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一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41—75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76—77题)2、考生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70分)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4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A.秦朝B.东晋C.隋朝D.元朝42.“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A.郑国渠B.白渠C.大运河D.都江堰4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44.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45.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46.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A.唐朝B.隋朝C.秦朝D.汉朝47.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8.贞观年间,家境贫寒、学富五车的张三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踏上仕途。张三的时来运转主要得益于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禅让制度D.科举制度4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皇帝到扬州去看琼花B.进行南水北调工程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D.皇帝要巡游享乐50.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A.《日本书纪》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D.《西游记》51.唐朝初期为了增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这位公主就是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太平公主D.阳城公主52.《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A.玄奘B.鉴真C.法显D.戒贤5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把唐文化带到了何方A.新罗B.天竺C.日本D.大秦54.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55.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A.李白B.白居易C.柳宗元D.韩愈56.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女邰丽华领衔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个雕刻艺术宝库中的壁画: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C.秦始皇陵兵马俑D.甘肃敦煌莫高窟5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古兰经》B.《圣经》C.《金刚经》D.《诗经》58.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59.唐朝人说“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最有可能赞誉的是A.阎立本的绘画B.精美的丝织品C.敦煌莫高窟的壁画D.公孙大娘的剑器舞60.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开放的社会C.中华民族的大分裂D.中华帝国的衰落61.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A.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粮仓B.洞庭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粮仓C.黄河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粮仓D.珠江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粮仓62.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铁钱B.交子C.存折D.支票63.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舍D.勾栏64.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6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A.汉族与南诏B.汉族与回纥C.汉族与鲜卑D.汉族与吐蕃66.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西汉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宰(丞)相68.唐朝时负责草拟诏令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69.下图所示货币,最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快的是A.齐国刀币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7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A.《史记》B.《唐律疏议》C.《资治通鉴》D.《金刚经》71.在我国宋代,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实现的是A.用纸币去经商B.经济重心移到南方C.去瓦舍看杂技表演D.去剧院看《窦娥冤》对号入座.把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相连接,并把人物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括号内:A杜甫B松赞干布C唐玄宗D武则天72.2008年6月21日,在布达拉宫的见证下,成功登顶珠峰的奥运圣火火种与境内外圣火传递的主火种在熔火盆里熔为一体,这是奥运史上首次举行的熔火仪式。7世纪前期,曾经统一这一地区的人物是()73.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皇帝是()7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75.她是我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76.阅读下面材料:(12分)唐朝时,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诗书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A(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和一篇优美的文章考取功名。之后,被分到长安工作。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回答:(1)张三离船登岸之地A是哪一个城市?该运河开通时皇帝是谁?(4分)(2)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2分)(3)张三所朗读的《忆昔》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所写,该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他本人也被尊称为什么?(4分)(4)《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2分)77.探究题(18分)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制度创新篇(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2分)和谐盛世篇(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分)民族关系篇(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2分)对外关系篇(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4分)科技篇(5)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艺术篇(6)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2分)启示篇(7)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2分)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初一历史试题答案41—45CCAAA46—50BCDCB51—55AACDA56—60DCDCB61—65ABCCD66—70CCBDB71—75DBCAD76.(1)洛阳隋炀帝(4分)(2)进士科(2分)(3)诗史诗圣(4分)(4)唐玄宗(2分)77.(1)科举制(2分)(2)魏征贞观之治(4分)(3)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2分)(4)(4)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三选二)(5)雕版印刷术(2分)(6)敦煌莫高窟(2分)(7)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本文标题:初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876 .html