套接收设施,重点保证六环路4.0MPa高压环网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郊区县天然气供应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天然气输配系统。配套建设天然气场站工程;新建、改建天然气管网工程约2000公里。重点用户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设双燃料供应系统,提高用户的应急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天然气高日接收能力达到6000万立方米以上。(3)煤炭煤炭供应。加强与山西、内蒙古、河北等产煤基地的区域合作与联系,支持京能集团、京煤集团等能源企业控股、参股外地煤矿,通过资本掌控资源,确保煤炭供应安全。完善公路、铁路煤炭运输系统,畅通煤炭输送渠道。煤炭储备。以企业为主,提升电煤储备能力。远郊区县(昌平、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各建设1-2处清洁煤加工和储备基地,解决其清洁煤供应问题。集中燃煤锅炉房适当增加存煤量,提高应急能力。煤炭管理。加强煤炭统一管理,促进清洁煤供应。初步建立全市清洁煤统一供销体制;研究和制定推广清洁煤利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实施力度,增强锅炉尾部烟气治理效果。(4)供热热源建设。加快建设太阳宫、郑常庄等集中供热热源,完善热网,改善工况。在中心城20吨/时以上(含)燃煤区域供热锅炉房的基础上发展燃煤燃气锅炉房联合供热方式,加快锅炉的脱硫、除尘改造,达到使用年限的逐步改用清洁能源;继续对20吨/时以下燃煤小型锅炉房实施改用清洁能源工程。研究高碑店热电厂二期扩建以解决市区热源紧缺以及应对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研究高井电厂和三热电厂“以大代小”提高发电和供热效率问题。近郊新城新建建筑主要使用清洁能源采暖,旧有建筑适当进行清洁能源改造;燃煤供暖锅炉禁止原煤散烧,推广使用清洁煤技术和脱硫、高效除尘等净化技术。昌平、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远郊区县发展以清洁煤技术为主的区域集中供热。积极推广热泵、分布式能源等新技术供热。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供热面积达到6.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城市热力供热面积达到1.2亿平方米,天然气锅炉供热面积达到2.8亿平方米,燃煤锅炉供热面积(以清洁煤集中供热为主)达到2.1亿平方米。热网建设。市区新建热网干线约90公里,建设通州区三河热电厂供热管网。(5)油品油品供应。协调中石油和中石化充分调度资源,保障北京成品油市场的供应。根据成品油市场运行状况,积极协调市场供应量。提高燕化的生产能力,作为我市成品油市场供应的重要储备手段,保证在紧急状况下及时的资源投放。配合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储运设施。“十一五”时期,建设六环路成品油输送管道,配套扩建、迁建长辛店、黄村、通州、顺义和沙河等油库,逐步关闭五环内库容较小、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油库。建设自燕化至首都机场的航空煤油输送管道,扩建首都机场航煤油库。结合京津冀地区成品油输送管道的建设,增加储备油库3-4座。(6)能源设施建设投资估算表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主要能源项目投资汇总(亿元)项目建设内容投资电力电源及电网900天然气气源和输配管网110煤炭煤矿和清洁煤加工、储备基地40供热城市热力和清洁煤集中供热300油品成品油储运设施20合计13702.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1)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快速反应的经济运行调度中心按照“统筹平衡、监测预警、调节需求、重点保障”的原则,完成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建设,整合全市煤、电、油、气、热等资源的信息,及时准确判断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实现运行管理制度化,运行监测信息化,预测预警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市能源供应系统的应急预防与处理能力。(2)健全煤、电、油、气、热等能源品种的应急预案研究组建全市统一的能源应急指挥中心,坚持快速反应、先期处置、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完善能源调度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电力:提高电力系统的应急能力,有效应对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理、善后恢复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当电力系统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处理事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组织专家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迅速抢修,及时恢复供电。不断完善和落实“黑启动”预案,提高系统恢复的可靠性,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天然气:针对上游气源、长输管线发生灾害性事故或因气候原因造成的天然气供应短缺状况,随时同上游供气方、各大天然气用户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气源和负荷调度,尽力降低损失。对于本市供气管网发生的紧急事故,分别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组织抢修,并采取临时气源应急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燃气安全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供热:依托能源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冬季供热预警应急机制,解决各类影响居民正常采暖的紧急情况。针对供热燃料紧张的情况设置协调机制,组织煤炭、天然气的调配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寒冷天气、不稳定因素设置供热动态预警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事故抢修抢险应急预案,加快灾后恢复速度。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